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米爾德雷德的女兒在外出時慘遭奸殺,米爾德雷德和丈夫查理之間的婚姻因此走到了盡頭。而后,她同兒子羅比相依為命。一晃幾個月過去,案件仍然沒有告破跡象,而警方似乎早已經(jīng)將注意力從案子上轉(zhuǎn)移出來。
被絕望和痛苦纏繞的米爾德雷德租下了高速公路邊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在上面控訴警方辦案無能,并將矛頭直接對準(zhǔn)了警察局局長威洛比。實際上,威洛比一直隱瞞著自己身患絕癥命不久矣的事實。因為這三塊廣告牌,米爾德雷德和威洛比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奧斯卡獎塵埃落定,《三塊廣告牌》收獲今年的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未獲得最佳影片,《三塊廣告牌》引來不少惋惜之聲。
《三塊廣告牌》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米爾德雷德的女兒慘遭奸殺,她責(zé)怪小鎮(zhèn)警察偵破不力,租下三塊廣告牌,“打臉”去日無多、人人愛戴的警長。綠色山野間血紅背景板上聳動著三行大字:
“愛女在此慘被奸殺。”
“兇犯至今逍遙法外。”
“警長威洛比你到底要怎樣?”
如果將故事情節(jié)做個本土化轉(zhuǎn)譯,就是:一個民風(fēng)剽悍的小鎮(zhèn)子里有位普通的婦女。女兒被奸殺后,她到處貼大字報,舉著大牌子上訪。她不知道兇手是誰、在哪里,但她責(zé)怪警察包庇壞蛋,并且十分理直氣壯。她像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你只見過她吼、她鬧、她滿嘴臟話、隨地吐痰,但很少見她哭。你安慰她,她覺得你挺假。你讓她往前看,她叫你滾。她懟天懟地,就是壓不下這股子怒。
民風(fēng)再剽悍的地方,幸福的人生也滋養(yǎng)不出這樣的人性。在同一個鎮(zhèn)子里的人們知道她為何活成了這么潑辣不討喜:她有傷心事、有很多不如意。她不會笑如春風(fēng),也不會虛與委蛇。
像米爾德雷德這樣的人,從來不會質(zhì)問老天爺為何理直氣壯地踩碎一顆心靈。她找不到壞人,就要死磕一些無辜的人,因為在她的邏輯中,這事總得有人負(fù)責(zé)。這是一個簡單的認(rèn)識,也是她唯一的希望。
但她不是一塊鐵板,她的人性之中有縫隙。在縫隙里有她霎時的溫柔,有沒藏好的脆弱。威洛比警長吐血時她喊出的一句“oh baby”、廣告牌下對小鹿的呢喃、女兒房中與拖鞋的對話、對家暴前夫說出的“對她好一點”,都是她人性中的一縷微光。
她死磕好人警長的時候,其實不太像個受害者,倒像是個蠻不講理的惡人,但因為這幾縷光,她也能收獲理解。柔軟,讓她的剛硬更加穩(wěn)定,角色也就立住了。
好看的電影一般還有一個偏執(zhí)的角度、一種情感的勢力。這部電影用三條線索展示了三種對憤怒的不同回應(yīng)。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米爾德雷德和警察艾迪森的困境與路徑,其實是殊途同歸。米爾德雷德死磕她的仇恨,憤怒于惡人沒有被抓住并繩之以法;艾迪森被警長自戕的悲劇擊倒,用暴力宣泄他的仇恨。
慣于擺出暴力姿勢的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憤怒。他們其實是一類人,受到的教育不多,沒有所謂超我的內(nèi)在感覺,也拒絕上帝或是其他超然存在的關(guān)懷。他們像是孩子,直面痛苦的存在,與憤怒直接撕扯,哪怕鮮血淋漓,哪怕洪水滔天。他們的思維是不講理的,行為是不克制的,情緒是裸露的。但是坦誠表露恨的人,比無愛也無恨的人更接近愛,比只有愛沒有恨的人更真實。
所以我想問的是,警長威洛比,你到底要怎樣?
去日無多的警長是“人人都愛的威洛比”,他開朗善良、寬容盡責(zé)、受人愛戴、家庭幸福。在米爾德雷德女兒這件事上,他真的盡力了,卻力不從心。他自戕是為了讓活著的人不必和他一起面對疾病的折磨,留下更美好的回憶。除了米爾德雷德給的難堪,他一輩子體面地活,體面地死。他留下的三封信,不雞湯、不狗血,真誠可親。最終,他的美好品德促成了米爾德雷德和艾迪森最后的“和解”。
但影片中,警長的人性似乎只有愛,沒有恨;只有光,沒有影,反倒成了影片中最大的硬傷。
在這里,我必須要為警長的扮演者伍迪?哈里森叫屈。他在《真探》第一季中的表現(xiàn)令人驚艷。在馬修?麥康納失心瘋的人設(shè)和演技一旁,伍迪?哈里森必須去演繹一個有普通缺陷的正常人。面對這樣的組合以及人設(shè),演員若想出彩,難度可想而知??上驳氖?,他用演技把這個并沒有太多戲劇沖突的人物演得惟妙惟肖。但在《三塊廣告牌》中,警長這條線設(shè)置得實在有些生硬,人物的塑造過于平面化。即便伍迪的演技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劇情結(jié)構(gòu)卻讓這個角色成為影片中的硬傷。
如果其他人的人生是粗糙的石子,那么警長的人生就是一顆玻璃珠——美麗又脆弱。他在劇中是一個非死不可的存在,影片中也死得很精彩,但就是無法讓人為之動容。
當(dāng)米爾德雷德對警長說“我知道你得了癌癥,怎么了?該做的事還得做”時,我很期待他憤怒回?fù)舻臉幼?,想看他也有令人屏息的爆發(fā),但影片中卻是他一臉苦澀、啞口無言的樣子。
我想看他哐啷啷拔出寶劍,懟天懟地掀桌子——不要那么真善美,不用那么卑屈。我更想看他抓到兇手,揚眉吐氣,讓每個人都痛快無比。但是,一部蘊含著深意的得獎電影肯定不會滿足我這俗氣的心理。
《三塊廣告牌》雖要挑戰(zhàn)俗氣的敘事模式,但也不會在倫理上走到極端,看看結(jié)局時的米爾德雷德和艾迪森,他們依舊“沒想好”。如果他們報仇懲惡,但那份惡是未經(jīng)充分證實的,萬一錯了呢?如果是宣泄自我,他們舉起槍口的那刻,就注定了作惡的結(jié)局。
這兩人驅(qū)車共赴未知的未來,最終拿回了奧斯卡的小金人。而我依舊在想:警長威洛比,你到底要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