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曄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骷髏幻戲圖》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幅另類、先鋒,極具想象力的畫作。畫面中,一位婦女正注視著地下爬行的幼童,幼童伸手去夠的小木偶,竟然是一個骷髏,而提著小骷髏的中心人物,是一個頭戴輕紗的大骷髏。大骷髏背后有一婦人,懷抱嬰兒正在吮吸乳汁,神態(tài)安詳,心無旁騖。關于這幅圖,在僅有的信息里知道它是一個南宋畫家,李嵩的作品。關于李嵩的信息更少,他小時候生活很苦,是一個木工,后來被畫院里的一個人收養(yǎng),到畫院當了一個有編制的畫工,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記載:“李嵩,錢塘人,少為木工,頗遠繩墨,后為李從訓養(yǎng)子,工畫人物、道釋,得從訓遺意,尤長于界畫,光、寧、理三朝畫院待詔?!彼嬃撕芏囡L俗畫,這幅就是一副風俗畫。
在北宋年間,有種非常流行的懸絲木偶戲叫傀儡戲,這個戲在漢朝就已經(jīng)發(fā)源,但因為北宋經(jīng)濟發(fā)達,民間活動也比較多,所以傀儡戲就開始盛行起來。有記載,“駕興臨水殿爭標錫宴,諸軍百戲,如鬼神雜劇之類。”當時民間去看這些傀儡戲,就如同我們今天到電影院看電影一樣,所以傀儡戲就是一個民間活動。但為什么傀儡戲里提線的木偶也是一個骷髏,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說,它是一個暗箱操縱的大戲,有人仿佛在操縱一根看不見的線來控制骷髏,寓意著告訴世人,其實我們的人生都是被人操控著的。這看起來很合理,但真實的寓意沒有那么簡單。
這幅畫背后有一個題跋是這么寫的,“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將把戲被拆穿后骷髏很羞,只能輾轉到其他地方表演的景象描述的栩栩如生。題跋是大癡道人,黃公望所寫。黃公望不經(jīng)常出場,但他卻偏愛這幅畫。黃公望不僅是一個畫家,還是全真教的弟子。全真教不但愛煉丹,愛武藝,還愛骷髏。以祖師爺王重陽為首,他們每日畫骷髏圖,唱骷髏歌,寫骷髏詩。骷髏在他們眼里大有意義,了解了骷髏對于他們的含義,就能解讀這幅畫。
王重陽在剛創(chuàng)教時收了一個人當?shù)茏?,這個人叫馬鈺。馬鈺沉迷在世俗之間,王重陽怕他在世俗間過于沉迷,就畫了骷髏圖來教化他。人生來就是一副白骨,喝了那么酒,享受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最后不還是變成一副骷髏。需要看破生死才能更有修為。馬鈺《漸悟集》有名為《出家入道》的《卜算子》,詞云:“見畫骷髏,猛烈收心事事休?!庇谑窃谕踔仃柕膸ьI下,骷髏就成了全真教用來勸化世人,看破紅塵的一種工具。在如今山西芮城永樂宮的重陽殿有一幅名為《嘆骷髏》的壁畫,還能看見王重陽畫骷髏圖來勸化馬鈺的一個情景。
骷髏也不是王重陽的原創(chuàng),他之所以這么做是源于道家的最元老的人物,莊子。據(jù)《莊子·至樂》篇記載,一次莊子外出在路上看見了一個骷髏,莊子用馬鞭敲了敲骷髏,“你怎么變成這幅德行了,是貪求生命,失去真理而變成了這樣嗎,還是國家破敗了,還是被人拿斧頭砍了啊,還是做了壞事羞愧而死,還是被凍死餓死了。”問了一堆也沒有得到回答。于是莊子干脆拿著這骷髏,當枕頭睡了。半夜骷髏托夢給他,“你今天問我的這些問題,都只是凡人才會有的煩惱。我現(xiàn)在既沒人管,也不用操勞,與天地萬物作伴,享受著永恒的快樂。”莊子回答,“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那我讓你活過來,你要嗎?骷髏拒絕。在莊子的這個故事里,那些生前的煩惱,名利的紛擾,都會像過眼云煙一樣飄散,生和死,甚至都可以存在在同一種時空里。在道家看來,萬物各受于道,原屬一體。只有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才可以解脫一切苦惱,逍遙自得,達到絕對自由,這也表達了道家返樸歸真,超然物外的思想精神。這就是《骷髏幻戲圖》這個畫面最顯著的特征。
畫面構圖中,左邊的骷髏代表死,右邊的母親和孩子代表生,他們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也像鏡面一般地對稱,而且存在于同一個時空里?;貧w到作者李嵩身處的那個時代。李嵩生于公元1166年,當時靖康之難才剛過40年,皇帝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的事他從小聽到大,后來他經(jīng)歷了三朝,幾乎陪伴南宋從頭走到了尾。在那樣一個時代里面,戰(zhàn)亂無數(shù),今天還是鮮活的生命,可能明天就變成了皚皚白骨,如果有機會回到南宋,回到李嵩所處的那個時代,就能看見一個滿臉風霜的老畫家,在眼前走過,好像看遍了生死,他走過皚皚白骨的荒野,然后畫下了這幅《骷髏幻戲圖》。本是一副常規(guī)的風俗畫,但作者卻把生與死用一個稀松平常,用當時最流行的民間活動的一個方式,融入到畫里面。這好像就是他經(jīng)歷了人間世事之后的一聲嘆息。
指導教師:殷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