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萍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是寫什么的嗎?這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寫的《浣溪沙·詠橘》。
看看我們手上的橘子,許多同學認為不就是一個圓圓的、扁扁的水果嘛,這有什么好寫的呀!不用發(fā)愁,只要你抓住一個要點就可以寫好啦,那就是——多感官參與。
看到橘子,除了用眼睛觀察外,還可以用鼻聞、手摸、嘴嘗、耳聽。如下面的思維導圖:
眼觀:觀察橘子時,我們要仔細觀察它的各部分,如形狀、大小、顏色等,要把它們的每一部分看清楚。
(寫作參考:遠遠望去,一個個橘子就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枝頭,仿佛在慶祝這豐收的時刻。橘子和紅通通的蘋果差不多大,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橘子皮上有一粒粒比芝麻還小的圓點,不仔細看是看不見的。在凹凸不平的橘子上方有一個小東西——橘子的蒂,好像小女孩頭上的一個小巧玲瓏的發(fā)卡。)
鼻聞:大部分水果都有它獨特的氣味,如橘子的芳香,觀察時別忘了用鼻子聞一聞。
(寫作參考:湊近輕輕一聞,淡淡的橘子清香頓時讓人神清氣爽。小心一擠,金黃的橘子皮上就會有一股汁水噴出來,橘香飄溢,正是古人所說的“三日手猶香”啊。)
手摸:不同的水果摸上去的感覺也不同,甚至同一種水果不同時期的觸覺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橘子成熟時是稍軟的,不熟的青橘子是比較硬的,這需要用手觸摸后才能發(fā)現(xiàn)。
(寫作參考:橘子的身體涼涼的,摸起來有點柔軟,拿起來沉甸甸的。)
嘴嘗:橘子的味道是怎樣的?我們品嘗一下就知道了。就算是同一種橘子,在不同的光照與生長環(huán)境中,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寫作參考:掰了一瓣放進嘴里,輕輕一咬,橘子汁滿腔流淌,香氣四溢,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叫人越吃越愛吃?。?/p>
耳聽:關于水果的許多知識,我們光憑看、聞、嘗、摸還不夠。遇到疑難問題或看不到、看不清的內容,比如水果的生長過程、吃法、營養(yǎng)價值等,我們可以向果農及其他內行人請教,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以獲得全面的認知。
(寫作參考:據說,橘子全身都是寶,果肉有多種維生素,小孩吃了有助于生長發(fā)育,老年人吃了能延年益壽,活像人間的仙果。橘子的皮和頸都有藥用價值,將它的果皮和茶葉混在一起制成香包,放在枕頭底下,可以起催眠作用,使人們睡得更香。若是你感冒了,加點冰糖和橘皮,放在水中燉一燉,喝下去,對治療感冒有一定的功效,這樣沒有副作用,味道也很好,真是一舉兩得。)
你們多種感官參與觀察之后,是不是覺得寫起來就容易多了呢?那就趕緊動筆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