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杰
課前的充分準備主要就是要求我們課前的備課要扎實精心。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基礎。教師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要設定明確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有效的語文教學應該在研透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精心選擇、合理取舍教學內(nèi)容,制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對于學生已經(jīng)會的和學生能自己學會的內(nèi)容果斷舍棄;對于那些即使教了學生也學不會的可暫時不教,留待將來教。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的知識點都很豐富,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其結(jié)果就是蜻蜓點水,不能落到實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fā)點,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終點。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充分研究學情,教學才能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因?qū)W定教,才能設計出具有實際效益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學《背影》時,針對筆者所在學校農(nóng)民工子女實際情況,語文基礎薄弱,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關系淡漠,叛逆心強等特點。筆者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所表現(xiàn)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意在通過這樣的目標,學習本文抓住某一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提高記敘描寫人物的寫作能力,又能感受文中父子間的深情,反觀自己父母,深刻反思自己言行,讓學生知道感恩父母,努力進取。這樣的教學目標是明確的、集中的、可測的,針對性強,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益。
葉圣陶先生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以提問和指點替代多講,這對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藝術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是要丟棄繁瑣的理性說教,不要滔滔不絕地在講臺上唱“獨角戲”。二是要整合問題設計,留下本課的重中之重,教學才能省時高效。如何有效提問呢?首先,需要教師深入文本,把握教材內(nèi)容,設計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學完《皇帝的新裝》提問:“假如皇帝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受騙,他會如何對待兩個騙子?如何對待大臣和說真話的小孩?”這樣的提問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其次,提出的問題應精簡扼要,有明確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這樣可避免學生因問題太大或太深奧而無所適從。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問題設計:人的感情并不是一塵不變的,孩童的情感變化更甚成人,在本文中,作者對阿長的情感有哪些變化呢?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表現(xiàn)情感變化的詞語。再次,課堂提問要深入淺出,化難為易,難易適中。對于筆者所在學校農(nóng)民工子女來說,他們認知水平總體普遍偏低,所提問題一定與他們的認知能力相吻合。如《范進中舉》一文中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這一問題,可從淺處提問:范進中舉前后,眾鄉(xiāng)鄰、胡屠戶及張鄉(xiāng)紳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就會較容易地理解當時世態(tài)炎涼的社會環(huán)境了。這種深題淺問的方法,可以化難為易,學生能做到問有所答,學有所得。這樣的課堂提問也才更有效。
首先讓學生做好有效的課前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是農(nóng)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學習自覺性差,更要把好預習這個關口,把它當成一項“前置作業(yè)”來完成。比如,詞語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生難字詞應讓學生自己查工具書理解掌握,上課只需要檢查訓練即可,通過對語言文字理解與應用的扎扎實實的積累,可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另外,預習時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就像于永正老師說的那樣,“書不讀熟不開講”。如何才是做到有效的課前預習?教師要把好檢查關,檢查預習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難點及存在的盲點等,便于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和教學重難點、也為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通過這種教學的互動,教師可以帶著問題教,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學。
另外,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客觀的課堂閱讀教學評價也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而客觀的課堂閱讀教學評價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尊的個性,自信的品格和持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以上幾點,是我對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思考。總之,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不管方法如何變換,都應當注重實效,應當以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作為教師,應時刻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并滲透到平時的教學當中,從課前,課堂上,課后三方面同時入手,課內(nèi)課外雙管齊下,就一定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