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申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重點體育運動學校,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身體機能是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器官、系統(tǒng)所表現的生命活動。青少年的身體機能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發(fā)育,其呼吸肌的力量就會增強,從而改善呼吸機能。此外,青少年身體機能的發(fā)育還能促進其心肌力量的增強,改善心血管機能。青少年身體機能的檢查測試包括生命征象,如身高、體重、血壓等身體外觀;器官的功能性,如心電圖、肺功能等器官功能;器官的結構性,如胸腹X光、超音波等方面。研究主要從身體器官的功能性發(fā)育方面分析太極拳對青少年身體機能發(fā)育的影響。
本文以太極拳對青少年身體機能發(fā)育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對太極拳、青少年身體機能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查閱與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研究現狀并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
1.2.2 訪談法 對練習太極拳的青少年進行訪談并在訪談的過程中針對研究關注的問題,如太極拳的練習時間、強度、次數等詳細咨詢。
1.2.3 實驗法 以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南陽市、焦作市20所中小學練習太極拳的10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對象必須是習練太極拳2年以上者且每周至少練習3次,每次練習時間大于30min的;另外,在上述5市抽取100名身體健康,沒有習練太極拳的中學生進行參考對照。
1.2.4 測試法 運用心肺功能與身體素質的測量方法對受試者進行測量與評價。心肺功能的測試主要包括心血管機能與呼吸機能的測試;身體素質的測量包括青少年速度、力量與耐力等素質的測試。
1.2.5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 2013統(tǒng)計軟件對測試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對每一項測試的平均值進行差異性檢驗。研究采用的統(tǒng)計檢驗顯著水平為P<0.05。
參加課題實驗研究的受試者共200名,其中習練太極拳的學生100人,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100名。其中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平均年齡為12.28歲,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平均年齡為12.14歲,2組學生在年齡上沒有差異。身高、體重依據實驗需要,2組受試者的差異不顯著。
2.2.1 太極拳對青少年心肺功能發(fā)育的影響 對習練太極拳組與未習練太極拳組學生的血壓、脈搏、肺活量進行測試。脈搏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即心臟搏動所產生的壓力變化使主動脈管壁發(fā)生振動,沿著動脈管壁向外周傳播。運用脈搏觸摸法測試2組學生安靜時的脈搏,結果顯示有顯著性差異。在安靜狀態(tài)下,2組學生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沒有顯著性差異。肺活量是一次呼吸時的最大通氣量,呼吸機能主要從肺通氣功能的量和對呼吸運動控制能力的質2個方面來測量與評價。2組受試者肺活量經過對比結果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肺活量比未習練太極拳鍛煉的學生肺活量高,習練太極拳組的肺活量 ±S為2038.62±844.87,未習練太極拳組的肺活量 ±S為1772.71±671.36。2組受試者具有顯著的差異性(P< 0.05),說明太極拳對青少年的呼吸機能發(fā)育有促進作用。
2.2.2 太極拳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影響 表1顯示,2組受試者除語言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外,肩關節(jié)靈活性、腿腳靈活性、手眼配合3項指標項都有顯著性差異。研究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測試主要從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進行。50m跑是位移速度的測量,主要反映受試者的快速跑動能力。結果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快速跑動能力較強,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兩手快速敲擊主要反映受試者的兩手快速交替重復特定動作的能力是動作速度的體現。表2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兩手敲擊的次數是65.17次,動作速度遠遠大于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簡單反應時主要反映受試者對特定光信號反應的速度,反應的測量值越小,則受試者的反應速度就越快,結果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反映速度快于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耐力方面,握力是測量上肢靜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標,主要反映受試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立定跳遠主要反映受試者向前跳躍時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發(fā)力。