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鵬程/西安工業(yè)大學
高校每學期初都會有很多學生因?qū)W科成績問題受到留、降級等學籍處理,尤其以低年級表現(xiàn)明顯,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導致學習的不適應與成績下降,個別學生自暴自棄,最終無法完成學業(yè),對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都造成巨大損失。[1]本文以西安工業(yè)大學某學院的學籍處理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調(diào)研,具體分析其受到學籍處理的原因,并指出提升其學習成績的具體措施。
為了全面而真實的了解學籍處理學生,我們以西安工業(yè)大學某學院學籍處理學生為對象開展問卷調(diào)查。此次共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44份,以下為調(diào)查結(jié)果。
題目 選項學籍處理學生選擇人數(shù) 比率1.你認為學習是充實、改變自己的過程,學習改變命運不贊成 2 4.50%不太贊成 13 29.50%贊成 24 54.50%完全贊成 5 11.50%不贊成 3 6.80%不太贊成 28 63.60%贊成 7 15.90%2.你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嗎完全贊成 6 13.70%3.你選擇大學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想辜負父母的希望不贊成 2 4.50%不太贊成 6 13.70%贊成 35 79.50%完全贊成 1 2.30%4. 你覺得自己在學校的學習中能夠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不贊成 10 22.70%不太贊成 19 43.30%贊成 13 29.50%完全贊成 2 4.50%
不滿意 29 65.90%5.你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tài)的感覺是有時滿意 10 22.70%比較滿意 4 9.10%完全滿意 1 2.30%
通過這份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看出,在學習動力方面,65.7%的學生都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習可以改變命運;81.8%的學生認為學習的動力來源于不辜負父母的期望;66.3%的學生在意老師的表揚,并會因此更加熱愛學習本課程;70.5%的學生愿意盡最大的努力以爭取課程的高分,但是有強烈愿望的只有4.5%。在調(diào)查學籍處理學生學業(yè)出現(xiàn)問題原因方面,66.6%的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結(jié)合與部分班干部、重點問題學生的談話以及調(diào)查問卷得出,學籍處理的原因可以從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兩個角度來分析。
(1)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有意愿通過努力以爭取課程的高分。但是,這些只停留在思想層面,沒有落實到實踐中去,沒有認真地進行學習。
(2)在具體學習情況方面,從時間投入度來說,大部分學籍處理學生的學習時間都在3小時以下。他們大都不能踏實學習,定期地閱讀參考書,并將其與課堂筆記一起整理;當考試臨近時,不能有規(guī)律的進行復習;不能很好地預習和復習。
(3)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大部分學籍處理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對學習沒有興趣。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對學業(yè)有厭學情緒,對自己又沒有更高的要求。
(1)班級學風和宿舍氛圍不好影響個人學習積極性。經(jīng)過調(diào)查,這些宿舍學習氛圍較差,許多學生在宿舍集體打游戲。在這種不良氛圍的帶動下,許多學生荒廢學業(yè),沉溺于虛擬世界。
(2)在教學方面方面,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專業(yè)水平各有不同,有很多學生反映老師的講課速度略快,上課聽不懂,下課又苦于無人請教,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自己無力完成,只好求助于網(wǎng)絡,久而久之,干脆對這門課程徹底放棄。
(3)在課程設置方面,一些學生反映所學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及結(jié)構(gòu)存在問題,學習內(nèi)容比較枯燥。
(1)加強學籍處理學生的思想教育,轉(zhuǎn)變其學習態(tài)度,促進其建立良好的學習意愿,轉(zhuǎn)變學習觀念,并能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2]
(2)在課程設置方面,建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安排課程總量,改變單純增加課時量來提升學習效率的老思路。應注意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平均分配各個學期學生的學習任務。[3]
(3)在課堂授課質(zhì)量方面,則著力于發(fā)揮老師和學生兩方的力量改善授課質(zhì)量、提高學習效率。[4]
(4)在宿舍氛圍方面,促進學生之間互相督促,避免扎堆打游戲的情況。在宿舍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會,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另外,在宿舍開展文藝活動,例如辯論賽、象棋比賽等,促進宿舍形成積極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謝開勇.對一次學籍處理的統(tǒng)計分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6(3).
[2]呂秀芳.由部分大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引起的思考[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李瑤琴.大學生掛科留級現(xiàn)象日益突出[N].北京青年報,2011-07-10.
[4]柳海燕,王小鳳,張有光.關于本科學及預警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