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
【摘要】 目的:分析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內科急性腹痛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鑒別排除及問診等方式對其進行診斷,然后再將其診斷結果作為依據,對其進行對癥處理與綜合干預,研究其治療效果。結果:50例患兒中,一共診斷出2例腹型癲癇,4例過敏性紫癜,2例腸套疊,2例闌尾炎,6例胰腺炎,10例消化性潰瘍,7例急性胃炎,6例急性腸炎,11例腸系膜淋巴結炎。治療前,患兒疼痛率為100%,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之后,患兒腹痛得到有效緩解,疼痛率降低為4%,治療前后疼痛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出現陣發(fā)性疼痛現象,疼痛持續(xù)時間在數分鐘左右,在發(fā)作間歇期,一切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沒有固定的疼痛點。結論: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發(fā)病原因錯綜復雜,臨床上要對其進行仔細分析,并且對其病情變化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將其與各項輔助檢查、體格檢查結果、疼痛性質相結合,最后對其做出準確診斷,進而制定出針對性、有效性的治療方案,將其臨床療效有效提高。
【關鍵詞】 小兒內科; 急性腹痛; 臨床診斷; 治療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5-0161-02
臨床上,小兒急性腹痛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急癥,指的是在短時間之內,腹部出現劇烈疼痛感,該疾病通常具備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等諸多特點[1]。通常情況下,因為小兒的年齡較小,所以難以采用語言對其進行準確性的描述。多數患兒是在出現面色發(fā)白、大汗、嘔吐及陣發(fā)性哭鬧等情況下,家長才帶其進行診斷與治療[2]。以往臨床上在對該疾病進行診斷時,通常會缺乏良好的診斷方式,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臨床醫(yī)生根據自身經驗來對其進行檢查,但是這種單純依靠個人經驗進行診斷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漏診與誤診,耽誤患兒病情,延誤治療時機,促使其生活質量降低,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3-5]。為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小兒內科收治的急性腹痛患兒中選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出現自汗盜汗、臍周陣發(fā)性疼痛、左下腹痛、2 d之內沒有排大便、主訴不清,伴有面色蒼白、身體蜷曲、腹痛、反跳痛、哭鬧不安、嘔吐等癥狀的患兒;排除發(fā)病較急,出現尖聲嚎哭現象、家長不同意參與研究、腹肌過于緊張等、存在腹部包塊、開始于臍周的患兒。平均年齡(5.05±0.12)歲,平均病程(0.98±0.22)d,包括30例男患兒,20例女患兒。所有患兒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腹部壓痛現象,其次,在此癥狀基礎上,患兒還伴有不同程度的兼癥出現,具體為:15例患兒便秘,30例患兒腹瀉,27例患兒腹脹,22例患兒嘔吐,45例患兒發(fā)熱。對所有患兒進行實驗室檢查,其結果顯示所有患兒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白細胞降低或者升高的現象。
1.2 方法
于患兒入院之后,對患兒及家長進行仔細詢問,了解腹痛出現的時間、腹痛之前的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并且對其進行查體,對腹痛的性質做出準確判斷,然后再將其和相關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結合,做出最終的臨床診斷。
急性腹痛診斷依據:(1)出現陣發(fā)性疼痛現象,最為常見的部位為臍周,發(fā)病具有突然性,疼痛能夠進行自我緩解;(2)疼痛持續(xù)時間在數分鐘左右,在發(fā)作間歇期,一切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3)通常會有大便次數、性狀改變現象出現;腹痛發(fā)作時,對其進行腹部檢查,通常不會有陽性體征出現,少部分患兒的腹部會有輕壓痛感出現,沒有固定的疼痛點。
治療方法: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具體治療措施如下:(1)腸道外感染控制?,F階段,臨床上在小兒急性腹痛治療上還沒有研制出一種特異性治療方式,主要采用對癥支持治療法與飲食療法來對其進行治療。臨床上通常不需要采用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治療。如果患兒屬于于非侵襲性細菌急性腸炎,則才對其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現象,對其進行積極的補液治療,如果患兒出現了輕度脫水和中度脫水的現象,并且沒有明顯外周循環(huán)障礙現象出現,可以采用口服補液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可以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推薦的口服液,在對患兒進行口服補液治療時,要采用分次服藥的方式,在8~12 h將其損失量補足。如果患兒屬于輕度脫水,則要給予其50~80 ml/kg補充;如果患兒屬于中度脫水,則要給予其80~100 ml/kg補充;如果患兒屬于中度以上脫水,或者頻繁出現了腹瀉、嘔吐現象,則要對其進行靜脈補液。(3)飲食療法:如果患兒屬于輕度腹瀉,則要將脂肪類食物停止;如果屬于嚴重腹瀉,出現了嘔吐現象,則要進行短暫性禁食,如果嘔吐頻繁,則要暫時禁水,進行6~8 h禁食。
1.3 評價標準
疼痛效果評定:(1)0級:沒有疼痛感出現,患兒能夠進行正常的生活;(2)1級:患兒有輕度疼痛感出現,不需要采用止痛藥物對其進行治療;(3)2級:患兒有中度疼痛感出現,需要采用少量止痛藥物對其進行止痛治療;(4)3級:患兒有重度疼痛感出現,需要對其進行止痛治療;(5)4級:患兒有嚴重性疼痛出現,并且有休克癥狀出現。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結果
