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麗珍 田君 盧根娣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是肝臟疾病的終末期病變[1]。據2010年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全球死于肝硬化的人數(shù)超過了100萬[2]。肝硬化累及多個系統(tǒng),可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感染、腹水等臨床癥狀,成為嚴重威脅國民生命,影響國民生活質量,增加國民經濟負擔的疾病。肝硬化護理在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方面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Cite Space是美國德雷賽爾大學陳超美教授使用JAVA語言開發(fā)的,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作共現(xiàn)和共被引分析,對某一研究領域的發(fā)展趨勢作出分析與預測[3]。本研究基于數(shù)據庫Web of Science,采用文獻挖掘與信息可視化方法,梳理全球肝硬化護理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以期為促進我國肝硬化護理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通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購買的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作為檢索數(shù)據庫。利用《醫(y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作為主題詞檢索工具。本研究限定在家族遺傳性、膽源性、酒精性、纖維化性或不明原因肝硬化,排除人為的實驗性肝硬化或具有區(qū)域限定性的北美印第安兒童肝硬化。根據檢索目的,應用布爾邏輯運算符構建檢索表達式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17年7月24日,檢索式如下:[(TS=(“Cirrhosis”O(jiān)R“Alcoholic Cirrhosis”O(jiān)R“Biliary Cirrhosis”O(jiān)R“Fibrosis Cirrhosis”)NOT TS=(“Experimental LiverCirrhosis”)NOTTS=(“NorthAmericanIndian Childhood Cirrhosis”))AND(TS=Nurs*OR OG=Nurs*)]OR[(TS=(“Cirrhosis”O(jiān)R“Alcoholic Cirrhosis”O(jiān)R“Biliary Cirrhosis”O(jiān)R“Fibrosis Cirrhosis”)NOT TS=(“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NOT TS=(“North American Indian Childhood Cirrhosis”)AND SU=Nurs*]檢索時間跨度為1986至2017年,檢索語言不限,文獻類型限定為研究論文(Article)和綜述(Review)。共檢索出156條文獻記錄,每條記錄均包括作者、題目、關鍵詞、摘要和引文等信息。應用Cite Space軟件,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信息分析。
2.1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量分析WoS收錄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整體呈現(xiàn)穩(wěn)步增加的趨勢。其中,20世紀80年代無相關文獻發(fā)表,90年代僅發(fā)表11篇,最早的肝硬化護理研究論文為1993年美國學者Leigh等發(fā)表在《Journal of Addiction》的“Liver cirrhosis deaths within occupations and industries in the California occupational mortality study”,主要探討不同職業(yè)/行業(yè)間,肝硬化所致病死率的比較。2000年至今共發(fā)文145篇,約前20年研究總和的13倍,其中2000至2009年發(fā)文量為42篇,2010至2017年發(fā)文量為103篇。2009年之前文獻收錄量均為個位數(shù),年均3.1篇。除去2017年度暫未結束,屬2015年發(fā)文量最高為24篇。2000年至今雖整體呈增長態(tài)勢,但中間年份偶有回落,未成直線或上坡式增長。由文獻發(fā)文總量整體上升的趨勢來看,肝硬化護理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重視,其次,肝硬化護理研究的深度也在同步提升。各年度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量示意圖見圖1。
2.2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出版物分析通過統(tǒng)計,共有96種期刊刊載了肝硬化護理研究成果。其中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最多的期刊為創(chuàng)建于1989年的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專科期刊《Gastroenterology Nursing》,共收錄24篇研究成果,約占總報道量的1/6。其余論文多發(fā)表在以報道護理臨床實踐為主的期刊,如《Journal for Nursing Practition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ractitioners》《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等,表明肝硬化護理研究關注于解決患者臨床癥狀為主。期刊影響因子均不高,期刊出版地多集中在美國,語言以英語為主。收錄文獻量居前5位的出版物見表1。
圖1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量示意圖
表1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前5位出版物情況
圖2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作者情況(節(jié)點的大小代表作者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之間的連線反映合作關系強度,合作的次數(shù)愈多,強度愈高,連線愈粗)
2.3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作者分析數(shù)據顯示,共有683位作者對肝硬化護理進行了研究。根據基于普賴斯定律[4]的核心作者計算公式其中Max(p)為發(fā)文量最多作者的論文篇數(shù)。計算后得出N≈1.297,所以本研究將發(fā)文量≥2篇的作者定義為核心作者。通過統(tǒng)計,共有27位作者發(fā)文量≥2篇,見圖2。
由圖2可見,文獻產出最多的為3篇,分別是來自于美國的Lee與韓國的Yang,且2人存在合作關系。圖中形成了3大主要的合作關系網,分別是美國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合作網,伊朗Tabriz Univ Med Sci,Tabriz Univ Aras Med Sci與Tarbiat Modares Univ合作網;美國波士頓Univ Massachusetts與韓國Kyungpook Natl Univ合作網。其中,只有1個合作網絡存在跨國合作,其余皆為院校之間或地區(qū)之間內部合作,說明跨國際或國家地區(qū)之間的合作較弱,暫未形成明顯的國際合作關系。其余未形成明顯合作網絡格局的作者多來自于國際知名高校或醫(yī)院,如來自梅奧診所的Werner KT,Chaney A,哈佛大學的Tapper EB,說明各地區(qū)或國家之間的科研水平不均衡。此外,肝硬化護理研究高產作者較少,未形成肝硬化護理研究領域廣度與深度影響兼具的作者。跨地域與跨機構作者之間合作關系強度較弱,未形成核心研究團隊。
