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薩特與波伏娃

        2018-04-01 21:55:42
        思想與文化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波伏娃薩特存在主義

        1. 這把椅子留給薩特

        巴黎有很多家咖啡館,門口擺放著畫有夸張圖案的店標,整潔的古色古香的桌椅從店堂延伸到人行道上。黃昏時分,當塞納河大橋與巴黎鐵塔的燈光一起點亮,巴黎的一條條幽靜的巷子里,手磨與碳燒咖啡的香味分外濃郁?;ㄉ瘛㈦p偶、多姆等,是巴黎最負盛名的咖啡館。

        其中花神咖啡館是巴黎文人、畫家、學者最愛光顧的地方。波伏娃常去那里。每天差不多同一時間,波伏娃都會走進店里,坐在靠窗的位置。她性格沉靜內(nèi)斂,陷入沉思的時刻,更顯得凝重與執(zhí)著。她偶爾看著窗外的風景,人們驚艷于這位知性女郎的美麗側(cè)影。

        當侍者在她面前放上一盞拿鐵的時候,她從手提包里取出一本書或一卷紙。有時她低首閱讀,有時又埋首疾書。預先準備的一小瓶墨水放在離咖啡杯不遠的地方,水筆在紙上快速移動,不多久就把一卷紙寫完。除了巴黎高師的圖書館,花神咖啡館是波伏娃最好的讀寫場所。細心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在波伏娃的身邊,有一把椅子是空著的。

        這把椅子專門留給薩特。與波伏娃一樣,薩特也是花神咖啡館的常客,人們常能在這里看到這一對情人的身影。果然,不久薩特就已經(jīng)坐到波伏娃的身邊。這一次相聚,兩個人的懷里揣著同樣的心事。在父母的催促下,波伏娃將要回到鄉(xiāng)下過一段時間,分離的痛苦如天邊的烏云飄浮過來,壓抑在他倆的心頭。他們的交往已走到一個轉(zhuǎn)折點,從單純的志趣相投,轉(zhuǎn)向強烈的愛情吸引。

        西蒙·德·波伏娃(1908—1986年),法國作家,女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薩特的親密伴侶。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畢業(yè)。她出生于巴黎一個富裕的天主教家庭,父親為律師。14歲對神失去信仰。19歲時,發(fā)表一項個人“獨立宣言”,主張“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于他人的意志”[注]參考方玨: 《波伏娃存在主義的女性主義哲學思想淵源探析》,《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

        波伏娃寫有《第二性》,被譽為女人的“圣經(jīng)”,圍繞當代婦女問題,如生命自由、墮胎、賣淫和兩性平等展開討論。對于男性,“她是他所不能成為的而又渴望的一切,是他的否定和他的存在理由”。而最終,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庸。波伏娃如是說。[注]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陶鐵柱譯,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第168頁。

        有一個意識是獨立的、自為存在的,而另一個則是依賴的,只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前者為主體、后者為客體;前者是主人,后者是奴隸。[注]黑格爾: 《精神現(xiàn)象學》(上卷),賀麟、王玖興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27頁。他的意識是“主要的”,而他的“對象”的意識是“非主要的”。他的“對象”是他的“他者”,陪襯著他、服從他,構(gòu)成他的自信。[注]黑格爾: 《精神現(xiàn)象學》(上卷),第129頁。

        波伏娃閱讀黑格爾的著作,久旱逢雨般地驚喜。她說: 黑格爾的這一論點非常適用于男女關(guān)系,對于男人來說,女人是“他者”,其意識是一種依附意識。女人確實沒有確立過同男性價值相對等的女性價值。女人們今天所要求的是“與男人同等的權(quán)利”[注]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第3頁。。歷史犯下了錯誤: 父權(quán)社會賦予女性的僅是“服務的功能”,只要這個“功能”還在,女性就永遠擺脫不了“奴隸的地位”[注]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第659頁。。

        波伏娃通過對舊式婚姻家庭制度的考察,得出結(jié)論:“在這里主奴的辯證關(guān)系得到了最具體的應用: 一個人在壓迫的同時變成了被壓迫者?!盵注]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第547頁。男人打算把女人固定在客體地位上,“使她永遠是內(nèi)在的,因為她的超越必定要失去光彩,并且必定要被另一個主要的主權(quán)自我(男性)所永遠超越”[注]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第25頁。。