立定跳遠的測量值越大,則受試者的下肢爆發(fā)力越強。研究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平均測量值為166.30,而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平均測量值為148.50。引體向上主要反映相對于自身體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帶肌群的力量及動力性力量耐力。2組受試者完成次數均未超過3次,無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反映了受試者軀干和下肢各關節(jié)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結果顯示,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平均測量值為5.92,而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為4.12,具有顯著性差異。反復側跨步主要反映受試者快速向兩側變換方向的能力與動作的協(xié)調性。習練太極拳的學生反復側跨步所用的時間少于未習練太極拳的學生。
2.3.1 太極拳對青少年練習者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機制 青少年心臟發(fā)育還不完善,心肌纖維短而細,彈性纖維少,心縮力弱。練習太極拳能使青少年的心臟收縮力增強、脈率減少,運動時血流加速,改善血管壁彈性,從而延長心臟的休息時間。青少年在練習太極拳時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和關節(jié)的活動都能使機體毛細血管開放,靜脈、淋巴的回流加速,同時使上下腔靜脈回流和向右心室充盈得到恒定的壓力,從而加強機體外周微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減輕心臟的負擔。研究證明,青少年習練太極拳有助于提高心臟血管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心肌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青少年身體機能的發(fā)育。
2.3.2 太極拳對青少年練習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機制 青少年胸廓狹小、呼吸肌力較弱,肺活量、肺通氣量較成人小。根據青少年呼吸系統(tǒng)的特點,應注意呼吸與運動動作的配合,多采用發(fā)展有氧代謝為主的練習。太極拳的練習非常注重呼吸與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起吸落呼,通過調息吐納和肢體的運動相結合,加速氣血在體內的運行速度,從而起到通絡活血、淤滯散去的良好效果。太極拳是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呼吸運動能夠加速靜脈的回流,減輕心臟負荷。同時,太極拳還是周身上下內外的運動,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器官調節(jié)過程進行改善,腹肌的收縮與舒張對肝臟與腸胃自我按摩,從而利于機體的新陳代謝。青少年堅持長期的習練太極拳能夠促進其呼吸機能的成熟與發(fā)展。
表1 2組受試者運動能力測試結果
表2 2組受試者身體素質測試結果
2.3.3 太極拳對青少年練習者身體素質的影響機制 青少年身體素質發(fā)育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有一段時間某項身體素質發(fā)育速度特別快。在身體素質增長過程中,由于各種素質增長的速度不同,增長的順序也有先有后。青少年力量素質在這一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速度素質的發(fā)展早于力量素質,尤其是反應速度,青少年階段是發(fā)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機。而耐力素質發(fā)展較晚,青少年發(fā)展耐力素質應根據年齡特點和身體功能反應合理安排。靈敏素質與柔韌素質在這一時期表現穩(wěn)定。太極拳項目符合青少年身體素質發(fā)育的規(guī)律,其技術特點要求含胸松腰斂臀,講究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動作姿勢要求身體各個部位須保持舒展圓活的放松姿態(tài)。太極拳運動量適中,對四肢協(xié)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有一定強度,可以合理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練習者身體素質的快速發(fā)展。
3.1 練習太極拳對青少年心肺功能的發(fā)育具有良好影響,尤其是心血管功能的發(fā)育。常年堅持太極拳鍛煉的青少年對運動有良好的適應性,安靜時的心率較緩,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血管的外周阻力降低,改善心肌營養(yǎng)過程,利于氣血運行。
3.2 練習太極拳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fā)育具有促進作用。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大部分指標健康、快速的發(fā)展。太極拳運動對青少年下肢力量發(fā)育有顯著促進作用,但是對上肢力量,尤其是上肢耐力力量發(fā)展作用不顯著。
3.3 練習太極拳的青少年應根據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自然增長,發(fā)展的階段性規(guī)律,考慮各項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科學合理地加入發(fā)展上肢力量、耐力等輔助練習的運動。
參考文獻:
[1] 劉國寧,王聲涌,荊春霞,等.廣州市小學生體格發(fā)育現況調查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5(2):45.
[2] 蔡仲林,周之華主編.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