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北京市殘疾人預期壽命和退休年齡調整估算研究*

        2018-04-18 04:00:46劉菊芬
        殘疾人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退休年齡殘疾殘疾人

        劉菊芬 陳 鶴

        1.關于退休年齡的影響因素和政策依據(jù)

        退休年齡受到人口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醫(yī)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退休年齡的制定需要多因素綜合權衡。退休年齡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四類:政策因素,包括社會保障政策和企業(yè)年金政策;經(jīng)濟因素,包括財富與資產(chǎn)、收入水平;社會因素,包括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勞動環(huán)境與工作性質、工資水平、初始勞動年齡、受教育年限;個人因素,包括預期壽命、健康狀況、工作意愿等[1-2]。

        歐美等國家實行終身任職制,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退休時間,包括殘疾人在內。多數(shù)國家的退休年齡為60—65歲,瑞典等國可以延長到70歲。但是,只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退休條件之一,就可以退休,法定退休年齡只是名義上的。我國根據(jù)實際情況,仍采用強制退休制。當前,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是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準,現(xiàn)仍然有效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fā)〔1978〕104號)規(guī)定的: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并經(jīng)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1]。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或正準備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以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養(yǎng)老基金支付危機。根據(jù)人口普查資料、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生命登記數(shù)據(jù)和全國婦幼衛(wèi)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我國居民預期壽命的測算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男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3.7歲,女性為79.1歲[3]。預期壽命的延長為延長工作年限奠定了生理基礎和客觀條件,提高退休年齡勢在必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對此,學界有不同的討論。有學者經(jīng)測算提出了以65周歲為退休年齡的方案,更為普遍的討論則是,退休年齡的調整需要考慮勞動種類、工作崗位等因素,宜實施差別化制度安排。據(jù)此,學者們展開了對特殊群體的退休年齡的討論,例如對法官[4]、教師[5]等知識密集型人群退休年齡和退休意愿的調查等研究,以期為全社會實施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積累經(jīng)驗。

        與此同時,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并不代表工作壽命特別是健康工作壽命延長[6]。盡管預期壽命延長,但是存活時間的延長卻不都是健康的,很多人是伴隨著殘疾或者其他疾病而存活的,無論是對于個體的生活質量還是社會的疾病負擔而言,這都是不容樂觀的事實。國民健康持續(xù)的改善是延長工作壽命和延遲退休的前提條件,發(fā)達國家延遲退休的重要前提是勞動者健康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以及無障礙設施的普及。因此,在考慮退休年齡的時候,健康預期壽命的考量尤為重要。

        殘疾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付出的代價。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人口結構復雜,健康狀況、生存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較大,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社會群體。促進殘疾人就業(yè)是保障殘疾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盡管近年來殘疾人就業(yè)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殘疾人在社會生產(chǎn)與生活中仍普遍處于弱勢地位,生存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殘疾給他們帶來的障礙和不便也往往加劇。我國現(xiàn)行退休年齡政策規(guī)定因工致殘職工可以提前退休,但對于其他在職的殘疾人職工沒有制訂特定的退休年齡政策,在職殘疾人職工與非殘疾人職工適用相同的退休年齡[1]。當前,殘疾職工要求提前辦理退休、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呼聲日益增多[7],也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相應的提案,但殘疾人生存情況專項調查以及殘疾人死亡數(shù)據(jù)的缺乏,限制了對殘疾人退休后存活年限的研究。在漸進式延長退休年齡方向基本明確的背景下,為應對未來退休政策的改變,提前研究現(xiàn)行殘疾人退休年齡政策是否需要調整以及怎樣調整非常有必要。

        綜上所述,在總人口預期壽命延長、老齡化加速、越來越多殘疾人走上工作崗位這樣的大背景下,殘疾人的退休年齡政策是否需要調整,該如何調整,成為新形勢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關于殘疾人死亡水平的研究很少,為數(shù)不多的研究包括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利用全國殘疾人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全國殘疾人退休年齡的估算以及退休政策研究[1],基于地區(qū)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間社會經(jīng)濟狀況、人口健康狀況差異較大,北京市社會經(jīng)濟狀況、社會支持體系和人口健康狀況略優(yōu)于全國平均水平,對北京市殘疾人預期壽命的研究對于其他地區(qū)關注殘疾人健康,探討殘疾人就業(yè)、退休等制度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本研究基于北京市2012—2015年殘疾人追蹤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北京市殘疾人的死亡水平,對北京市殘疾人的預期壽命進行估算,并在此基礎上,對于分性別、分殘疾類型的殘疾人口預期壽命亞類進行分析,以期為全國其他地區(qū)殘疾人口預期壽命研究及退休年齡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jù)。

