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毛
惡性腫瘤的產生,源于自身細胞的“叛變”和不受控制的增殖,最終形成“叛變者”的“大本營”——腫塊。在癌細胞不同的生長階段,其“大本營”的規(guī)模也往往會有所不同。臨床上所說的腫瘤分期,就是根據對癌細胞“大本營”情況分析,將“大本營”劃分不同的層級,從而實現(xiàn)分層管理,進行針對性“剿滅”。
臨床上有很多種腫瘤分期方法,例如常用的腫瘤TNM分期系統(tǒng),就兼顧了癌細胞“大本營”多重屬性——它也是目前國際上最通用的腫瘤分期系統(tǒng)。
字母T 表示腫瘤原發(fā)灶的情況,根據“大本營”從小到大的變化和對周圍組織影響范圍的增加,依次用T1-T4來表示。
字母N 指區(qū)域淋巴結侵犯情況,如果“叛變者”尚且“安分守己”,沒有“侵略”周圍淋巴結,則表示為N0,隨著對淋巴結的“侵略”程度增加,分別用N1-N3來表示。
字母M 指遠處轉移情況,如果癌細胞只有一個“大本營”,用 M0表示,如果在初始“大本營”外,“叛變者”又跑到其他臟器開辟“新戰(zhàn)場”,則用M1來表示。
在這個分期系統(tǒng)中,當T/N/M三方面因素確定之后,就可以對“叛變者”聚集的“大本營”進行相應的分期,如I期、Ⅱ期、III期、IV期等。I期、Ⅱ期即為我們常說的早期;而III期、IV期就意味著腫瘤已經發(fā)展到了中晚期,此時病情已不容樂觀。
以乳腺癌為例,如果病灶直徑不超過2厘米、區(qū)域淋巴結無轉移,且沒有遠處轉移,則可確定為Ⅰ期乳腺癌(T1N0M0),對于這種早期的乳腺癌如果及時施治,其5年生存率可達94%。但是一旦腫瘤在其他地方“安營扎寨”,無論原始“大本營”規(guī)模有多小,都可以確定為晚期。例如部分腎細胞癌患者即便原發(fā)病灶不到1厘米,然而在肺或腦等部位有一個轉移灶,仍應被確定為IV期腎癌(T1N0M1),此時的治療就只能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