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在2013年“雙十”前,銀泰與天貓020戰(zhàn)略合作新司在杭州發(fā)布,兩線融合從此“破冰”。三年后,阿里引爆“新零售”大戰(zhàn),結果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零售革命”的遐想。在資本的推動下,最終演變成為了“站隊”之爭。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但關鍵之錯不在于入哪個門,正如電視連續(xù)劇《紅高粱》中溫文爾雅的書生張俊杰,周旋于官府與土匪之間,站隊不定,但站位堅定,始終能夠堅守自己的主張與守則,這才是做人做事的關鍵。所以說,站隊是一時之事,站位才是生之事。
元宵節(jié)前,筆者在淮海中路755號四樓發(fā)現了一家很奇葩的商店,完全顛覆了我40年來積累起來的零售觀。他們用了很多告示、攝像頭來提醒顧客“不要偷東西”!這是個典型的站位立場問題。即使是賣10元的小商品,也仍然可以把心胸放大、把格局做大。但如今,開在“高雅淮海路”上的零售店,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居然還以一種俯視消費者的態(tài)度做生意,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進店后抬頭即可見到一塊紅色吊牌,上面寫著:“店內有監(jiān)視錄影機全面錄影中,一旦發(fā)現有偷竊的行為,一定立刻報警處理?!钡陜仍鯓哟_認顧客偷竊?凡是沒有經過收銀臺,不管顧客把東西放在何處,說顧客偷竊都是沒有道理的!
出入口防盜感應門上豎立著一排相同的告示也特別醒目:“親愛的顧客您好,若您經過防盜感應門時觸發(fā)警鈴,請由門市人員協(xié)助您,處理后續(xù)動作,謝謝”。什么“后續(xù)動作”?做服務工作要“以誠待人”,即使顧客未付錢走出店門,也要給顧客個“付錢的機會”,并真誠地問一聲:“您是不是有東西遺忘了結賬”!這才是零售人應該做的!消費升級了,零售服務與店面管理也必須進行相應的升級,但最關鍵的是經營者的肩膀以上的部分要升級!
而2008年筆者曾經在日本尋訪過百元店,就沒有這種壓抑感。日前問一位日本朋友,在日本的零售店是否也有很多攝像頭?其回話說:“要求對攝像頭微笑。這說明這家店在中國的合伙人素質太差,中國消費者對于服務環(huán)境和服務態(tài)度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而他們卻熟視無睹,其做法也太不高明了。這樣的店遲早是要被淘汰的。日本有些店雖然也有攝像頭,但不會很多,因為會有消費者以侵犯隱私權為由進行抗議。日本小店被偷的現象比較普遍,但有些不是沒錢買,而是為了追求刺激或減壓。日本的便利店里也會有攝像頭,在不少便利店看到過類似提示。有攝像頭與提示,也算是零售行業(yè)的常規(guī)做法,但如此搞笑的做法還是從來沒見過。”
有次,筆者到永輝超市購物,自助收銀臺出現了小故障,請服務員幫忙后才完成。結果到家時卻發(fā)現:有一件10元的商品未結算。永輝方面后來說,“這是我們的錨,對所有顧客都樣,是正常的損失?!蔽倚蕾p永輝的大氣,這才是零售人所應有的態(tài)度與立場——站隊雖然重要,但比站隊更重要的則是站位與立場,你是站在顧客的立場還是站在自利的立場,這是衡量企業(yè)有沒有未來的關鍵標志。
在這個變化難以預料的朦朧時代,人人都會越來越焦慮,竭力去探索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化。但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Bezos)卻在問我們:“未來10年,什么不會變?”他的回答是:“消費者要低價,要快捷配送,要多樣化選擇,這三點未來十年不會變?!?/p>
作為零售人,我們已經在營銷活動中把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耗費在了“銷”上面,把促銷與引流的奇技淫巧發(fā)揮到了極致,但在“營”這方面卻似乎并沒有重大突破。這有三個原因:一是來不及,顧不上;二是太復雜,不好弄;三是有私利,不能碰。
當我們回憶起沒有手機沒有網游沒有外賣沒有網購的年代,那感覺是多么清新與干凈,但人類已經不可能返祖到“類人猿”,任何對現代技術衍生出來的新事物的指責都是無力的,關鍵還是“立場”。多樣化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特征,而選擇則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行為。
問“什么是不變的”比問“什么是變化的”更重要的觀點,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真的在中國去踐行亞馬遜掌門人的觀念,也許沒過多久,經營者的鞋上就會出現破洞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社會經濟已經連續(xù)巨變了40年,而且還在不斷變化,并且仍然需要有重大變化的時代。在變化的時代,不關注“變化”,倒去關注“不變”,那注定是沒有未來的。關注變化是為了更好地不變。
從商業(yè)邏輯角度來說,任何個產品的成功都離不開三個空j間:一是思維空間,即產品或服務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定位;二是渠道空間,即產品或服務的通路問題;三是貨架空間,即擺放在貨架上的商品位置與樣面及相關促銷。只有三個空間保持了平衡,才能進行有效營銷。
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的渠道問題比中國更為復雜。傳統(tǒng)是四級主渠道+特供小眾渠道+黃牛大眾渠道,后來互聯(lián)網成為了一種新渠道,再后來互聯(lián)網從“渠道”演變成為“市場”,與實體市場平行發(fā)展,到最后“天上神仙”下凡到“地上人間”,開始滲透、改版、指揮實體零售生意,兩個市場試圖融為一體。
渠道的復雜性是由產品屬性、消費復雜性以及分銷的固有模式所決定的。分銷的固有模式存在著既定的利益分享機制。這樣的爭論在渠道變革之初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們都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那么一場渠道革命終將是要爆發(fā)的。我們有必要站在顧客的立場回顧下松下幸之助的“價值論”——自來水哲學。他認為,企業(yè)應當以優(yōu)良的品質,用消費者買得起的價格,把商品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顧客,使顧客受益,這是企業(yè)獲益的最大源泉。這一商業(yè)哲學包含了兩個基本點:第一,商品必須價廉物美,像自來水那樣廉價(其實也已經不廉價了);第二,商品供應必須便利于消費者的購買,像自來水那樣輸送到每家每戶。物有所值與便利快捷,這兩點不就是電商成功的基本策略嗎?可惜,很多零售商都沒有深刻領會到松下的商業(yè)哲學。
無論站到哪個“隊”,關鍵還是要堅守哪個“位”!消費者越有錢就越在乎商品以外的“感受”,更何況零售處于“漏斗型”結構的底部,零售人每天都像坐在間歇性發(fā)作的活火山口上,消費者來自于各個方面的壓力、失落與不爽最終都會堆積到零售窗口,如若處理不當就會突然噴發(fā)。這就更需要零售人站在客人的立場,端正站位,先義后利,小心翼翼,化繁為簡,善待顧客,從顧客發(fā)自內心的微笑中去挖掘零售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