        2.國內外殘疾人死亡率研究

        國際上對殘疾人死亡率的研究分散,多是針對某種類型的殘疾如智力殘疾、精神殘疾、肢體殘疾的研究。在這些對于死亡率的專項研究中,人口總數(shù)在數(shù)萬、數(shù)十萬甚至是百萬級別。

        總體而言,殘疾人口的死亡風險顯著高于非殘疾人口。一項來自瑞典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殘疾人相比,女性殘疾人的死亡風險比為2.79(95% CI∶[2.63-2.96]),男性殘疾人的死亡風險比為 2.97(95% CI∶[2.83-3.11]),殘疾人的死亡風險比非殘疾人高出1倍多[8]。韓國的研究顯示,與健全人群相比,殘疾人群的自然死亡風險比為1.84(95%CI∶[1.80-1.88])[9];荷蘭的研究顯示,與健全人群相比,日常生活自理障礙者、移動能力障礙者的死亡風險比分別為7.85[4.36,14.13]、5.21[3.19,8.51][10]。美國的研究顯示,多重殘疾人的死亡率更高[11]。殘疾人的死亡率普遍高于健全人群,且殘疾類型、殘疾程度與死亡率、死亡原因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導致死亡的原因主要為心臟?。?9.8%)、惡性腫瘤(24.8%)、中風(6.4%)以及慢性呼吸道疾?。?.3%)。

        與健全人群相比,智力障礙群體的預期壽命要減少19.7年,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是導致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2]。智力殘疾男性的壽命較健全人群減少13年(分別為65年及78年),智力殘疾女性的壽命較健全人群減少20年(分別為63年及83年)[13]。視力殘疾會顯著提高殘疾人群的死亡風險。與無視力殘疾的人群相比,60歲以下視力殘疾群體的死亡風險提高2.47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群體之間的死亡風險比差異逐漸縮小[14]。視力殘疾(包括弱視和失明)主要通過增加殘疾人的墜落、骨折、交通事故等風險,提高該殘疾人群的死亡風險[15]。我國肢體殘疾人口預期壽命顯著低于我國健全人群,男性和女性0歲預期壽命差距分別為17.1歲和12.7歲[16]。中度或重度的聽力殘疾會提高54%的死亡率,而輕度殘疾會提高27%的死亡率[17]。在5年回訪中,患有聽力障礙或雙重感官障礙的老年男性死亡率最高,而同樣狀況的老年女性,其死亡率并無顯著提高。在我國,聽力、言語、視力和肢體殘疾人群是構成殘疾人口的重要部分,而這一部分輕度殘疾的人群,也是殘疾人就業(yè)的主力軍[1]。肢體殘疾人口的生存率沒有呈現(xiàn)出較大的性別差異和城鄉(xiāng)差異,但受傷殘程度的影響較大[18]。

        綜上所述,由于殘疾人自身的特殊性,生存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殘疾人口的死亡風險顯著高于非殘疾人口。

        3.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3.1 數(shù)據(jù)和研究方法

        數(shù)據(jù)來源為2012—2015年北京市殘疾人狀況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樣本中包含國家監(jiān)測樣本和北京市監(jiān)測樣本。殘疾人口預期壽命通過Chiang方法構建生命表[19]。殘疾定義和標準與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一致。

        3.1.1 主要分析指標

        平均預期壽命是指同年出生的一批人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從出生到死亡預期能繼續(xù)存活的年數(shù);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整體預期壽命的延長是健康預期壽命延長還是帶病壽命延長,因為考慮退休年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素質。健康預期壽命為預期壽命中處于健康狀態(tài)下的時間。本研究中健康狀況指標采用生活自理比例,即生活能夠自理意味著健康。工作壽命指同年出生的一批人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和在業(yè)率條件下,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參加工作,隨后又逐漸退出工作崗位的整個過程;健康工作壽命則為在業(yè)人員預期工作年限處于健康工作狀態(tài)下的時間[6]。目標退休年齡為年齡中值和健康工作壽命均值之和。