2.4肝硬化護理研究機構情況分析通過對WoS研究機構檢索結果進行整合,將同一高校的附屬醫(yī)院、高校研究所歸類于高校,經整理共有298個研究機構對肝硬化護理有研究。2000年之前僅有18個研究機構參與到肝硬化護理研究。2001至2007年間,除了2003年,研究機構均為個位數(shù)。從2008年起,每年的研究機構均為兩位數(shù),在2015年尤甚,為42個,與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產出數(shù)量相契合。肝硬化病護理研究發(fā)文前10位的研究機構情況見表3。
由表3可見,前三的機構共發(fā)表24篇文獻,占總發(fā)文量的15.385%,成為肝硬化護理研究論文的高產機構,但3者在發(fā)文量上并無較大差異,實力較為均衡。其次,主要研究機構為美國,占了70%,貢獻了26篇研究成果。通過對肝硬化護理研究機構發(fā)現(xiàn),文獻多出自于國際高水平的教學機構或醫(yī)院,其中,教學機構占據主要地位。這說明,來自于臨床一線的護士科研能力方面遠遠低于高校教師,與張志云等[5]研究一致。臨床一線護士作為護理肝硬化患者的最直接人群,應該掌握前言的理論知識,指導臨床。這無形中加大了理論指導實踐的橫溝,而這就需要增加對臨床護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為肝硬化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與精準服務的目標。因此,護理管理者應有系統(tǒng)、有目的做好相應的組織管理,激發(fā)臨床護士的科研熱情,逐步構建護士的科研能力。
2.5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主題與熱點分析關鍵詞是文獻的核心與精髓,是對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與凝練。因此,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共現(xiàn)分析,可以從宏觀層面描述一個研究領域的主題和熱點[6]。合并同義詞后統(tǒng)計出詞頻≥9的關鍵詞及對應頻次見表4。
表3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發(fā)文前10位的機構情況
表4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關鍵詞情況
由表4可見,頻次最高的關鍵詞為“肝硬化”,共出現(xiàn)74次,對肝硬化的研究必然離不開表征這種疾病的專有名詞“cirrhosis”?!肮芾怼币?8次的頻率排位第2,眾所周知,肝硬化作為慢性進行性發(fā)展的疾病,如何與患者共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健康行為管理、風險管理、營養(yǎng)管理、藥物管理及情緒管理等,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顯得非常重要。針對肝硬化患者,護理的職能還應最大限度識別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并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這也屬于護理管理的具體臨床實踐措施。肝硬化作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病的終末階段,由于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損及病情遷延不愈易反復,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細菌或病毒感染、醫(yī)院感染等的發(fā)生[7]。因此,研究者探討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因素,臨床癥狀及危險因素,從而開展早期的、有預防性的護理策略,進一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質量。“肝細胞癌”、“丙肝”、“危險因素”也屬于高頻關鍵詞,表明關注于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并進行針對性干預已成為當今肝硬化研究比較重要的方向。此外,雖然肝硬化引起的各種臨床癥狀,如“腹水”、“疲乏”、“肝性腦病”等詞出現(xiàn)頻率不是很高,但由于這些護理重點及難點一直存在,因此,這些護理研究的關鍵點始終為護理研究者所關注。
2.6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產出國家或地區(qū)分析結果顯示,共有33個國家或地區(qū)針對肝硬化護理研究在國際期刊上發(fā)文。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發(fā)文量前10位的國家或地區(qū)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1986至2017年WoS收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產出國家或地區(qū)分布情況(由于存在共同發(fā)表現(xiàn)象,各國或地區(qū)之間的論文產出有所重疊;節(jié)點的大小代表國家或地區(qū)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之間的連線反映國家或地區(qū)合作關系強度)
由圖3可見,美國以79篇文獻量位居文獻發(fā)文量首位,占全部文獻的50.641%,實力遠遠超越其他國家,成為肝硬化護理研究的中堅力量。美國是國際合作論文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合作伙伴包括澳大利亞、中國、中國臺灣、意大利、法國、伊朗、韓國等。目前除了非洲以及南美洲暫無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其余幾大洲均有貢獻。其中,亞洲國家或地區(qū)在肝硬化護理研究占有一席之地,包括日本、韓國、伊朗、中國及中國臺灣等地區(qū),約占總發(fā)文量的20%。我國雖發(fā)文量不高,但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在國際肝硬化護理研究的舞臺上嶄露頭角。我國與美國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狹隘性。
本文對1986至2017年WoS收錄的肝硬化護理研究文獻從發(fā)文量、出版物、作者、研究機構、研究熱點等情況進行分析,得出肝硬化護理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核心作者及核心研究團隊尚未形成,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研究肝硬化護理研究水平不均衡,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合作交流較少。我國對肝硬化護理整體研究實力還較弱,需政府或研究機構加大扶持力度,探索與國際接軌且適合我國國情的肝硬化護理模式,并促進研究成果的國際認可。本文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趨勢,但是本文并未對文獻質量進行評價,之后的研究或可從此方面入手。
[1]陳國偉.高級臨床內科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吉榮,張拉春,高慧英,等.酒精性肝硬化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35):147-149.
[3]曹煜隆,武迎宏.應用Cite Space對《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近3年發(fā)表文獻的計量學及可視化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8):4317-4320.
[4]梅花,周立.2000-2010年我國護理繼續(xù)教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21):85-87.
[5]張志云,武燕燕.我國臨床護士科研能力的現(xiàn)狀、影響因素及提高策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37-39.
[6]趙華,段志光.基于Web of Science的血友病護理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1-6.
[7]劉云,朱猛,楊紅欣.住院肝硬化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