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伯雄
筆者最近為一位文玩收藏愛好者鑒定古錢幣,大家可能會納悶:一位文玩收藏愛好者怎么會來鑒定古錢幣?那天,辦公室工作人員接待了這位中年客戶,他既是一位茶室經營者,又是一位涉足文玩10多年的收藏者。他把攜帶的手提袋打開,古錢幣從秦、唐、宋至清末的都有,20多種24000多個。
為何他會對古錢幣感興趣?原來,這位茶室老板之所以迷上古錢幣,是因為2015年各地興起的“文交所”,把郵票錢幣當成股票炒上了天,一枚市值價僅3元左右的普通宋或清古錢幣,一下子由銅變成了金銀值,其行情信息一時成了茶室中聊天的熱門話題。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與日俱增,隔三岔五就有某種古錢開盤便賺了大錢的話題在耳邊縈繞。他認為,自己是某211大學的高材生,憑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多年來文玩收集的實力,無非是再做點古錢幣方面的功課。主意一定,行動開始。據他自己說,這些古錢幣買進來,他并不是盲人摸象,而是先花了三個月讀專業(yè)書籍,再按《古幣圖錄》跑了半年的古玩和錢幣收藏品市場,先后進貨20多次,按“文交所”托管一個品種的最低量買進了這些,直到2017年下半年還準備繼續(xù)購買來充實未滿數量的品種時,有朋友告訴他,國家已下令整頓“文交所”,原本已聯系好的某地“文交所”也來電通知古錢幣只出庫不收,要待新的運作模式出臺后再議。這個整頓的消息不但讓他著急了,而且還有多位古泉收藏家看了他買進的古錢幣都只搖頭不吭聲,他一下子懵了,這20萬的投入不就成了個未知數。還等什么新模式出臺,在圈內藏友的指引下,他請專家鑒定,既是鑒定古錢幣的真?zhèn)?,又是檢驗他苦讀90天“經書”做出的功課是否及格。
面對這位投資者,在當代盛世收藏的群體中不屬鮮見,不知有多少人是一時頭腦發(fā)熱,忽視“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諦。殊不知千年古玩市場上的奸狡詭譎之事是層出不窮,更不知人類歷史上稱為中國銅鑄幣之鼻祖,出現于約公元前14—11世紀。經過兩位專家鑒定:24000多枚各朝代的古錢幣中,有五分之四是新老仿品和作偽品。
這位中年茶室老板事后懊悔莫及,雖然鑒定費是按工藝品的打包價,只收了他1500元,但在鑒定過程中聽我們說絕大部分都是一眼的假貨,僅3000多枚是普通的生坑古泉和200余枚是現代的高仿、作偽品,又懇求我們告訴他一些鑒定方法與技巧。對客戶的合理性要求,我和另一位專家交流后,從九個方面對“高仿古錢幣的鑒定方法與技巧”進行了知識性普及:
一是常見錢體不是過重就是過輕。這是因為仿制品與真品所用銅質不同氧化程度不同, 現代造假者,用計算機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古錢幣的成分或用同時代的普通錢幣融化后再鑄新錢,所仿造古錢幣在材質上足可亂真,不易辨真?zhèn)巍5b定者可從真、偽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時代的鑄造工藝、書法特點等都會反映在古錢幣上。
二是高仿品工藝常常過細。高仿古錢幣鑄造工藝,均比被仿物生產時期先進,而仿造者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細不真,在鑄造時常使用當代生產技術,故往往過于精細立體感過強。
三是鑄造風格與鑄造時代不符。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眾所周知,不同時期鑄造的古錢幣其風格不同,因此,仿造者無論怎樣精心研究被仿對象,著意模仿特點,必然會打上仿造者的時代烙印,給辨?zhèn)握吡粝轮虢z馬跡。
四是字體輪廓線條生硬。這亦是鑒定作偽品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因為仿品是“仿”,現在仿品一般用子錢或塑料雕母翻砂。用子錢翻砂出來的錢有其型無其神,任何高手制作塑料雕母時都有一個參詳的藍本,其制作會受該藍本制約,不能隨意,只能盡心盡意去“依葫蘆畫瓢”。顯而易見,在仿品上各部位的輪廓是小心翼翼做出來的,必然顯得生硬呆板,遠不及真品流暢自然。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也是仿品“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特征。
五是沒有自然流通痕跡。傳世古錢幣真品大都經歷百年,錢幣表面有自然磨損痕跡,仿品生產出來的時間不長,當然沒有流通磨損。有的仿品雖經人工作舊,但其磨損痕跡不自然,有人為痕跡。
六是看銅質、觀銹色定真?zhèn)???淬~質,古代銅錢的材質有青銅、白銅、紅銅和黃銅四種。明代嘉靖以前鑄錢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少量白銅,紅銅鑄幣遼代較多。青銅容易斷裂,斷裂面無銅色,而將斷裂面在石頭上摩擦后,銅色即顯。黃銅鑄幣和銅雕母錢始于明代嘉靖,如果發(fā)現明代嘉靖以前的黃銅錢幣或銅雕母錢,可判定是后鑄無疑。觀銹色,古代銅錢停止流通后,存放不當會生銹。傳世古銅錢銹層較薄,且銹在局部,錢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銅錢坑口不同銹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銅錢,銹層一般較厚,銹在一起的銅錢敲開后,有“泛金”、“泛銀”、“泛藍”現象,“三泛”現象是無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銅錢,一般銹層較薄,錢面多生紅黃銹;水坑銅錢銹色布滿幣面,呈墨綠色。古銅錢的銹是由內向外而生,行家稱其為“發(fā)銹”、“貼骨銹”,真銹是很難去掉的,凡是銹層容易去掉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七是邊道、穿口、形制方面的一些特征與真品不符,看上去極不自然。這是因為造假者要仿得像、仿得真,大多研究掌握了被仿真品的基本特征,其中一些作偽者均是研究古錢幣的內行。但要想蒙騙世人,特別怕被行家識破,所以仿造時便仔細做出若干特征來,這些不太高明的手法使之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征,這便形成了一般高仿品的過激現象,為鑒定者留下辨?zhèn)我罁?/p>
八是字體無力,字體做作舒展不自然,有些走形欠規(guī)整,線條粗細不勻。因為能寫古錢幣書法的,都是那個時代有名氣的書法家,書法體現的是這個人的藝術個性。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觀察真錢的書法藝術,在鑒定時用心觀察,也就有了突破口。
九是做舊與偽銹。我們講的仿造古錢幣中有一個重要方面是做舊或偽銹,不舊則較易被人識破。于是,聰明的造假者也總結出一些作舊的方法來。
辨別是真銹或假銹,是老銹或新銹,最主要的方法還是需要對古錢幣的銹多加觀察,不能局限于某一種、某一地區(qū)、某一時代的錢。由于古錢幣入藏的壞境不同、材質不同、鑄工不同、埋或傳的時間不同、磨損程度不同,其銹蝕情況十分復雜。因此,對真銹和偽銹多作對照,總結經驗,找出規(guī)律,對提高鑒別能力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