        3.1.2 關于分析方法的說明

        (1)方法一:為了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生命表結果,我們將2012—2015年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合并。此外,由于0—39歲的監(jiān)測人口數(shù)量較少,即使在合并四年數(shù)據(jù)后,仍然有大量的單元格的死亡數(shù)為0或極小。低年齡組的死亡率對于預期壽命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殘疾嬰幼兒的死亡,由于數(shù)據(jù)來源的限制,無法反映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中,而忽視低齡組死亡可能造成預期壽命的高估。由于嬰兒死亡率及低年齡組死亡數(shù)據(jù)的漏報嚴重,本研究無法進行出生預期壽命的計算。進一步考慮到殘疾人退休主要發(fā)生在中年及以后,本研究主要計算了40歲及以上人口的預期壽命。

        研究指出,在計算生命表的過程中,人口數(shù)在5000及以上時,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預期壽命點估計以及標準誤估計[20]。當人口數(shù)在5000以下時,預期壽命將被高估,標準誤將被低估。本研究中,在分殘疾類型的計算結果中,視力殘疾(年中人口數(shù)N=1871)、言語殘疾(N=636)、智力殘疾(N=1670)、精神殘疾(N=1937)、多重殘疾(N=1861)都低于5000人,在解釋結果時請加以注意。

        (2)方法二:根據(jù)已經(jīng)發(fā)表的全國殘疾人口死亡數(shù)據(jù)[1],對北京市殘疾人口,主要是低齡組人口死亡率進行估計。假設北京市殘疾人分高(1.2倍)、中(全國殘疾人口死亡平均水平)、低(0.8倍)不同死亡水平,對北京市殘疾人口預期壽命進行估算。

        (3)方法三:根據(jù)國際經(jīng)驗和文獻報道,殘疾人口死亡風險顯著高于正常人群,風險比為1.5—3.6不等,不同國家、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性別間均存在差異。本報告分不同情境對殘疾人口的死亡風險進行估算,假設殘疾人死亡風險分別為正常人群的1.5倍、2倍和3倍,對北京市殘疾人口預期壽命進行估算。

        3.1.3 關于數(shù)據(jù)質量

        為了確保殘疾人死亡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我們采取以下途徑優(yōu)化和保證數(shù)據(jù)質量:(1)綜合了北京市2012—2015年連續(xù)4年的殘疾人狀況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減少了由于殘疾人死亡數(shù)量少造成的統(tǒng)計誤差。(2)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是跟蹤調查數(shù)據(jù)。盡管它也受人口流動、死亡等因素導致失訪的困擾,但是相對于自報等數(shù)據(jù)來源而言,死亡率低報、漏報的可能性更小。(3)相對于低齡組而言,本研究分析對象限定為40歲及以上,該年齡組的死亡率低報情況也少。(4)我們比較了本研究與GBD2013北京市總人口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殘疾人死亡率高于全人口死亡率,并且分性別、分年齡死亡率差異符合一般規(guī)律。

        3.2 分析結果

        3.2.1 監(jiān)測殘疾人口生存狀況

        2012—2015年,共監(jiān)測北京市40歲以上殘疾人19090人次,死亡1024人,死亡人口比例為5.4%。分年齡、分類別的死亡登記信息如下:男性殘疾人死亡率高于女性,多重殘疾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言語殘疾人,聽力殘疾人、肢體殘疾人接近,隨后是智力殘疾人、視力殘疾人死亡率接近,精神殘疾人死亡率最低,詳見表1。

        表1 北京市殘疾人口分特征的死亡狀況

        3.2.2 北京市40歲及以上殘疾人口預期壽命

        北京市40歲及以上殘疾人口預期壽命高于全國殘疾人平均水平,低于全國總人口和北京市總人口。與全人口相比,女性殘疾人口的劣勢更突出,與總人口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與殘疾人口相比,65歲以上北京市女性殘疾人口預期壽命與全國殘疾人口的差距比男性加大。以60歲為例,北京市殘疾人口60歲預期壽命高于全國殘疾人口3歲,低于北京市總人口3歲,低于全國總人口1歲。

