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輝
隨著“云計算、物聯(lián)網、高速移動互聯(lián)、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五大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所擁有的良好交互性、反饋的及時性、獲得的直觀性,向傳統(tǒng)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該怎樣面對?學校已不再是一“教”統(tǒng)天下,而應該引導學生尋找自己需要什么、選擇學習什么,于是STEAM課程應運而生。它用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項目化學習方式,讓學生認識網絡、圖形編程、物聯(lián)網等方面的知識,從學習基本常識到認識電子元件,再到搭建裝置完成任務,系列化的活動課程滿足了學生對于設計思維和知識的渴望,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前身是STEM理念,其中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后來加入了藝術(Arts),變得更加豐富全面了。
STEAM教育,就是要讓有興趣、有能力的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將自己任教的學科與STEAM可能產生交集的內容挖掘出來,做成一個個源于生活、有意思的主題活動或學習項目,形成學校的STEAM課程體系,最終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運用所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作品或解決實際問題。
本著“學生有創(chuàng)想時,有場所可以實踐,有工具可以使用,有老師可以咨詢”的目的,STEAM教室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簡單的基礎性工具,包括功能齊全的螺絲刀、鉗子、銼刀、電路板、iPad電腦……工具箱上還標上了小貼士,關于工具的特性及求助電話,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問題可以現(xiàn)場詢問教師,也可以通過電話解決。
STEAM教育項目學校還開設了仿生機器人實驗室、無人機實驗室、紫光機器人教室、3D打印實驗室、程序設計實驗室、課程開發(fā)中心……這些STEAM教室的時間是開放的,只要學生有時間就可以到這里登記使用,大膽嘗試自己的小創(chuàng)意,而教師真正放手,或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服務者,體現(xiàn)教育的多樣性,完成了由“因材施教”向“因需施教”的轉變。
STEAM課程應該是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參與志同道合的小組去開展研究,使用信息、科學技術搜集分析數據,設計、測試和改進一個個解決方案,然后與同伴交流研究成果,撰寫報告、研究匯報等一系列探究過程,形成繪圖用心、測量科學、注解細致的個性化STEAM課程。
記得上海電視臺播放的《全能腦力王——STEAM青少年電視公開賽》欄目,四兩撥千斤、膠帶吊起一輛車、千鈞一紙……讓人目瞪口呆;有些學校在STEAM課程展示的紙牌橋、智能家居、降落傘……讓人大開眼界。那就讓我們一起從學生的想法出發(fā),用STEAM的教育理念進行自由建構,開啟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