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肇慶中學 陳麗香
人文情懷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是通過學習、感知,然后慢慢內化成我們身上的由內而外體現(xiàn)出來的修養(yǎng)及品質。如何在中學日常德育教育過程中滲透人文情懷,讓尊重、關愛的根須一點點深植于孩子們的心中,筆者做了一番嘗試,收獲了不少感悟。
尊重是人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而且,對 “尊重”的需要不分種族、國度、年齡、性別,也不論貧賤富貴、健康殘疾。小而言之,互相尊重的班級,同學之間會和諧快樂;大而言之,互相尊重的社會,人們才能幸福安寧。
2015年剛入學時,隔壁班學生每天早上會在走廊拖地。很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和諧的景象,有一些回教室比較遲的同學,會踏過剛被拖過的走廊,在干凈的地面上留下臟臟的球鞋印。拖地的同學只能無奈地一次又一次把那些鞋印拖干凈。我觀察了兩三天,留鞋印的同學有隔壁班的,也有我班上的。我不動聲色,開始了 “搜集證據(jù)”行動,每天早上隔壁班學生拖地時,我遠遠站在辦公室門口偷偷地用手機錄像。一周后我用班會課時間給孩子們上了特別的一課。我告訴學生,我們要一起看一輯視頻錄像。一聽到有視頻看,學生們興奮極了。但視頻一播放,他們就呆住了,好些學生露出了尷尬的表情。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室里靜悄悄的。我把從視頻中剪切下來的一張一串臟鞋印的圖片和拖地學生無奈搖頭的圖片打開并放大,大家的表情凝重起來。
情感氛圍已成功鋪墊好,第二步,我請學生們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兩個問題:1.視頻中的同學做了什么事情?這是一種什么行為?2.走廊必須要通過,我們可以怎樣做?學生們討論后,得出結論:1.他們踩臟了別人辛苦拖干凈的地板,害別人要重復勞動。這是一種不文明、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行為,并且暴露出部分同學自身修養(yǎng)問題。2.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早點上學,就不會和拖地時間沖突;如果必須要通過走廊時,我們可以靠邊、踮起腳尖走。接著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做其他不尊重別人的事情?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說平時當著環(huán)衛(wèi)工人的面兒亂扔垃圾的;有說在家里老跟父母吵架的;有說遠遠看見老師就繞著路走的……通過這個班會,學生們明白了尊重是對人的一種禮儀,懂得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在尊重自己。
培養(yǎng)發(fā)自內心地為他人著想、關愛他人的學生,讓學生成為人文情懷的踐行者,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怎樣才能讓學生具有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情懷呢?
我們班有個學生吳某,他數(shù)學成績很拔尖,但英語成績平平,語文成績簡直一塌糊涂。初一期末考試的試卷上,我看見他空白一片的作文紙和那明晃晃的零分,不由得向學生們感嘆了一句: “大家是不是該幫幫他學語文?。俊钡珜W生們卻一片嘻笑聲。學生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陷入了沉思。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懂得關愛別人,在互相幫助中共同進步呢?我想到了我們學校一直提倡的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能用在班級管理上。
第二學期一開學,我就宣布班級的學習合作小組不僅要捆綁計算學習分數(shù),還要以小組為單位計算德育分數(shù),每個月要公布總分,并按照我們提早設定的獎懲制度來處理,小組成員每學期換一次。措施一公布,學生們既緊張又興奮,我打鐵趁熱地要求并指導他們開展組內互相幫扶。小組成員是我精心搭配的,比如吳某這組,組長是語文、英語成績都很優(yōu)秀,數(shù)學相對差一點的陳某。我指導陳某每天安排吳某一點語文和英語的學習內容,讓陳某每天檢查并幫助他學習。三個星期后的語文測驗,吳某的默寫有了明顯的進步。除了陳某,同小組的其他同學也對吳某的學習和生活十分關心。我們班上其他兩位同學也與吳某有著相似的情況,他們都在學習小組的互助學習中得到幫助,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同學們合成一個學習小組后,都會自覺地開會制定幫扶制度,互相幫助、互相關懷已經(jīng)成為了學生們心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小組成員獲得進步是整個小組一件極為光榮的事情。當學校團委號召全校學生為貧困學校捐書時,我們班的學生特別慷慨,幾乎每個人都捐了書,有同學一個人捐了40本書。我問他為什么捐這么多,他說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讓窮困地區(qū)的孩子也能用知識改變命運,他感到很光榮很開心。
教育的價值,不應該僅僅是把孩子教育得分數(shù)很高,而是該把學生的人文情懷教育放在首位,讓孩子們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優(yōu)秀建設者,對社會文明和國家發(fā)展起有益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