        結果顯示,北京市40歲殘疾人口平均尚能存活33年,男性31年,女性35年,遠低于北京市全人口的41年、38年和43年。(見表2)

        表2 北京市殘疾人口與全國殘疾人口及全人口預期壽命比較(歲)

        3.2.3 北京市40歲及以上殘疾人口健康工作預期壽命

        根據(jù)公式“目標退休年齡=年齡中值+健康工作壽命均值”,按照北京市殘疾人的自理狀況和在業(yè)狀況(表3)計算北京市40歲殘疾人口健康預期壽命(表4)。

        表3 北京市40歲及以上殘疾人口自理和有工作比例(2012—2015)

        續(xù)表

        表4 北京市40歲殘疾人口分性別及分城鄉(xiāng)預期壽命(2012—2015)(歲)

        北京市殘疾人目標退休年齡為58.6歲,其中男性為61.3歲,女性為53.8歲。以退休后至少可以領取10年的退休金來計算[1],退休年齡下限分別為51.3歲和43.8歲,與現(xiàn)行的退休年齡比較,男性可提前8.7歲,女性可提前6.2歲。城鄉(xiāng)差異顯著。

        分殘疾類型來看,男性除視力殘疾不提前,其余各類型殘疾均提前退休,其中,精神殘疾人提前10.6歲,智力、肢體殘疾人提前5.6歲,聽力和言語殘疾人提前2—3歲;女性各類殘疾人口退休年齡均提前,其中,智力殘疾人提前11歲,視力和言語殘疾人提前10.4歲,肢體殘疾人提前9.4歲,精神殘疾人提前8.3歲,聽力殘疾人提前7.3歲(表 5)。

        表5 北京市40歲殘疾人口分殘疾類型預期壽命(2012—2015)(歲)

        3.2.4 北京市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

        采用方法二,根據(jù)全國殘疾人口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是56.9歲,其中,女性是61.4歲,男性是53.8歲[1]。

        假設北京市低齡組殘疾人口與全國殘疾人口低齡組死亡率(1)相同,(2)是后者的0.8倍,(3)是后者的1.2倍,根據(jù)目前的結果初步保守推算,不同殘疾人死亡水平條件下,男性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為56.1—60.7歲,女性為58.3—63.2歲(表6)。因此,僅僅考慮預期壽命,未考慮健康狀況的條件下,女性老年人的預期壽命高于男性。與北京市全人口相比,預期壽命相差8.3—9.6歲左右,女性殘疾人口預期壽命要遠遠低于女性正常人口。

        表6 北京市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與全國殘疾人口、全人口的比較(歲)

        采用方法三,假設殘疾人死亡風險分別為正常人群的1.5倍、2倍和3倍,結果顯示,北京市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范圍為49.9—62.8歲,女性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53.3—65.3歲,男性殘疾人口0歲預期壽命47.2—60.6歲(表6)。北京市殘疾人口預期壽命低于北京市全人口9.5—11.2歲,特別是女性殘疾人口的預期壽命要遠遠低于女性正常人口。

        4.北京市殘疾人口預期壽命和建議退休年齡小結

        本研究根據(jù)不同的計算方法和不同情境,對北京市殘疾人口健康工作預期壽命的估算結果顯示,北京市殘疾人合理的目標退休年齡為58.6歲,其中男性為61.3歲,女性為53.8歲,以退休后至少可以領取10年的退休金來計算,退休年齡下限分別為51.3歲和43.8歲,與現(xiàn)行的退休年齡比較,男性可提前8.7歲,女性可提前6.2歲。分殘疾類型來看,男性除視力殘疾外,其余各類型殘疾均提前退休,其中,精神殘疾人提前10.6歲,智力、肢體殘疾人提前5.6歲,聽力和言語殘疾人提前2—3歲;女性各類殘疾人口退休年齡均提前,其中,智力殘疾人提前11歲,視力和言語殘疾人提前10.4歲,肢體殘疾人提前9.4歲,精神殘疾人提前8.3歲,聽力殘疾人提前7.3歲。

