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孔思思,曾干,陳天靈
近年來精神科開放或半開放病房不斷增多,但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的患病人群,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發(fā)病期的患者,既可能損害醫(y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影響患者自身的安全和疾病康復[1-2],因此封閉病房的治療管理模式仍然是當下主要形式。隨精神衛(wèi)生法的頒布和精神患者人權關注的不斷提升[3],即使是封閉病房也要提升人性化的管理[4],尤其是精神病患者與外界(主要是家屬)的情感交流管理。探視室雖小,但在住院治療期間,封閉病房的探視室卻是患者與家屬幾乎唯一的情感交流渠道,也是家屬源性安全隱患發(fā)生的主要通道,所以重視封閉病房探視室的管理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通過對探視室視角下家屬安全意識的調查,掌握家屬安全意識情況,以減少家屬源性安全隱患,為探視室及封閉病房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據。
1.1臨床資料選取于2017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本院男精神病區(qū)封閉病房探視室的所有16歲及以上的家屬。按探視人次計算,單一家屬探視1次計算為1個人次,2個家屬探視1次按2個人次計算,依次類推;不同時間同一家屬重復探視依然按1個探視人次計算。同時記錄重復探視的相應次數。
1.2方法將危險品區(qū)分為刀剪類、線繩類、尖銳物類、易碎品類、貴重物品類、其它類六大類(見圖1)。通過暗訪式以危險品線索為依據(以探視登記為由記錄家屬性別、年齡、文化及居住地,觀察是否帶有危險品給患者),將安全等級分為好(無任何危險品攜帶給患者)、不強(攜帶其它類、貴重物品類危險品給患者)、差(攜帶易碎品類、尖銳物類危險品給患者)、極差(攜帶線繩類、刀剪類危險品給患者)四個等級分別記錄,并統計相應的等級在性別、年齡(其中年齡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年齡段的劃分[5]并結合本例實際情況分為青壯年、中年、老年,見表1)、文化、地區(qū)的分布情況。不強、差、極差統稱為安全意識欠缺。發(fā)現帶有危險品的,進行阻止并記錄危險品的類型,詢問帶給患者危險品的原因并加以記錄。由專人在開放探視時記錄。
圖1 危險品分類Figure 1 Dangerous goods classification
1.3安全意識欠缺的原因分類方法根據家屬帶給患者危險品時詢問原因的記錄,歸納出以下幾類安全意識欠缺的原因:沒想過安全原因、沒想過不能帶(有想過安全問題)、認為對安全沒影響、患者要求帶(不考慮安全問題)、患者需要使用(安全問題次要)、患者習慣而不用不行(安全問題不重要)、其它(包括要迷信病才好、不忍心患者受苦、家里路遠來一次不容易、沒時間來看患者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一般資料統計結果6個月內共有探視人次9 053人次,平均(49.46±15.01)次/天,探視人群平均年齡(48.91±15.09)歲。安全意識欠缺除大學及以上文化的人群及城市人群外,其它各觀察項人群均大于50.0%。見表1、表2。
2.2安全意識欠缺在性別、年齡、文化、地區(qū)組內分布情況比較在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群安全意識欠缺無差異,在不同文化、地區(qū)的人群安全意識存在差異??傮w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安全意識越好,大學文化人群的安全意識好于其它文化層次的人群(P<0.05),城市人群好于農村人群(P<0.05),見表2。
表1 患者安全意識分析統計Table 1 Analysis of patient safety awareness
表2 安全意識欠缺情況Table 2 Lack of safety awareness
2.3安全意識欠缺的原因分析安全意識欠缺的原因多種多樣,在不同安全意識欠缺的等級中其發(fā)生的原因有所不同(P<0.05),見表3。
2.4安全意識欠缺行為在重復探視中的發(fā)生情況重復探視次數為5 732次,平均重復探視次數為(10.17±6.16)次,安全意識欠缺行為在重復探視中的發(fā)生率為25.8%,平均重復發(fā)生安全欠缺行為次數為(2.25±1.68)次。
目前精神疾病專科收治到封閉病房的患者以重性精神障礙為主[6],而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是一類特殊的人群,存在感知覺、思維、情感、動作行為等方面的紊亂[7-8],易發(fā)生傷人、自傷、毀物、相互間的沖突等系列危險行為[6],而危險品流入封病房內,更加增加各種傷害行為的可能,而探視室?guī)缀跏腔颊吲c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也是危險品流入封閉病房的最主要通道,探視人群的安全意識欠缺是危險品流入封閉病房的最根本潛在危險。因此,本研究通過暗訪式以危險品線索為依據進行跟蹤研究探視人群的安全意識狀況,為規(guī)范化探視室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表3 安全意識欠缺的發(fā)生原因Table 3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afety awareness
