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光明新區(qū)東周小學 彭文秀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藝術需要我們教師用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由內心產生激情,進而愉快地參加學習活動。德國一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蹦敲矗谡Z文教學中最讓學生受觸動的情感是什么呢?應該是老師的激情。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的激情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較好地綻放激情。
課首是一堂課的開始?!昂玫拈_頭是成功的一半”,它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效果等。新課開頭的導入,應用富有激情的語言,讓學生聽了導語后,初步感受到語文課很美,從而產生要學下去的想法和沖動。這樣就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因的不斷運動、發(fā)展、塑造正常的健全的心理,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導語的設計非常重要。比如我在執(zhí)教《云雀的心愿》一課時,我用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云雀,它是一種鳥,它的心愿跟我們一樣嗎?它又有著怎樣的心愿呢?”學生聽了這樣的導語后,一定會說出各自的美好的心愿,也一定很想知道云雀的心愿,學習熱情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為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課首充滿激情的導入以外,還需要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調控課堂的情感氛圍,善于利用課前已預設和課堂生成的情感資源,將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的情感高潮,凸顯課堂的精彩。一堂語文課就像是一節(jié)電視劇,而語文老師就像是導演,學生就像是扮演著各種角色的演員。老師只有對文本深刻透徹地了解,用他那多姿多彩的富有激情的語言動作,將學生帶入到有活力的境界,進而表現(xiàn)出文本的內涵。
我曾經聽過某位老師的語文課,他從上課到下課,始終不見笑一次,語言生硬,老師毫無激情,課堂的氣氛就顯得死氣沉沉。這種沉悶的課堂,就會產生兩種效應,要么學生高度緊張,要么學生耷拉著腦袋。這種課堂氣氛,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是不可能的。所以,課中老師要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親切感。要使一堂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學生能在愉快的情境中獲取知識,老師還須要配以恰當?shù)氖謩荩o學生以心理上的共鳴。比如在指導朗讀《鮮花和星星》這一課時,讀到“滿天”“滿地”“這里”“那里”等詞時,老師加上恰當?shù)氖謩?,學生一定興趣盎然,不僅讀得有感情,而且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手勢感悟到鮮花和星星的多。作為教師,還要有大方自然的身態(tài),教師教學時的身態(tài),如果能做到穩(wěn)健、大方、自然、灑脫,那么就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愉快之感。老師還需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快樂時語調必須要歡暢淋漓;憤怒時語調必須要情感激昂;悲傷時語調必須要沉郁頓挫。這種語調高低的頓挫,伴隨著感情的跌宕起伏,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強烈的感情共鳴。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他們回答正確,老師要和顏悅色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回答錯或回答不上來,不能諷刺挖苦,應給予善意的引導??梢?,情感的課堂,是真情流露的課堂,是充滿希望的課堂,是放飛夢想的課堂,更是感動心靈、點燃生命、塑造靈魂的課堂!從上面所述不難看出,整個語文課的課堂教學過程,應在老師激情的觸動下,學生有興趣去學習的過程。
一節(jié)語文課快要結束時,老師激情的綻放也很重要。老師要用富有激情的結束語,結束本節(jié)課。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意猶未盡,還要繼續(xù)聽下去的感覺。正如明代謝榛所說的“結局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結束語應能造成懸念,給學生留下一個待探索的未知空間,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愿望。如在教 《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時的結尾處,老師可以這樣結束:“人類以生物為師的例子除了魚兒、鳥兒、蜻蜓、蒼蠅、蚊子、蜜蜂、鯨、雞蛋以外,還有很多很多。”這樣,學生就能立刻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對大千世界進行探索。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老師充分綻放激情,我相信:學生會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老師教起來就會輕松,孩子們學起來就會放松、愉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