        不考慮健康狀況,僅僅考慮在殘疾人死亡率條件下,北京市殘疾人0歲預期壽命為49.9—62.8歲,其中男性為47.2—60.6歲,女性為53.3—65.3歲,以退休后至少可以領取10年的退休金來計算,退休年齡下限分別約為37.2—50.6歲和43.3—55.3歲,與現(xiàn)行的退休年齡比較,男性殘疾人口提前約14.6歲,女性殘疾人口提前約0.7歲至推遲5歲退休。

        與現(xiàn)行的退休年齡比較,北京市男性殘疾人口可提前8.7—14.6歲,女性可提前0.7—6.2歲退休。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各類殘疾人口退休年齡均要提前,特別是精神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人口。

        對于殘疾人退休年齡政策而言,要針對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性別實行差異性彈性退休制度。

        結論

        預期壽命是考慮退休年齡的重要因素,但是退休年齡還受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人口結構轉變、社會保障政策、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個體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退休年齡的考量要綜合考慮提前和推遲兩種因素的作用,而針對不同特征的人口是否有必要進行推遲或者提前退休,需要綜合考慮。退休政策的制定需要多學科綜合權衡。由于退休年齡的調整對不同人群的影響有差別,提前退休方案的制定必須要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政策設計上靈活安排,盡量降低退休年齡的改變對特定人群的影響,提高社會對靈活退休的支持度。本研究首次對北京市殘疾人的健康工作預期壽命進行了測算,為研究北京市殘疾人退休年齡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

        在當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凸顯“未富先老”的國情下,眾多研究顯示現(xiàn)行的退休年齡偏低,提高退休年齡是解決經(jīng)濟發(fā)展和養(yǎng)老金支付壓力雙重矛盾的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但是,對于殘疾人特殊群體,政策層面應該配套完善失業(yè)保障和殘疾保障,用以保護弱勢群體,采用差異性彈性退休方案,逐步推進,以使公平和效率兼?zhèn)洹?/p>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1)未對出生預期壽命進行準確計算,僅僅采用估算形式。研究者認為,預期壽命增長主要貢獻人群分布在生命兩端,即5歲以下兒童和60歲以上老人。過去25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80.8%、嬰兒死亡率下降82.3%,對預期壽命增長貢獻達46.1%,成為拉動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增長的關鍵人群[3]。由于嬰兒和低齡組兒童死亡的數(shù)據(jù)的不足,本研究無法對出生預期壽命進行計算。雖然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已降至較低水平,但是該人群對預期壽命的貢獻不容忽視。(2)未對分性別分殘疾類型的人口預期壽命進行細分。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男女殘疾人口的健康工作預期壽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由于數(shù)據(jù)的可獲得性,未再對分性別、分殘疾類型的預期壽命進一步分析,性別和殘疾類型的交互作用對預期壽命的貢獻沒有體現(xiàn)出來。(3)未對分城鄉(xiāng)人口預期壽命進行具體細分。我國殘疾人口預期壽命存在顯著的城鄉(xiāng)差異,由于數(shù)據(jù)有限,本研究未能深入細分不同特征的城鄉(xiāng)殘疾人口。今后繼續(xù)加強殘疾人死亡率研究,特別是嬰兒死亡率和低齡組兒童死亡率的研究,將會為出生人口預期壽命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翔實的資料。圍產(chǎn)期疾病在城市中對期望壽命增長的貢獻率位居第三位,達到9.49%;農村達到13.36%[3]。今后繼續(xù)加強殘疾人死亡率研究,特別是嬰兒死亡率和低齡組兒童死亡率的研究。

        由于數(shù)據(jù)有限,本研究利用僅有的對北京市殘疾人的追蹤調查數(shù)據(jù)對北京市殘疾人死亡率進行了初步估計。但是,由于缺乏關于殘疾人死亡的專項調查數(shù)據(jù),目前的研究僅僅是初步探索。加強殘疾人死亡率研究,綜合評估殘疾人健康狀況,特別是加強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殘疾狀況和死亡水平的專項研究,加強圍產(chǎn)期疾病在兒童致殘原因和死亡原因中的研究,加強分城鄉(xiāng)、分殘疾人口預期壽命的研究,對于更好地制定殘疾人相關的退休和社會保障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此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間社會經(jīng)濟狀況、人口健康狀況差異較大,北京市殘疾人的總體狀況要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北京市的研究將會為其他地區(qū)開展同類研究提供經(jīng)驗,為今后開展地區(qū)間的比較提供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參考文獻:

        [1]陳功,宋新明,劉嵐,等.中國殘疾人退休年齡政策研究.殘疾人研究,2012,3:23-33.

