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亮 田忠先 張井龍
蘇州中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215000
蘇州馬舍山酒店位于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北太湖大道以南,太湖大堤以西,建筑功能為別墅式度假酒店。工程選址于高新區(qū)馬舍山南側,正面太湖,場地落差逾50 m,總用地面積108 894 m2,總建筑面積為33 628 m2。其中一期占地面積21 633 m2,建筑面積10 041 m2。工程包括59棟單體建筑,其中一期包括16棟單體,共有5個地下室,通過地下連廊相互連通。
該酒店方案設計理念為“中而新,蘇而新”,除利用山勢表現(xiàn)建筑物的起伏感和層次感外,建筑造型及外立面在體現(xiàn)中式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大量采用幕墻、鋁板等現(xiàn)代建筑元素,充分詮釋設計理念(圖1),本文介紹的仿古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外墻,正是上述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
酒店水療區(qū)客服中心面積約為320 m2,單層建筑,外墻采用仿古條磚貼面,屋面為金屬鋁鎂板,南立面局部設計為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外墻。
圖1 工程效果圖
所謂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就是用代表中式建筑的黏土燒結青磚與代表現(xiàn)代元素的玻璃磚混砌,通過2種不同建筑材料的有機融合,彰顯該酒店“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外墻(圖2)是為實現(xiàn)本工程建筑效果定制設計,很難找到類似工程實例作為參考,不論是從材料選擇還是砌筑方式,都需施工單位與方案設計單位共同探討確定。
2.1.1 青磚選擇
青磚選用窯燒黏土磚,常見的規(guī)格主要有75 mm×300 mm×120 mm、100 mm×400 mm×120 mm、240 mm×115 mm×53 mm、400 mm×400 mm×50 mm等,因本工程中青磚用于墻體砌筑,且考慮到整面墻體的面積,最終選擇240 mm×115 mm×53 mm規(guī)格。
2.1.2 玻璃磚選擇
空心玻璃磚是由2塊半坯玻璃熔接而成,因其對光的折射作用,可以營造琳瑯滿目的氣氛,近年來在裝修工程中得到大量使用。
目前市場空心玻璃磚不同花紋及顏色的產(chǎn)品比較豐富。按花紋劃分,有直透紋、云霧紋、寶石紋、花格紋等;按顏色分類,除常規(guī)透明色系列外,有磨砂不透明系列和藍、綠、粉、棕等各種彩色系列??紤]到本工程使用部位是外墻,且與青磚鑲砌,為保證遠視效果和簡約大氣風格,決定選用透明系列中的直透紋。
除花紋與顏色外,玻璃磚的規(guī)格尺寸選擇也尤為重要,考慮青磚尺寸為240 mm×115 mm×53 mm,為使玻璃磚與青磚盡量在尺寸上匹配,最終選用115 mm×115 mm×80 mm的空心玻璃磚(圖3)。
圖2 鑲砌外墻示意
圖3 青磚、空心玻璃磚實樣尺寸對比
從圖3中可以看出,青磚尺寸略有偏差,主要是因為青磚制作工藝為傳統(tǒng)拉坯,尺寸上的偏差只能通過灰縫調整來彌補。
2.1.3 黏結材料選擇
常規(guī)空心玻璃磚墻砌筑多采用白水泥砌筑,考慮本工程中青磚顏色和強度要求,因此選擇黑水泥基的高分子聚合物黏結劑作為黏結材料。
本工程選用的青磚和玻璃磚僅有一個尺寸相同,經(jīng)多次試拼,最終拼砌方案從空斗墻中獲得啟發(fā),空心玻璃磚采用2塊磚對砌,中部空心,墻體總厚度為240 mm,這樣并不影響玻璃磚的透光性,而且墻體厚度增大,也可以增強墻體的穩(wěn)定性(圖4)。
圖4 砌筑方式三維模型示意
擬施工鑲砌墻體空間高2.4 m,寬約35 m,結構共分為6跨,因建筑設計時并未考慮青磚-玻璃磚鑲砌外墻厚度和外立面效果,建筑圖中僅按一般磚砌外墻考慮,空間被5個結構柱分割(圖5)。
圖5 局部建筑平面示意
從圖5中不難看出,如果在結構柱間砌筑墻體,墻體將被結構柱分為數(shù)段,墻體失去整體連貫效果,經(jīng)與建筑設計師討論,最終決定將墻體整體往外偏移(圖6)。
圖6 鑲砌外墻偏移示意
考慮整片墻體長約為35 m,參照砌體工程相關規(guī)范和抗震規(guī)范,中間必須設置構造柱,而構造柱同樣不能影響墻體整體連貫效果,決定構造柱尺寸縮小一個玻璃磚厚度尺寸,即墻體外側一皮磚連貫,其余部分通過拉結筋與構造柱相連,從而保證結構上的穩(wěn)定性(圖7)。
圖7 構造柱設置示意
偏移后的鑲砌外墻下部采用結構挑板承重,上部同樣采用結構挑板進行封頂。
經(jīng)與結構設計師探討,并參考相關砌體結構規(guī)范,高度方向每隔240 mm,即每兩皮磚設置2φ6 mm通長鋼筋與構造柱相連。
結合3.1節(jié)及3.2節(jié)中各種考慮,經(jīng)建筑設計師及結構設計師最終確認,形成施工圖(圖8、圖9)。
圖8 深化后的結構局部平面
