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霞
學好語文知識不僅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與他人交流,更加有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改革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針對中學語文教學方面,閱讀與寫作互動策略研究已經(jīng)成為相關工作者研究的話題。
雖然我國近年來在教育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我國的教育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目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學生閱讀量過少。對于中學生而言,每天不僅要面對繁重的課業(yè),還要面臨中考的壓力。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提高成績。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更加需要量的積累,而且學生之間的學問成績差距不大。大多數(shù)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數(shù)學的學習上,而課下的時間也用來做數(shù)學習題,導致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閱讀。而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認為閱讀對于提高語文成績并沒有起到作用,這也是學生閱讀量過少的一個原因。
第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占主要地位。目前大多數(shù)中學語文課堂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教師將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解教材,學生則只是擔任被動的聽課角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上交流少、互動性差,課堂氣氛枯燥壓抑,導致學生喪失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1.閱讀與寫作同步發(fā)展 閱讀是學生進行輸入的過程,而寫作是學生輸出的過程。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qū)τ陂喿x與寫作要同時進行教授,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不上去,自然不會有好的文采。而學做分數(shù)低與閱讀量不足有很大的關系。
教師在教授寫作的過程中,重點不應該放在習作技巧上,學生的分數(sh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真正提高了寫作的能力。教師需要把教學重點分布在學生學寫作的各個過程之中,提醒學生在寫作之前做足準備,觀察、感受、閱讀、思考都要在動筆之前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將輸入準確轉(zhuǎn)化成輸出。
閱讀則是為了給學生的寫作打好基礎。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需要先理清思路,如果閱讀量過少,那么學生的“寫作之路”也會困難重重,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學生寫作文時要湊字數(shù)。只有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斷地進行閱讀積累,寫作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素材。而目前我國中學生的情況則是閱讀量太少,積累不足,腦海里的知識儲備量不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1]。
2.打好閱讀基礎,提高寫作水平 打好閱讀基礎,除了學生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師還需要教授學生的閱讀技巧。學生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體會書中所體現(xiàn)的感情,因此,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需要全情投入。以詩歌為例,學生如果不全身心投入到詩歌之中,很難從剪短的詩句中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那么,如何打好閱讀基礎,做到以讀帶寫呢?語文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閱讀、有針對性的閱讀。在短時間內(nèi)積累閱讀,需要學生明確閱讀目標。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積累也要積極開展各項實踐活動,活動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讀與寫的交流、專項閱讀交流等。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效率往往高于自己的泛泛而讀,而且在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很容易想起行文的思路,方便學生構(gòu)思。
關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重點在于教師在進行寫作教授的時候一定伴隨著閱讀教育。閱讀量大不一定能夠?qū)懗龊玫奈恼?,但是一片好的文章背后一定有巨大的閱讀量作為支撐。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授的時候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閱讀進程[2]。
3.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寫作習慣 教師在強調(diào)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學生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需要轉(zhuǎn)變學生的閱讀觀念,從“我要讀”轉(zhuǎn)變成“我想讀”。只有學生自身提升了對閱讀的興趣,才能是閱讀變得更有意義,提高閱讀效率。關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分組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所謂的分組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小組通過選舉的方式選出小組長,從分組開始,直至閱讀課結(jié)束,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中間可以分工合作,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討論文章,傳遞情感。分組教學法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而且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閱讀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需要閱讀來支撐,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有可能引導到學生的習作習慣。例如,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之后,教師增加對課文進行續(xù)寫的活動。因為本身學生對于課文有著很深的理解,對于后期的續(xù)寫難度不大。教師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學些也有助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養(yǎng)成續(xù)寫的習慣。
不論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使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更好的結(jié)合在一起,并實現(xiàn)有效的互動。中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寫作的過程中才思如泉涌,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充分利用曾經(jīng)閱讀過的文章,使作文更加飽滿[3]。
總而言之,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互動策略的研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中途必然會面臨許多問題。教師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學生作文成績的提高也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理解,財通推動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的互動,從而推動我國中學語文教育的進一步改革。
參考文獻:
[1]黃天燕.淺談初中班主任工作[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4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2]方芳.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互動教學策略研究——以吳江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實驗初級中學為研究對象[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4):12+5.
[3]秦小靜.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