摘要:眾所周知,高中學困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很令老師失望,上課要么伏桌睡覺,要么開玩笑,無視教師的講課,老師要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幾乎難于上青天,作為老師有責任、義務把他們培養(yǎng)成社會上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學困生;困難;對策
本人經(jīng)過觀察,與學生了解,思考分析后,得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這一教學困難局面:
原因一:大部分學生基礎差,雙基不牢,上了高中,連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都解不清楚。怎么能理解高中數(shù)學呢?
原因二:很大一部分學生父母外出打工創(chuàng)業(yè),學生成了留守少年,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管教,缺乏愛的教育,心靈的安慰、滋養(yǎng),時間久了,學生為人冷漠,對任何事物均不感興趣,成了性情古怪之人,怎么會想讀好數(shù)學呢?
原因三:如今獨生子女多,父輩大都受盡苦難,家長溺愛心理偏重,不想讓子女受苦,孩子有什么要求,做家長的盡量滿足其要求,無教育子女意識,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養(yǎng)成隨意遲到、曠課無所謂的毛病。
針對上述問題,經(jīng)過與教研組本組成員討論,根據(jù)有關教育理論,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本人認為應采取以下有力對策方可轉變教學困難局面。
對策一:重視課前、課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是心靈的鑰匙,受是教育的基礎,深厚、融洽的師生之情會使教學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學生思維積極主動,有助于數(shù)學課的教學獲得成功,古語說得好“親其師而信其道”,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課余時間常與學生一道打打球,談談心,游戲娛樂,積極幫助困難學生,尤其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讓其知道父母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同時告知這部分家長,要求其應與孩子每周至少通一次電話,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溫暖。另外課堂上結合教學應多一些鼓勵、激勵的言語,讓他們感受到學校、老師、同學的關心,分擔他們的憂慮,分享他們解題成功的快樂。
對策二:重視對學生人生觀的健康教育。
要想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做人的價值,必須灌輸積極的人生觀;人生在世,只有不斷地追求,奉獻,生命才會煥發(fā)出光彩,價值才能有所體現(xiàn),要想奉獻社會,不是簡單的“學雷鋒”,而應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使之成為有用之才,每個人都應對自己、家人、社會有報恩之心,積極向上,社會才會和諧,自古以來人才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學習,具體做法:經(jīng)常利用課余幾分鐘時間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名人成長史、挫折史,使之得到啟迪,增強生活、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
對策三:降低教學難度與考試要求,讓他們獲得學習的自信心。
教育理論認為:只有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跳一跳,才能采到“蘋果”,這才能算成功的教學,由于我校與一中相比學生基礎差、能力弱、綜合素質不強,因此不管在平常的例子教學,還是習題選練中,均應刪除難度較大的,講的例子、練的習題均基礎,每次的月考卷及五校聯(lián)考命題的半期卷的試題均為95%的基礎,這樣學生學起來能達到目的,同樣這種教學也符合高考要求,細心的老師發(fā)現(xiàn)從2004年我省自主命題以來,試卷變基礎了,簡單了,除選擇題第12題,填空題第16題外其余相對簡單多了,解答題17、18、19、20題均為有希望拿到高分的題,21、22兩題的第1步也是基礎的,實踐證明,我校高中數(shù)學組這種抓基礎、抓基本能力的做法完全可以適應高考要求,是成功的,經(jīng)過師生共同努力,學生高考數(shù)學成績完全有可能達到預想要求。
對策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抓好課前預習的習慣是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基礎。
高中新課改后,由于每個學期學生至少要學兩本書,顯然時間緊,任務重,節(jié)奏快。一般來說在一中上一節(jié)課完成的內容,對于我們來講須要1~2節(jié)課,教育理論認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對于我校的學生應該也一樣有潛力可挖,新課程的編寫幾乎每節(jié)均有好的親和力,自然,讓學生預習,解決好淺顯問題,自學時可讓學生單獨解決也可小組合作討論,對于不理解的,等到老師上課講解時,要求學生做好相關筆記,課后再思考、分析,老師上課也不必面面俱到,只需針對性的講解,這樣課堂效率提高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自學能力自然提高,學法有了改進;預習的習慣也養(yǎng)成了。
對策五:課堂上只有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在課堂教學結構上,應更新教育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參與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jīng)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數(shù)學課堂教學必須廢除“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fā)、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要突出學生主體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獨立的、能夠自主地參與教學,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時空環(huán)境。而給學生自由寬松環(huán)境的主動權就在于教師,這也是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發(fā)揮的一個因素。如在復習三角函數(shù)時,我精選好2例接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題目,讓學生要“跳起來”才能找到解題的思路,
例1函數(shù)y=A(sinωx+φ)(ω>0,|φ|<π2,x∈R)的部分圖象如圖所示,則函數(shù)表達式為()
例2已知α,β∈3π4,π,sin(α+β)=-35,sinβ-π4=1213,則cos(α+π4)=。
前者必須應用三角函數(shù)圖像與性質,后者應用三角函數(shù)的和角公式等,還需利用“角變換”思維,教師重點講學生糊涂的地方,略講學生會的地方,這種恰到好處的點撥,真正做到精講,期間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體會到了成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也明確了自己不足之處,發(fā)展方向。因而讓課堂充滿生機,課堂效果自然好。
總之,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是由表及里、由膚淺到認識深刻的不斷反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如何轉變差生的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成績,教師還須不斷探究。
作者簡介:余日生,福建省三明市,水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