圖9 深化后建筑剖面
構造柱澆筑→材料優(yōu)選→防潮找平層施工→立皮數(shù)尺→砌筑第1皮→玻璃磚清理→勾縫→埋置通常水平筋→砌筑第2皮→…→塞頂
4.2.1 構造柱澆筑
與常規(guī)砌體不同,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外墻構造柱在砌體施工前澆筑,因構造柱砌筑在墻體內,且尺寸根據(jù)青磚和玻璃磚模數(shù)確定,施工過程中,尺寸控制尤為重要。構造柱澆筑前,預埋拉結筋。
4.2.2 材料優(yōu)選
因選用青磚為傳統(tǒng)磚坯窯燒而成,質量參差不齊,在材料選擇時,應逐個檢查,淘汰有裂縫、瘤疤、缺棱掉角等明顯不合格的青磚。在窯燒過程中,因磚坯在窯內的位置不同,所受溫度不同會導致顏色偏差,在選擇時顏色相差較大者也應淘汰不用。
4.2.3 防潮找平層施工
青磚和玻璃磚雖不是輕質墻體,但2層玻璃磚之間存在空隙,因此應參照輕質墻體在墻體根部設置防潮找平層。找平層另外也起到調節(jié)鑲砌墻體凈高度的作用,立皮數(shù)尺的時候應從上往下依次劃定皮數(shù),最下部不足整皮尺寸可以通過防潮找平層調節(jié)。本文中選用普通混凝土實心磚砌筑2皮作為防潮找平層。
4.2.4 砌筑
砌筑時應嚴格按照已劃定皮數(shù)尺進行砌筑,青磚之間、青磚與玻璃磚之間黏結劑應飽滿,以避免雨水滲漏進入墻體中空空間。另外因墻體整面尺寸較大,平整度與垂直度控制應較常規(guī)砌體更加嚴格。
4.2.5 玻璃磚清理
砌筑過程中,黏結劑難免會污染玻璃磚,為保證墻體整體透亮潔凈,污染應在砌筑過程中及時清理,先用濕抹布清理玻璃磚內外兩側,再用干抹布擦拭1遍,在清理干凈前,嚴禁進行上皮磚施工,上皮磚施工時,注意觀察黏結劑是否進入下層2塊玻璃磚中間,如進入,應邊砌筑邊從側面清理。本工程中的清理工作專門安排技術人員進行跟蹤驗收。
4.2.6 塞頂
塞頂空間應在立皮數(shù)尺時預留,本工程預留3 cm作為塞頂,在最上一皮施工完畢后,用貼面小青磚(厚約1 cm)進行蓋頂,使玻璃磚中空空間封閉,然后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進行塞頂。
5.1.1 混凝土
本工程鑲砌外墻構造柱混凝土采用C25預拌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砂、石、外加劑,必須符合施工規(guī)范及有關的規(guī)定,配比應根據(jù)實驗室實驗驗證的配合比進行。水泥采用P.O 32.5鹽水泥,砂宜用粗砂或中砂,粗骨料宜用粒徑0.5~3.2 cm的卵石或碎石。坍落度要求50~70 cm。
5.1.2 青磚
青磚應重點檢查:尺寸偏差、外觀質量、強度、泛霜、石灰爆裂、欠火等項目。標準參照GB 5101—2003《燒結普通磚》,本工程中一律按優(yōu)等品進行驗收,抗壓強度不小于15 MPa。
5.1.3 玻璃磚
玻璃磚應重點檢查:外形尺寸、外觀質量、顏色均勻性、單塊質量、抗壓強度、抗沖擊性、抗熱震性,標準參照JC/T 1007—2006《空心玻璃磚》。
雨期施工時,應防止雨水沖刷,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 m,收工時用防雨材料覆蓋。磚砌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埋入砌體中的水平筋位置應準確,應隱蔽于玻璃磚透視范圍外。水平筋應埋置于內外青磚的中縫處,不得因水平筋增加灰縫厚度。玻璃磚污染應及時清理,玻璃磚潔凈度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上皮磚砌筑。
作為一種新型藝術外墻的首次施工[1-2],本文中墻體整體的實施效果還是很成功的。但仍有2處不足之處:
1)冬季玻璃磚內部結露(圖10),后查看玻璃磚加工時間為夏季,加工車間濕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冬季氣溫降低時,玻璃磚內部水蒸氣遇冷結露。解決建議:空心玻璃磚生產(chǎn)時應控制加工場內濕度。
2)青磚上墻前,認真篩查過每塊磚,均無泛霜現(xiàn)象,但墻體被雨水淋濕后約3 d時間,一部分青磚出現(xiàn)泛霜現(xiàn)象(圖11)。后用草酸溶液清洗,泛霜現(xiàn)象基本消除。解決建議:青磚進場后應充分浸泡,連續(xù)7 d晾曬后觀察無泛霜現(xiàn)象方可上墻。
圖10 空心玻璃磚內部結露
圖11 雨后青磚表面泛霜
本文中所述的青磚與玻璃磚鑲砌外墻從方案選定到施工質量標準的制訂,現(xiàn)場技術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都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得到方案、設計單位的大力支持。最終令人欣慰的是完工質量和效果得到了業(yè)主方和外部觀摩人員的積極肯定。這種新型裝飾外墻在背光側觀賞效果極佳,希望可以得到推廣使用,同時也希望本文能為該類墻體的施工起到參考作用。如采用本文中的鑲砌方式,考慮結構驗算中高厚比等參數(shù)限制,建議高度控制在5 m以內,長度限制可通過設置構造柱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