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麗 許安有
急診科面臨的對象多為危急重癥患者,患者普遍有發(fā)病突然、病情兇險、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等特點[1]。急診科對醫(yī)護人員的要求極高,而且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任務重,再加上患者家屬普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所以更容易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及醫(yī)患糾紛。為減少急診危重患者的護理風險,本院引入了護理風險防范機制,現(xiàn)將其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急診科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時間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2015年12月—2016年5月)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齡5~84歲,平均(58.5±10.4)歲,其中外傷患者35例,高血壓44例,腦梗死10例,腦出血18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23例,中毒10例,其他10例;觀察組(2016年6月—2017年1月)158例,男90例,女68例,年齡8~82歲,平均(56.0±9.2)歲,其中外傷患者24例,高血壓40例,腦梗死23例,腦出血2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29例,中毒13例,其他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按照原有護理管理模式對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觀察組患者在急診科的危重癥患者搶救中引入護理風險防范機制,建立護理風險監(jiān)管體系以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根據(jù)急診科的工作性質(zhì)、工作特點,制定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并制定預防護理風險的相關措施。比如嚴格落實護理告知制度,在進行護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護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存在的風險等,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同時也能夠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焦慮、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建立急診科與病房及手術室的交接簽字制度,并制定突發(fā)狀況、意外事故相關應急預案。對危重患者的交接班制度要進一步加以完善,以提高護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程度。(2)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組織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危重患者的急救護理培訓,具體包括急救藥品使用、急救技術、儀器設備操作等方面,定期組織開展危重患者的模擬搶救訓練,以提高急診科的護理風險防范能力。在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有條不紊,指定一名風險管理組長,負責對每天急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處理,評價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程度??剖叶ㄆ陂_會進行工作交流,在會上總結當前存在的護理風險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并要組織科室人員學習如何預防護理風險高危操作。(3)加強護患溝通與心理干預。急診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嚴重,患者及家屬普遍存在緊張、急躁、焦慮等負性情緒,較易與護理人員產(chǎn)生矛盾。因此,在搶救危重患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傾聽患者及家屬訴說,對于患者及家屬存在的疑問,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予以解釋,以消除患者及家屬不必要的擔憂。及時向家屬匯報患者的病情變化、搶救情況等,讓家屬盡早放心。對于表現(xiàn)得狂躁或抑郁的患者,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要多順從患者的意思,以免引發(fā)護患矛盾,導致患者不配合搶救工作。(4)開展搶救儀器、搶救藥品專項管理。隨時保持急診綠色通道暢通,急診搶救相關設備儀器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搶救藥品準備充分。針對搶救儀器設備及藥品,要進行專項管理,指派專人進行管理,以確保搶救設備、儀器運行正常,搶救藥品完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調(diào)查兩組的搶救設備及藥品完好情況?;颊叱鲈呵跋蚱浒l(fā)放調(diào)查問卷,了解患者對急診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由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質(zhì)量監(jiān)控小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進行評分,評分內(nèi)容包括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違規(guī)操作幾方面,評分越高說明護理質(zhì)量越好。
研究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比較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搶救設備及藥品完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搶救設備及藥品完好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9.37%,高于對照組的84.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急診搶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n]
觀察組在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違規(guī)操作方面的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所謂的護理風險指的是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照護期間所發(fā)生的惡性事件及不安全因素的總和[2]?;颊咄对V、護患糾紛是護理風險的直接體現(xiàn)。急診科是醫(yī)院的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復雜、危急等特征,護理工作量大,任務緊,護理風險也相對較多[3]。
表3 兩組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s)
組別(n) 基礎護理 消毒隔離 護理文書 違規(guī)操作觀察組(158) 95.58±3.46 98.45±2.04 96.87±2.76 3.60±0.27對照組(150) 87.52±4.50 91.75±2.79 91.24±3.38 2.82±1.03 t值 17.674 24.144 16.047 9.193 P值 <0.05?。?.05?。?.05?。?.05
急診科護理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如由于急救技能不嫻熟,護理不精準無法準確評估患者病情而延誤患者的搶救時機[4];由于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強而發(fā)生乙肝、丙肝、HIV等感染;另一方面則是由護患溝通不到位而引發(fā)的風險,如由于護理人員未與患方進行有效的溝通而產(chǎn)生誤解,引起護患糾紛[5]。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會對患者的搶救效果、預后產(chǎn)生直接影響,所以臨床應積極地防范護理風險因素,盡可能地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6-7]。本院急診科針對危重患者的搶救,引入了護理風險防范機制,從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加強護患溝通與心理干預、開展搶救儀器、搶救藥品專項管理四方面進行了護理風險防范管理,結果顯示護理風險防范機制實施后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實施前,搶救設備及藥品完好率高于實施前,同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各項護理質(zhì)量評分也高于實施前(P<0.05)。這與國內(nèi)相關文獻報道[8-9]結果相符,說明護理風險防范機制的引入有效保障了搶救設備及藥品的完備,減少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升了急診科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危重患者的急診搶救工作中引入護理風險防范機制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zhì)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的醫(yī)療安全,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李紅峰,彥文娟. 急診護理風險及其應對措施[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21(5):367.
[2]孫琳,韓小琴,傅曉娟,等. 急診護理風險中的倫理問題和應對策略 [J].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4,27(5):639-641.
[3]閆紅麗,張玲. 急診護理風險影響因素分析及防范[J]. 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7,24(7):683-684.
[4]趙華宇,葉珍,謝齊群. APACHE Ⅱ評分系統(tǒng)在急診科護理風險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7):156-157.
[5]姜明霞. 全程護理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醫(yī)療護理風險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6):1518-1520.
[6]張瑾. 嚴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急診護理風險分析及護理安全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227-229.
[7]曾琪,羅美. 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服務的效果探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4):176-177.
[8]袁振英. 急診急救工作中護理風險的調(diào)查分析與防范對策[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2):349-350.
[9]馮夏冰. 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分析與管理效果評價[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