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十二指腸潰瘍可簡稱為DU,它在消化內科疾病中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它表示多種因素導致的十二指腸肌層與黏膜層受損,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等病癥表現(xiàn)。若臨床未能有效及時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會導致病癥延展,進而誘發(fā)出血、穿透性潰瘍及十二指腸黏膜層穿孔等并發(fā)癥,能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有研究報道顯示,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病癥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和十二指腸黏膜防御機制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及胃酸分泌過量等因素相關。PPI(質子泵抑制劑)是近些年臨床治療酸性相關病癥療效最顯著,以及最廣泛的藥物,其中以泮托拉唑鈉最為常見。對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腸潰瘍168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經采取泮托拉唑鈉治療,其療效效果情況現(xiàn)做如下內容報道。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診治的十二指腸潰瘍168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84)和試驗組(n=84)。對照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34~68歲,平均(49.4±2.5)歲;病程1~6年,平均(3.1±0.6)年。試驗組患者中,男47例,女37例;年齡35~69歲,平均(50.1±2.3)歲;病程1~6年,平均(3.2±0.5)年。兩組患者病程、性別及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2]①納入標準:無嚴重精神障礙癥狀患者;別選患者的病程時間不低于1年;被選患者均是自愿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短期內未服食過任何抗?jié)兯幬铮话橛兴幬锝勺C患者;伴有嚴重腎、肺和心等嚴重受損癥狀患者。
1.3方法對照組實施奧美拉唑鈉(阿奇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45,規(guī)格:40 mg)治療,向稀釋后的100 m1 0.9%氯化鈉溶液內加入40 mg奧美拉唑鈉,并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將其注入患者體內,2次/天,早晚各1次。實施泮托拉唑鈉(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70,規(guī)格:40 mg)治療試驗組,將40 mg泮托拉唑鈉完全溶解于10 m1 0.9%氯化鈉溶液后,將其注入100 m1 0.9%氯化鈉溶液予以稀釋,再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將其注入患者體內,20 min內注完,2次/天。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月。
1.4療效評價標準[3]選有關十二指腸潰瘍癥狀的依據(jù)作為診斷標準,對被選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實施評定:經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癥和四周炎癥情況已基本消失表示顯效;經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情況得到改善,相比整個潰瘍面積,其面積縮小1/2表示有效;經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改善幅度甚微,而且相比整個潰瘍免疫,其面積縮小程度未超過1/2表示無效。
觀察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疼痛感消失時間;比較觀察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83.33%,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94.05%,試驗組患者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疼痛感消失情況比較對照組疼痛感消失時間是(7.55±1.50)天;試驗組疼痛感消失時間是(4.30±1.27)天,經對比,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15.155,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對照組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現(xiàn)象12例,占其比例14.29%,其中腹瀉4例,3例頭痛,5例惡心。試驗組中有9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現(xiàn)象,占其比例10.71%,其中3例腹瀉,2例頭痛,4例惡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十二指腸潰瘍屬于臨床常見且多發(fā)病癥,易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藥物方法是臨床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手段。有研究報道顯示[4-7],PPI是對胃酸分泌具有顯著抑制效果,在治療由酸導致的紊亂性病癥具有明顯效果,是現(xiàn)下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癥的常用藥物。
PPI屬于H+/K+-ATP酶抑制劑,它是近幾年治療酸相關病癥應用效果最好,以及最為廣泛的藥物,通過對H+/K+-ATP酶活性的抑制,在胃酸分泌抑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將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予以阻斷,即胃壁細胞內質子泵驅動小管內K+和細胞內H+的交換,這樣既能增強抑制通,而且還能使胃酸的作用下降,延長持續(xù)時間,提高特異性。PPI奧美拉唑第一代上市時間為1987年,化學性質呈弱堿性,在腸道吸收入血后能夠和H+/K+-ATP酶很快結合,不僅能使治療效果提升,而且還能對沒的活性減少胃酸分泌予以抑制[5]。伴隨醫(yī)療研究的深入,PPI埃索拉唑第二代的研制成功是在1992年,相比奧美拉唑,其生物利用度增加約30%。泮托拉唑的上市是在1994年,它屬于第三代PPI藥物,因在苯并咪唑環(huán)與吡啶環(huán)上的取代基與前兩代不同,致使它在酸性與中性環(huán)境中較為穩(wěn)定,然而在強酸條件下快速護花,取代基的特點,使H+/K+-ATP酶的特性性與選擇性提升。同時,還能將前兩代對肝臟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酶的抑制作用克服,降低藥物的相應作用,而且,相比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幅度不低于7倍,對消化性潰瘍癥狀治療時其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低于試驗組,疼痛消失時間則高于試驗組(P<0.05),說明,泮托拉唑鈉藥物的應用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能使患者的受病癥疼痛折磨時間減少。有研究報道顯示[6-8],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均是臨床常用質子泵抑制劑,然而因奧美拉唑藥物的藥效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致使無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在中性與弱酸環(huán)境中,泮托拉唑的藥效發(fā)揮較為穩(wěn)定,在強酸的作用下,能明顯提高其活性。而且該藥物具有顯著的抑制質子泵效果,能夠對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上述研究報道內容和本次研究結果相一致,對十二指腸潰瘍病癥實施泮托拉唑鈉藥物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泮托拉唑鈉藥物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癥狀,既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同時還能縮短病癥疼痛消失時間,值得應用推廣。
[1]陳秀.泮托拉唑鈉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41-42.
[2]梁武.泮托拉唑鈉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1):1454-1455.
[3]王兵.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8):39-40.
[4]林常青,李莉群,鄒燕敦,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應用泮托拉唑鈉與奧美拉唑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4):644-646.
[5]楊永剛,陳曉娟.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9):127-129.
[6]畢俊秋.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7):147-148.
[7]張志立.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12):145.
[8]黃凱偉,姚達安.雷貝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治療效果的對比[J].北方藥學,2017,1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