        [2]邵國棟.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延遲退休年齡合理性研究.中國人民大學,2008.

        [3]蔡玥,孟群,王才有, 等.2015-2020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6,33:2-4,8.

        [4]劉風景,法官退休年齡的省思與再定.學術交流,2017,1:77-81.

        [5]于翠婷,喻繼銀.高校教師對延遲退休年齡意愿的實證研究——基于成都市高校教師的調查.人口與發(fā)展, 2013,19:82-89.

        [6]譚遠發(fā),朱明姣,周葵.平均預期壽命、健康工作壽命與延遲退休年齡.人口學刊,2016,38:26-34.

        [7]劉懿.殘疾人能否選擇提前退休?中國殘疾人,2015:50.

        [8]Karlsson,N.E.,Carstensen,J.M.,Gjesdal,S.et al.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disability pension: Findings from a 12-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Sweden.Scand J Public Health,2007,35:341-347.

        [9]Park,J.M.,Oh,U.,Roh,B.-R.et al.Disparities in mortality by disability: an 11-year follow-up study of 1 million individuals.Int J public health,2017.doi:10.1007/s00038-017-0966-5.

        [10]Majer,I.M.,Nusselder,W.J.,Mackenbach,J.P.,et al.Mortality risk associated with disability: a population-based record linkage study.Am J public health,2011,101:e9-15.

        [11]Forman-Hoffman,V.L.,Ault,K.L.,Anderson,W.L.,et al.Disability Status,Mortality,and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munity Population.Med Care,2015,53:346-354.

        [12]Glover,G.,Williams,R.,Heslop,P.,et al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England.J Intell Disabil Res 2017,61,62-74.

        [13]Heslop,P.,Glover,G.Mortality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England: A Comparison of Data from Existing Sources.J Appl Res Intellect Disabil,2015,28,414-422.

        [14]Brunes,A.,Flanders,W.D.,Augestad,L.B.Self-reported visual impairment,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e HUNT Study.Scand J Public Health,2017,45:33-41.

        [15]Zhang,T.,Jiang,W.,Song,X.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sual impairment and the risk of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6,70,836-842.

        [16]鄭曉瑛,陳三軍.中國肢體殘疾人口預期壽命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693-696.

        [17]Gallo,J.J.,Schoen,R.,Jones,R.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syndromal depression in estimates of active life expectancy: the 13-year follow-up of the Baltimore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sample.Acta Psychiatr Scand.2000,101:265-273.

        [18]陳三軍,周律,陳功.中國肢體殘疾人口生存率現(xiàn)狀分析.殘疾人研究.2011,2:39-43.

        [19]Chiang CL: The Life Table and Its Applications.Malabar (Florida),Robert E Krieger Publ Co.,1984.

        [20]Eayres D,Williams ES.Evaluation of methodologies for small area life expectancy estimation.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4,58:243-249.

        猜你喜歡
        退休年齡殘疾殘疾人
        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 退休年齡都定在了65歲及以上
        自我保健(2021年4期)2021-12-04 04:10:44
        淺談退休年齡和養(yǎng)老保險相關問題的思考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6:37:38
        關愛殘疾人
        我驕傲
        方便殘疾人用的櫥柜Chopchop
        延遲退休年齡的國際經(jīng)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為殘疾人筑一個“中國夢”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
        多方聯(lián)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中國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中國退休年齡制度中的悖論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 国产亚洲精品av一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明星|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成av人无码免费观看| 国产性色av一区二区|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日韩女同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亚州乳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粤语|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2区3区|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国产a级网站|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91中文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av免费观看网站大全|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 婷婷五月六月综合缴情| 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国语| 亚洲一区二区懂色av| 成年站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被窝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