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敏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對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視程度日漸增強,對待高校中有關體育教育的內容以及課程教學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適應當代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體育,有關高校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提高體院教學的水平和教學內容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在接下來的論述中將針對我國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同時為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恰當的建議,希望對相關的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引言:
隨著經濟、科技以及社會中各個方面的快速發(fā)展,高校中的體育教育必須進行一定的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就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來看,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過去傳統思想的停留,沒有進行適應性的創(chuàng)新以及改革工作,不利于今后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的培養(yǎng)。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相關高校在一致的改革思想的指導下,針對自身發(fā)展不足的地方進行針對性的改革,以此來滿足改革監(jiān)管的規(guī)定,為今后的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體育人才。以下就從指導思想、體育教學體系等多個方面不同角度對具體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工作進行論述。
一、教學改革指導思想
在目前,高校中的體育課程教學理念主要依據的是國家對體育課程教學專門制定的指導綱要。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僅僅遵循指導綱要進行體育課程教學的方式已經不再能夠對學生的體育教學起到有效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時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隨時準確把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滿足需求,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另外,在進行高校體育課程指導工作時還應該與實際課程教學過程相適應,對待不同層次的體育教學目標進行區(qū)別對待,使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工作實現規(guī)范化、體系化[1]。
二、體育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
在進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主要包括對教學環(huán)境中的設施、內容、模式以及相應的教學總結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實現高校體育課程質量以及水平的有效提高,保證能夠為學生提供較好的體育教育。以下就分別針對這些方面的內容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教學設施。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設施是整個教學課程能否順利進行的保障,其重要性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行針對體育教學設施的創(chuàng)新探討前,有必要對目前國內高校的體育設施現狀進行介紹。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設施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別:其一,由公辦綜合院校建設提供的體育場館;其二,由體育院系建設提供的體育場館;其三,由民辦高校以及高職院校等提供的場館建設。而這些體育場館其中具體的專業(yè)程度則隨著提供院校體育教學水平以及經濟能力而改變。在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相關體育教學設施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興趣以及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高校出于對資金的考慮而拒絕對校內已經不滿足體育教學目標的教學設施進行改善,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高水平體育教學的需求,不利于學生對體育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因此,有關高校要采取相應的融資措施,通過與政府或者相關企業(yè)的合作保證校內體育設施的完善,確保學生有關體育教學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2]。
(二)教學內容。
由于我國高校眾多,因此在具體的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種體育教材,這些教材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內容以及規(guī)范,在具體的體育教學課程中使用會造成較大的困擾。因此,在進行教材的選擇時,高校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確認工作,確保能夠符合學生對體育教學課程中不同類型體育項目的需求,同時保證教師能夠很好的利用教材進行理論課以及實踐課的教學。
(三)教學模式。
基本而言,高校中不同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但由于體育教學課程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在進行課程教學時主要以動作示范以及重要內容的講解這一方式為主。不過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只懂得跟隨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學習,而無法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索,不利于學生積極性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3]。因此,為了充分調動高校中學生對體育教學課程的積極性以及興趣,高校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中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為學生設置一些滿足其體育課程學習需求的任務,同時也可以通過在體育教學課程中設置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加入到體育課程的探索中,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體育的魅力。
(四)教學總結。
在結束了一個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時,通常要對體育教師本階段的體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總結。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一些高校評價總結的體系并不完善,導致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受到較大的影響,反映到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就是體育教學課程水平以及質量的下降,這不利于體育課程的真正價值在高校中的體現。因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課程總結評價工作中,高校要設置合理的評價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合理公平的評價總結,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4]。
三、結束語
在當今時代,高校中的體育教育應該一改以往只注重結果的狀態(tài),要通過體育教學使人們認識到體育對人與社會之間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使今后的體育課程教育向健康體育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本文在上述多個不同的方面中對今后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些建議,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發(fā)展完備的體育教育體系,從而保證今后體育課程的良好發(fā)展,使學生的體育素質得到充分的鍛煉,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波, 劉靜民.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體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以清華大學長跑制度為例.[J].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6.(1).
[2]劉志堅.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17.(36):133----133.
[3]黃喜燕. 從陽光體育運動視角下探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教學模式的構建.[J]. 當代體育科技, 2017, 7.(13):4-4.
[4]李鋒, 謝紅軍. 變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評《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