        她本著存在主義的自由精神,呼吁天下女性為應有的權(quán)利而斗爭。人類進步的實質(zhì)是人性的解放,婦女的解放是人性的解放,人類因婦女的解放而獲真正的進步。

        她的小說《名士風流》獲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小說剖析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況,產(chǎn)生重要影響。此外,波伏娃還寫過多部小說如《女賓》、《人不免一死》,以及論文《存在主義理論與各民族的智慧》等。

        1986年4月14日,西蒙·德·波伏娃于巴黎去世,享年78歲。波伏娃曾說過: 我的生命將在墳墓外延伸。如今,巴黎塞納河第37座橋上鐫刻著她的名字?!兜诙浴芬延形迨喾N語言的譯本,無數(shù)讀了這本書的女性從屈辱與悲哀中站起,成為自強自立的人。

        2. “像被閃電所擊”

        對于薩特來說,波伏娃是他一生所遇到的最重要的女人,是深藏心底最珍貴的女人。紅塵滾滾,人來人往。多少事經(jīng)歷了走過了,也就忘卻了。多少人相遇了招呼了,也就疏離了。然而有一些事卻是刻骨銘心,有一些人卻是終生不忘。當他和她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相遇,佇足不前,四目相望,雖無語言,卻是心起波瀾,涌動難抑。這樣的感覺,像耳邊響起霹靂、眼前劃過閃電那樣強烈,像熱泉流過心田、輕風掠過花瓣那樣溫柔。

        薩特說不上是一個英俊男子,因童年時代一場疾病的緣故,右眼近于失明并留下斜視的病癥。這使他在閱讀的時候,會把書本或任何一個紙質(zhì)文本盡量靠近鼻尖,仿佛要去嗅出讀物中特有的氣息。一旦與人交談,常是一個眼晴直直地盯視對方,另一個眼睛像是看著別的地方,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睥睨與高冷的神情。他長得矮小,與他的親密伴侶波伏娃一同出場的時候,波伏娃高挑美艷,而他仰著頭也只比她的肩膀略高一點。這種情形有似一位女老師帶著她的尚未發(fā)育的初中生。

        讓·保羅·薩特(1905—1980年),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存在主義哲學家。人稱其《存在與虛無》為存在主義的巔峰之作。他是法國人,出生于巴黎一位海軍軍官的家庭。他不到兩歲時,父親去世,在外祖父母家度過童年的歲月。外祖父是一位語言學教授,擁有大量的藏書,這使薩特自小獲得較好的教育。隨著年齡增長,他讀叔本華、尼采的書,并深受影響。

        1924年薩特考入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哲學,這是世界著名的大學,人稱法國思想家的搖籃。這時期波伏娃也在巴黎高師就學,可謂鴛鴦同池。1929年兩人又一起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薩特第一名,波伏娃緊跟其后考了第二名。接連的巧遇,讓他們互相關(guān)注,走到了一起。

        薩特后來在書中寫道:“她很美,我一直認為她美貌迷人,波伏娃身上不可思議的是,她既有男人的智力,又有女人的敏感。”

        “薩特完全符合我15歲時渴望的夢中伴侶。因為他的存在,我的愛好變得愈加強烈,和他在一起,我們能分享一切。”波伏娃回憶當時的心情,這樣說:“那個夏季,我像被閃電所擊,‘一見鐘情’那句成語突然有了特別羅曼蒂克的意義?!?/p>

        1931年,薩特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爾的一所高中教哲學。1933年薩特赴德國留學,學習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等人的哲學。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由此發(fā)端。與此同時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38年長篇小說《嘔吐》出版,這是一部自傳性質(zhì)的日記體小說,中心人物為羅康丹,存在主義成為該書的思想脈絡。

        1940年,薩特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投身反希特勒、反法西斯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然而沒等他被卷入硝煙,參加過一場真正的戰(zhàn)斗,就成為俘虜被關(guān)進了集中營。一次德軍釋放俘虜中的老年人、病弱者,薩特因眼部殘疾獲釋?;氐椒▏?,他組織了法國較早一批的抗德組織,并與法國共產(chǎn)黨取得聯(lián)系。

