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轉玲
導學式教學法是當前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及提高整體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均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小學階段正值知識學習的初始階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為今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相對較為抽象的學科,學生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奠定數學學習基礎,才是能夠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而導學式教學法注重的就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導學式教學法有助于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此外,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自主分析,自主思考問題的時間,進而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再加之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效率自然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1.多樣性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應用導學式教學時,可以多方面借助外力協(xié)助教學。如當今的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應用較為廣泛,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時能夠結合視頻、圖像、聲音等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進而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題目中的一些虛構物體活化起來,使其在視頻中“動”起來,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有效的引入課堂學習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播放“分數大小作比較,分子分母要記牢,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這樣的兒歌音樂文件,通過音頻的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xiàn)了知識的學習。此外,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間的血學生進行相互引導。小組內讓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學生引導知識點掌握較差的學生進行學習講解,在同學的引導、影響下進行互助學習。通過同學間的相互引導互助學習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2.導入情境提升學習效率 大多數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感到抽象、無趣,沒有任何的學習激情,有些學生甚至對數學課堂產生排斥的心理。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注意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沒有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長此以往學生便失去了數學學習的興趣。情境式導入教學在導學式教學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每堂課的上課之初應用情境導入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
3.加強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小學生處于成長和發(fā)展的啟蒙階段,對一些事物和知識的理解尚淺,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引導,所以意味著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使得課堂中的互動顯得尤為重要。師生間良好的互動不僅能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多加努力。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人需求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分層調整和實施教學計劃;其次要在互動中運用效率較高的方式,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最后,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也能體現(xiàn)課堂質量,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也不能忘記這一點。
舉例來說,在使用傳統(tǒng)的提問互動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便于了解的基礎上,角色互換教學作為導學式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也能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和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加法》與《減法》兩課時,許多學生會因為首次接觸知識產生抵觸甚至放棄的情緒,不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課堂質量的保證。這時就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內容,在教師講授完基本知識點的情況下由學生完成舉例講解和習題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做補充和糾正。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同學之間相近的思維使得知識點變得淺顯易懂,教師也可以輕松了解難點和學習進度。
4.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教學的目的,比起單一的知識學習和指導,更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應用,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需要讓學生明白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的,所以抽象的講解必須升級為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師在結合生活實際時,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環(huán)境,強化對已有物體和知識的理解;二則是要創(chuàng)設真實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的教學,在鍛煉學習能力和擴展思維的基礎上真正做到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這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百米賽跑比賽,通過計算不同學生的用時,讓每個學生計算自己的速度,這就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在加深對知識印象的同時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實際上是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通過一節(jié)討論課交流各自的經歷和想法,既鞏固教學和學習成果,又促進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才能真正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為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型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而言之,為了進一步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需要從教學的不同方面出發(fā),在加強課堂互動,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和結合生活實際方面多下功夫,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能夠提高效率,學生能夠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達成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習質量的目標。
[1]于洪濤.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實踐應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4(14).
[2]陳曉宇.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