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周楓誠
母乳喂養(yǎng)是最經濟、科學、方便和有效的喂養(yǎng)方式,可有效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和智力,防止嬰兒肥胖、過敏、猝死等癥狀發(fā)生[1-2]。但由于初產婦缺乏哺乳經驗、孕期營養(yǎng)不足、開奶過遲等原因,加上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易導致產后乳房脹痛、乳汁不足,影響母乳喂養(yǎng)[3]。本文主要探討穴位按摩結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干預對于促進初產婦產后泌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和研究組(58例)。研究組中,自然分娩43例,剖宮產15例;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61±2.31)歲,孕周37~40周,平均(38.71±1.22)周。對照組(52例),自然分娩40例,剖宮產12例;年齡25~37歲,平均年齡(29.22±3.61)歲,孕周37~40周,平均(38.71±1.22)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產婦進行常規(guī)的檢查和臨床相關護理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穴位按摩結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穴位按摩:(1)取仰臥位,用溫水清潔其乳房,使用按摩油并用拇指按壓其乳根穴和膻中穴,力度以產婦感到輕微酸脹為最佳,每個穴位需分開按壓10次。(2)采用提捏手法不斷刺激產婦的乳暈,促進排乳反射。(3)雙手食指及拇指輪換順著產婦的乳腺管進行多次按壓,先輕后重,重復3~5次。(4)用雙手將其乳房托住,以順時針螺旋式的手法按摩乳房,拇指和食指放在距乳頭根部2 cm處,兩個手指相對往胸內壁按壓,反復按壓松弛,按步驟按壓全部的乳竇,兩邊乳房各按摩10 min。穴位按摩后依照證型給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指導產婦飲食以催乳藥膳湯(3次/d,1個療程為7 d)和催乳調養(yǎng)茶(將所有的中藥煮成1~1.5 L的水,多次飲用,1個療程為7 d)為主。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1、2、3 d的泌乳量和泌乳始動時間。泌乳始動時間:產婦分娩后感覺乳房脹痛,乳汁首次溢出的時間,乳汁顏色以清乳汁或黃色為準[4-5]。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的泌乳始動時間為(1.92±0.45)d,對照組的泌乳始動時間為(4.28±0.96)d,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研究組的泌乳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泌乳量比較(±s,ml)
表1 兩組泌乳量比較(±s,m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1 d 2 d 3 d研究組(n=58) 11.93±2.04a 10.96±2.13a 13.81±2.75a對照組(n=52) 10.35±2.67 9.28±2.59 11.97±3.61
母乳具有熱量高、免疫因子和蛋白質豐富等特點,是喂養(yǎng)嬰兒的最佳食物,母乳喂養(yǎng)對母嬰、家庭和社會皆十分有利[6-7]。目前,我國純母乳喂養(yǎng)率呈逐步下滑的趨勢,嚴重影響著母嬰結局。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來促進產婦產后泌乳非常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產婦產后1、2、3 d的泌乳量和泌乳始動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未注重采取有效措施對產婦進行產后泌乳護理,不利于實現良好的泌乳效果,而穴位按摩結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干預是促進初產婦產后泌乳的重要措施,主要體現為:研究組的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對產婦進行穴位按摩并于穴位按摩后依照證型給予其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且產婦有效遵從護理人員的飲食指導,飲食主要包括催乳藥膳湯(用參芪燉雞湯、通草鯽魚湯和花生豬蹄湯之類的藥膳湯來補氣血;用黃花菜瘦肉湯、青皮通草豬蹄湯和絲瓜通草瘦肉湯之類的藥膳湯來疏肝理氣)和催乳調養(yǎng)茶(用黨參、黃芪、淮山、桂圓肉、大棗、當歸、通草和玉竹之類的調養(yǎng)茶來補氣血;用柴胡、王不留行、絲瓜絡、合歡、通草、川芎和百合之類的調養(yǎng)茶來疏肝理氣)[8]。穴位按摩和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兩種方式均可以有效促進產婦產后泌乳,因此,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效果更佳。由于受到樣本量、時間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未對兩組產婦的遠期預后進行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結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運用此方式對初產婦進行產后護理有利于提高產婦的泌乳效率,增加泌乳量,具有臨床可行性。
[1]韋秀芬,蒙金梅,劉智芳. 穴位按摩結合膳食指導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的效果觀察[J].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9(1):40-42.
[2]陳榮. 穴位按摩聯合辨證施膳中醫(yī)護理干預促進初產婦產后泌乳的效果觀察[J].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3):4-6.
[3]邵艷,陳莉俊,任燕青,等. 耳穴貼壓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對初產婦產后乳房脹痛及泌乳功能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6):65-67.
[4]郭紅燕. 產后缺乳中醫(yī)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23):121-122.
[5]馬明霞. 產后缺乳應用中醫(yī)護理的預防效果研究[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13):136-137.
[6]甘鳳琴. 中醫(yī)護理干預對產后缺乳的影響[J]. 西部中醫(yī)藥,2016,29(05):122-124.
[7]孫梅紅. 中醫(yī)護理對產后泌乳的干預作用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97,94.
[8]張麗英. 產后穴位按摩對產婦泌乳和子宮恢復的影響[J]. 新中醫(yī),2014,46(8):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