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安
很多學生都覺得高中物理難學,尤其是在解決物理習題方面,自己上課認真聽講,筆記也認真記錄了,但是一到做題,就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沒學一樣,做題完全沒有思路,這都是學生缺乏解題策略的表現(xiàn),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習題的解答,沒有掌握物理的解題規(guī)律,對于物理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教師講解一個習題,學生也僅是會做這一題,而不會觸類旁通,碰到下一種這樣的變式題型又不會了,如果教師能夠?qū)ξ锢淼牧曨}進行分類,然后進行概括和歸納,總結(jié)出解題策略,這樣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物理的習題主要還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驗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且在高考題中,60%是基礎題,難度不會很大,因此教師要重視物理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知識牢固了,學生才有能力去解答習題,也只有具有扎實的物理基礎知識,你才有能力去解答那些難題。所以,教師要積極的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鍛煉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
例如,在2017年新課標I卷高考題第15題中,發(fā)球機從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兩個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氣阻力),速度較大的越過球網(wǎng),速度較小的卻撞在球網(wǎng)上了,這是什么原因?這道題的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所考查的也只是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如果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了平拋運動的基礎知識,把握了在平拋運動中,物體所受到的力都是重力,加速度相同,水平運動與豎直運動所用時間是相同的這些平拋運動特點,那么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shù)形結(jié)合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題的過程中擁有著廣泛的應用,不管是受力分析,還是物理過程分析,都是需要用到數(shù)形結(jié)合的,而且一些物理圖表題也要運用到數(shù)形結(jié)合這種方法。數(shù)形結(jié)合的方法之所以使用廣泛是因為它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過程變得生動形象,把復雜的物體運動變得簡單明了,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夠有著清晰的思考,因此,教師在進行習題教學時要注重數(shù)形結(jié)合策略的教學,讓學生意識到數(shù)形結(jié)合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使用數(shù)學結(jié)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快速而又正確的解決問題。
例如,在2016年江西省模擬卷中第5題,有一輛火車以v1=20m/s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同軌道上相距100m處有另一列火車B正以v2=10m/s速度勻速行駛,A車立即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要使兩車不相撞,a應滿足什么條件?對于這樣的追擊問題,如果只是憑大腦去想象這個過程,問題會變得很復雜,如果能夠運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方法,把兩輛火車的運動過程用v-t圖像來表示,在同一個v-t圖像中對兩輛火車的整個運動過程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就能夠很明顯的輕易的得出答案,節(jié)約了時間。
物理過程分析是解決物理習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在歷年高考中,非常注重對學生物理過程分析能力的考查。學生在解答物理題時,肯定要運用物理的相關定理寫出具體的公式,然后再把數(shù)據(jù)代入進去求解,但是很多學生一看到復雜的物理題,腦子里就一團漿糊,完全沒有思路。而如果學生能夠順利把物體運動的每一個過程都分析的很清楚,那么整個復雜的運動過程就可以劃分為一個簡單的子過程,物理難題就能夠轉(zhuǎn)化為簡單的基礎題,把子過程解決了,那么整個過程不也就隨之而解決了。
例如,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從A點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在水平恒力F=10N的作用下,從水平面上由靜止開始運動,運動2秒后,再加一反向的力大小為20N,作用時間為5秒,之后物體停在了B點,求物體運動的路程和AB兩點之間的距離。對于這道題,學生一開始一般都是沒有頭緒的,覺得過程很復雜,根本就求解不出來,但是只要把物體的整個運動過程仔細分析:物體一開始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然后做勻減速運動,后面又做反向勻加速運動,最后做勻減速運動,分別對這四個子過程運用相關運動學知識求解,這道題的答案也就出來了。
物理的習題千變?nèi)f化,也多種多樣,如果一味的做題,而不去總結(jié)歸納,那么做再多的題也是沒有用的,題海戰(zhàn)術效果低,又費時間,又費精力,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習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歸納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解題策略體系,這樣任憑物理習題變化,掌握了核心技巧,萬變不離其中,這樣學生學習物理才會更加高效,在考試中才能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楊再芳.《淺析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銜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3).
[2]姜宏潮.《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9).
[3]羅思民.《探析高中物理定性實驗在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中旬刊)》.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