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榮 黃振東 蒲占湑 鹿連明 陳國慶 金國強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臺州 318026; 2.臨海市柑橘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柑橘黑點病是柑橘生產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品質,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幾年已成為柑橘重點防治的病害之一。目前浙江柑橘產區(qū)防治柑橘黑點病主要使用代森錳鋅類殺菌劑,在發(fā)病嚴重的地區(qū),一年使用代森錳鋅6~8次。為減少用藥次數(shù),增加藥劑附著力,本試驗采用一種新的復配藥劑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它是以百菌清為主要活性成分,通過加入另外2種殺菌劑和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獲得一種新配方藥劑。該新配方藥劑已在實驗室內進行了毒力測定,結果表明,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毒力遠高于 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兩者的EC50分別為0.0388、0.3674mg/L,為了進一步驗證室內的研究結果,進行了相關田間藥效試驗。
共設定4個處理,分別為:1、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百菌清原藥:江蘇江陰蘇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2、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3、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江蘇江陰蘇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4、清水對照。
試驗地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頭陀鎮(zhèn)前陳村,品種為溫州蜜柑,樹齡6年,橘園臨近斷江河,土壤pH值7.46,有機質為12.8g/kg。4個處理的小區(qū)隨機排列,每處理小區(qū)為2株樹,重復3次,處理區(qū)與空白對照區(qū)之間設隔離行。噴霧器械選用黃巖果農常用的動力式單管噴霧器,采用常規(guī)樹冠噴霧法,667m2用藥量300kg。第一次施藥時間2017年5月9日,此時為花謝2/3左右,以后每間隔15~20d噴藥一次,共噴6次。
于2017月10月31日進行了柑橘黑點病發(fā)病情況的調查,每小區(qū)調查兩株,每株樹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調查,每個小區(qū)共調查100個果實,并就果實的感病程度進行病情分級,并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果實病情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相連面積占整個果實表面積5%以下;3級,病斑相連面積占整個果實表面積5%~10%;5級,病斑相連面積占整個果實表面積11%~25%;7級,病斑相連面積占整個果實表面積26%~50%;9級,病斑相連面積占整個果實表面積50%以上。病情指數(shù)及防效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病情指數(shù)=∑(各級發(fā)病數(shù)×該病級數(shù))/(調查總數(shù)×最高級數(shù))×100
防效(%)=(對照病情指數(shù)-處理病情指數(shù))/(對照病情指數(shù))×100
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中看出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防效88.75%,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效90.3%相比,差異不顯著,二者均可以作為防治柑橘黑點病的有效藥劑。單純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對黑點病的防效為76.8%,效果顯著,也可作為防治柑橘黑點病的替換藥劑。同時也可看出,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對柑橘黑點病的防效較75%百菌清提高了12個百分點,二者差異顯著。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柑橘黑點病的防治效果
本次的田間藥效試驗證實了以下三個方面:(1)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對柑橘黑點病防效優(yōu)于單純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新配方藥劑比單純的百菌清藥劑提高了12個百分點。(2)驗證了室內毒力測定的結果,室內毒力測定中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毒力遠高于 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兩者的EC50分別為0.0388、0.3674 mg/L),但從病原菌對藥劑的敏感性來看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小于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從本次田間藥效試驗來看,上述兩種藥劑對柑橘黑點病的防效無明顯差異,效果相當。(3)30%復方百菌清濃懸浮劑具有高效、廣譜,對弱酸、弱堿及光熱穩(wěn)定,無腐蝕作用,在植物表面易粘著,耐雨水沖刷,可有效減少用藥次數(shù),因而也可作為防治柑橘黑點病的有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