本研究采用暗訪式以危險品線索為依據的記錄方法有利于得到真實可靠的調查數據,在發(fā)現危險品線索后進一步追蹤詢問更有利于發(fā)現問題的原因,但可能也存在某此缺陷,如無任何危險品攜帶給患者并不一定說明家屬安全意識就是好的,也可能和患者的要求相關,例如某些患者可能從來都不要求家屬給予帶來某些物品,所以家屬也從來都不帶,但并不能說明如果患者要求的話,家屬不會帶來。所以,在現實中,可能安全意識好的家屬要低于本研究所得到的數據。
本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作為特殊的病種存在,在安全管理方面約有50.0%的人群存在安全意識欠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或不太注意,部分人群甚至沒有這方面的安全意識,這說明安全管理家屬源性隱患較為突出。在調查中發(fā)現,某些尖銳物特別容易被家屬忽視,如易拉罐封口的鋼片,很容易因家屬帶給患者飲品而流入病房內,這類物品非常鋒利,很容易用于傷人或自傷,造成流血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又如筷子,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必須品之一,更易被忽視而帶入病房,據報道,曾有精神病患者用筷子傷人致死事件發(fā)生[9]。另外,香煙、打火機往往不容易被家屬視為危險品而送入病房,尤其在男精神病區(qū),男性吸煙者數量大[10],更容易發(fā)生此類事件。很多家屬都沒有想到,在封閉病房內,濫用能引起火災的用品一旦發(fā)生火災,患者幾乎無路可逃,且此類患者還很可能因香煙的分配等問題出現爭斗,引起病房紊亂甚至人身傷害[11]。有些安全意識極差的家屬甚至把水果刀、刀片等物品帶給患者。因此,加強精神疾病病情的特殊性認識,加強家屬安全意識的教育應該引起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尤其是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及主導宣教。本研究所得出的高文化水平人群、城市人群(可能文化水平總體高于農村人群)安全意識更好,可能是這類人群對精神疾病的特殊性(通過網絡等)及其管理的安全性認識更好,這也表明了加強宣教,提高各類人群對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管理安全性的認識,對減少封閉病房家屬源性安全管理隱患是有效的。
本研究還表明,安全意識欠缺行為在重復探視中的發(fā)生率也達25.8%,重復發(fā)生的平均次數為(2.25±1.68)次。這可能與某些家屬的性格特征、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識水平低、對患者過度溺愛或宣教溝通受阻等有關。針對以上所述,除加強宣教外,還應當制定嚴格的探視制度,進行探視前物品檢查。管理探視的過程中,注意與家屬進行溝通以免引起誤解。
此外,本研究調查的結果具有時效性、區(qū)域性等特征。隨著社會的進步,安全宣教的不斷深化,群眾對精神疾病了解的不斷深入,家屬的安全意識會逐漸提高,安全意識欠缺的人群不斷減少。不同地區(qū)因文化差異、宣教程度不同其調查結果也可能不同。本研究的區(qū)域較小,只是我院男精神病區(qū)封閉病房的探視室,可能還不足以代表本地區(qū)的家屬安全意識情況。下一步應當進行更廣泛的調查研究以得到更具代表性的數據。
[1]L Bens1ey,N Ne1son,J Kaufman,et a1.Injuries due toassau1tsonpsychiatrichospita1emp1oyeesin Washington State[J].American Journa1 of Industria1 Medicine,1997,31(1):92-99.
[2]何鳳英.住院男性精神患者暴力行為的護理干預及效果[J].全科護理,2012,10(6):497-498.
[3]汪習根.論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人權解讀[J].法學雜志,2015,36(1):1-8.
[4]王國英,邵志梅,周國秀.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封閉病房中的應用探索[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8):1016-1018.
[5]人類年齡段劃分新標準[J].現代養(yǎng)生,2005(9):16.
[6]鄔志美,李茂生.精神科封閉式病房安全管理[J].現代醫(yī)院管理,2016,14(3):60-62.
[7]王可.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探視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2):224-225.
[8]孫曉斐,趙國君,陶鋒.嘉善縣重性精神患者患病現況調查[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1,18(9):63-64.
[9]搜狐警法.河南洛寧通報"精神患者筷子傷人":兩負責人被撤職[EB/OL].(2017-04-05)[2017-08-27].
[10]張向陽,曹連元,陳大春,等.中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吸煙、精神病理學、認知功能和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9,18(4):283-293.
[11]王永華.精神科男病區(qū)的安全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18):1694-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