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群
(江蘇省句容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句容, 212400)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發(fā)生很大變化,急性腦血栓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對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1-2]。急性腦血栓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治療,配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臨床治療的整體效果[3-4]。為了確定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將急性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急性腦血栓患者58例,采用奇偶數(shù)編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41~79歲,平均(60.53±8.34)歲; 觀察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43~78歲,平均(60.46±8.65)歲。本研究患者不包括合并患有嚴重臟器疾病,以及存在精神病史和意識障礙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2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及時進行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降壓、溶栓、脫水、抗凝治療等,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等。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5]。
1.2.1 早期肢體功能鍛煉: 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2 d后,護理人員需要鼓勵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功能鍛煉,根據(jù)患者體質量以及病情發(fā)展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在初期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肢體按摩,促使患者的肢體得到被動鍛煉,也可以協(xié)助患者進行坐起、抬臀以及抬頭鍛煉[6-7]。如果患者的身體可以承受,可以幫助患者扶物站立,以鍛煉平衡能力,恢復肢體功能。另外,在康復鍛煉的同時,護理人員要隨時觀察患者情況,防止跌倒再次造成傷害; 在指導患者鍛煉時,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過度鍛煉,以免對肢體造成傷害; 做好主動和被動康復護理,患者臥床修養(yǎng)期間,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通過借助健康肢體來輔助患肢活動,防止患者肢體功能退化,以盡快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8-10]。
1.2.2 認知功能和語言功能: 急性腦血栓具有較高致殘率,發(fā)病后易出現(xiàn)偏癱、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對于急性腦血栓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是降低生活質量的2個因素,要加強對患者認知功能和語言功能的鍛煉。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和患者進行發(fā)音示范,逐字教授發(fā)音,恢復語言功能。對于感覺性失語患者,需要不斷刺激患者耳朵,刺激患者感覺,讓患者發(fā)音表達自己的意思。對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一定要不厭其煩講給患者,逐漸恢復患者的認知功能[11-12]。
1.2.3 針灸治療: 對于急性腦血栓患者,術后康復治療行針灸治療方案具有顯著效果,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來清除機體的自由基,逐漸修復患者損傷的腦細胞和神經(jīng)組織,這樣可以縮小梗死面積,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治療效果: 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96%, 基本恢復正常的生活能力,判定為基本痊愈; 顯效主要是指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6%, 生活能力有所改善,判定為有效;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程度<18%, 判定為無效[13-14]。觀察2組患者護理前后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評分變化情況。運動功能評分: 采用Fugl-Meyer 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 生活能力評分: 使用Barthel 指數(shù)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15-17]。觀察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
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護理前2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護理后2組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評分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分析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急性腦血栓也被稱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臨床上常見腦血管意外疾病,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患者腦部動脈血管壁發(fā)生病理性變化,具有較高致殘率,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再加上急性腦血栓容易反復,治療時間較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8-20]。為了促使患者盡快康復,恢復肢體功能,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干預,但是常規(guī)護理方法難以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以盡早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21-22]。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是臨床上對急性腦血栓進行護理干預的重要手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正確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護理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的臨床效果、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在護理之前, 2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評分均較低,但是經(jīng)過護理2組均發(fā)生改變,觀察組改變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和陳艷[2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對急性腦血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表3 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血栓患者來說,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陳月紅, 蔣建波.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 2014, 8(6): 172-173.
[2] Sasaki Y. Kobara N. Higashino, S. et al. Astaxanthin inhibits thrombosis in cerebral vessels of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Nutr Res, 2011, 31(10): 784-784.
[3] 范瑞雪.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0, 1(5): 69-70.
[4] Tuckuviene, R. Christensen, A. L. Helgestad, J. et al. Paediatric arterial ischaemic stroke and cerebral sinovenous thrombosis in Denmark 1994-2006: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Acta Paediatr, 2011, 100(4): 543-543.
[5] 陳愛新. 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按摩與康復醫(yī)學[J]. 2017, 8(19): 80-81.
[6] 王東升, 王復新, 段偉, 等. 急性腦血栓形成與磷脂酰絲氨酸外翻、微粒釋放相關性的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6, 39(1): 148-149.
[7] 侯佃臻, 宮廷, 趙雯, 等. 主被動認知與腦血栓形成患者血脂水平的相關性[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12): 1934-1936.
[8] 黃春英, 楊柳江.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颊叩呐R床效果[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 36(A2): 1303-1303.
[9] 周旭.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9): 249-250.
[10] 朱芬英. 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7(11): 151-152.
[11] 許飛. 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22): 266-267.
[12] 秦文霞, 張利敏. 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評價[J]. 臨床研究, 2017, 25(3): 160-161.
[13] 朱雪莉.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23(6): 3166-3166.
[14] Jordan, L. C. Rafay, M. F. Smith, S. E. et a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neonatal cerebral sinovenous thrombosis: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troke Study[J]. J Pediatr, 2010, 156(5): 704-704.
[15] 王丹.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進行康復護理的效果[J]. 醫(yī)學信息, 2013, 26(5): 247-248.
[16] Voetsch, B. Jin, R. C. Bierl, C. et al. Role of promoter polymorphisms in the plasma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3) gene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 Stroke, 2010, 39(2): 303-303.
[17] 周文華.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進行康復護理的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23(12): 7415-7416.
[18] Greenblatt H M, Dvir H, Silman I. Acetylcholinesterase: a multifaceted target for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of anticholinesterase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 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2013, 1(3): 369-369.
[19] 張建芳, 黎媛媛, 季曉紅, 等.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5): 171-171.
[20] Peters R J, Joyner C, Bassand J P. The role of fondaparinux as an adjunct to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OASIS-6 trial[J]. Eur Heart J, 2011, 29(3): 324-331.
[21] 高遠.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5): 220-221.
[22] WuW. LiH. Navaneetham D. et al. The kunitz 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 of protease nexin-2 inhibits factor XIa and murine carotid artery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hrombosis[J]. Blood, 2012, 120(3): 671-671.
[23] 陳艷. 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J]. 心理醫(yī)生, 2016, 22(26): 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