50例患兒中,一共診斷出2例腹型癲癇,4例過敏性紫癜,2例腸套疊,2例闌尾炎,6例胰腺炎,10例消化性潰瘍,7例急性胃炎,6例急性腸炎,11例腸系膜淋巴結炎。
2.2 治療結果
治療前,患兒疼痛率為100%,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之后,患兒腹痛得到有效緩解,疼痛率降低為4%,治療前后疼痛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兒科中,小兒急性腹痛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臨床上引發(fā)該疾病出現的原因多種多樣,可以將其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1)出現器質性病變:主要是因為器官發(fā)炎或者被膜牽扯等原因引發(fā)的腹痛現象,比較常見的包括急性胰腺炎、胃腸炎、急性痢疾及胃潰瘍等[6]。(2)功能性疾?。褐饕l(fā)病原因在于因為腸道進行異常蠕動,進而促使絞痛感出現,主要包括精神性腹痛、腸絞痛與蛔蟲病等。(3)臨床上還存在由全身性病變或者腹外臟器病變引發(fā)的小兒急性腹痛,這種疼痛通常情況下會沿著相應的脊神經向腹部進行反射,主要包括心包炎癥、肺部炎癥與胸膜炎癥等,嚴重情況下還可能為脊椎結核或者心肌炎[7]。(4)鐵劑、紅霉素等藥物的應用也可能會引發(fā)腹痛現象出現。功能性腹痛患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痛,疼痛部位主要為臍周,痛無定處、無定時,部分患兒還會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出現,例如穿孔等;器質性病變炎癥通??梢酝ㄟ^血常規(guī)及超聲等檢測方式有效檢出,患兒的疼痛主要會呈現出明顯陣發(fā)性的特點,還有部分患兒會繼發(fā)穿孔及消化道出血等現象出現,通常需要將其轉為外科治療[8]。對小兒急性腹痛的特點進行總結,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1)患兒年齡較小,難以對腹痛發(fā)作時間、性質及部位進行準確描述,難以將肌緊張、壓痛等明顯的陽性體征找出;(2)通常會出現內臟解剖位置變異現象,并且大部分情況下會有畸形現象伴隨出現,在對其進行診斷時,應該選取合適的檢查方式,以此來將疾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9]。(3)由胃、腸管引起的消化不良具有最高發(fā)病率,對其進行超聲檢查之后,有一部分患兒會顯示出腸腔內存在大量積氣,還有一部分患兒會顯示出現了腸管與胃管擴張現象,在其內部可以觀察到大量的液體回聲存在。
臨床上在對小兒內科急性腹痛患兒進行治療時,首先要將外科急腹癥的可能排除,臨床醫(yī)生要對患兒的病情狀況進行仔細觀察,并且掌握其體溫、脈率等各項指標的具體情況,特別是要注意了解患兒的腹壁是否有緊張、壓痛等狀況存在,排便與排氣是否處于通暢的狀態(tài)[10]。除此之外,在還沒有完全明確具體發(fā)病原因之前,嚴禁采用嗎啡、氯丙嗪及阿托品等藥物對患兒進行治療。如果患兒屬于闌尾炎或者腸穿孔,則要避免采用瀉藥進行治療;如果患兒有疑似胃擴張現象出現,則要避免采用解痙藥對其進行治療,應該馬上將進食停止,采用靜脈注射點滴的方式來對其身體營養(yǎng)進行有效維持,如果患兒的腹痛現象十分嚴重,則要及時對其進行胃腸減壓處理;因為患兒的腹痛表現形式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為了對錯誤診斷進行有效避免,通常會采用針刺或者鎮(zhèn)痛劑等止痛方式;如果已經將患兒的外科急腹癥可能性排除,但是又難以將其發(fā)病原因明確,則要馬上通過手術對其進行檢查,防止將其治療延誤[11-12]。
綜上所述,小兒內科急性腹痛具有錯綜復雜的發(fā)病原因,并且患兒病情會以較快的速度發(fā)展,因此臨床上需要及時對其進行明確診斷與處理,醫(yī)生要能夠系統(tǒng)性的認識該疾病。大部分內科急性腹痛患兒的病情較輕,對其進行對癥治療之后,其癥狀便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家長不需要對其表示過度擔心。
參考文獻
[1]蔡潔萍,盧志平,余誠,等.小兒內科急性腹痛60例臨床診斷及處理[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8):80-81.
[2]吐爾遜古麗·玉素甫,古麗拜爾·努賽依.小兒急性腹痛的病因和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9):91.
[3]劉春玲,郭秀俠,高紅宇,等.分析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2):93-94.
[4]李潔.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452-453.
[5]楊艷麗.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7,11(12):162-163.
[6]楊光遠.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與處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4):154.
[7]任維莉.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與處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6):147-148.
[8]殷清寶.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7,15(4):133-134.
[9]吳強.淺談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與處理對策[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514-515.
[10]郭麗丹,李宗峰.淺析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治[J].醫(yī)學信息,2015,28(4):226.
[11]譚秀瓊,羅琴.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4):29-30.
[12]蔣麗琴.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z1):2-3.
(收稿日期: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