        1933年以來,薩特開始考慮《存在與虛無》的思路與架構(gòu)。入伍,走上戰(zhàn)場,他依然在思考這本書的章節(jié)字句。從德國人的戰(zhàn)俘營被釋放出來后的1941年秋,薩特正式開始寫作《存在與虛無》。這是薩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書,1943年初成稿。這一年的夏日,《存在與虛無》由伽利瑪出版社出版。

        1945年薩特與人合作創(chuàng)辦《現(xiàn)代》雜志,評論時事。1954年5月,訪問蘇聯(lián)。1955年9月至11月,薩特和女友波伏娃應邀訪問中國,受到熱情接待。10月1日他們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大典。這個時期,薩特還支持阿爾及利亞的民族獨立斗爭,反對法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有人要求戴高樂總統(tǒng)逮捕薩特。戴高樂回答: 人們并沒有把伏爾泰投進監(jiān)獄。1960年4月,薩特訪問古巴,會見切·格瓦拉,寫下《格瓦拉訪問記》,說切·格瓦拉是“我們時代最完美的人”。

        1963年《現(xiàn)代》雜志發(fā)表論薩特的自傳性小說《詞語》。1964年10月22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薩特,因為他“充滿自由精神及探求真理的創(chuàng)作,已對我們的時代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薩特出人意料地拒絕了這個獎項。他發(fā)表聲明說:“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我都不接受,我只接受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p>

        1968年,薩特支持法國學生“五月風暴”運動。他宣布:“大學生跟大學,只有一種關(guān)系,就是把大學砸了。要砸,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上街?!贝撕?,薩特擔任《解放報》(法國左翼最大報紙,第三大全國性日報)主編。1980年4月15日,病逝于巴黎,許多群眾為他送葬,場面熱烈。

        3. 《存在與虛無》

        薩特一生最重要的書是《存在與虛無》,這本書論證人類的自覺、自為的活動是一種偉大的“構(gòu)成”,是將精神的碎片“總體化”。這個“總體化”,不是別的,乃是“人本身,亦即生物學上的個人”,“是一個整體: 在既定歷史條件下他的需要、勞動和享受”[注]薩特: 《科學和辯證法》,見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編譯: 《外國哲學資料》第四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78年,第155頁。。

        “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1596—1650年)提出的哲學命題。而薩特無意中與笛卡爾發(fā)生思想的碰撞。薩特認為,意識(“我思”)是活潑的、生動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意識活動著,總把別的事物卷入到它的范圍之內(nèi)。意識施展它的自由性、無限性、主動性,被它攝取的事物無以脫身地一個個附著其上。

        意識是自由的,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一旦在人的心里點燃明燈,上帝便失去威力,唯物論的光輝由此普照人間。與尼采一樣,薩特歡呼上帝的死去,宣稱無信仰的人群才是真正的自由人。人們舍棄神意,將因意志的任意活動創(chuàng)造自己的未來,不受約束。

        薩特的“存在”論,最終回到對“人本質(zhì)”的闡述。人也是一種存在,然而在其剛誕生的時候,不具備本質(zhì)。他像一塊石頭、一根原木那樣,是“自發(fā)的存在”,而不是“自為的存在”,是非本質(zhì)的存在,而不是本質(zhì)的存在。人的“存在”是后天形成的,人在其一生中不斷經(jīng)由“自由選擇”而造就其“存在”。這是本質(zhì)的存在,也是真正與真實的“存在”。

        “自由選擇”成為人從“非本質(zhì)存在”到達“本質(zhì)存在”的必由之路?!白杂傻倪x擇”是主體存在的標志,表現(xiàn)人的充分與完備的“存在”。選擇的前提是“自由”,不自由的“選擇”,等于不選擇。

        斯賓諾莎承認人類具有“自由意志”,有時人們會設想自己是一顆能“自由選擇飛行路線與落點的石頭”。他認為,人強調(diào)“自由意志”是因為具有“欲望”,“心靈的決定若扣掉欲望就不剩什么”。然而他筆鋒一轉(zhuǎn),又說: 心靈內(nèi)沒有絕對值,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心靈的意愿由一個因素來決定,而這個因素又由另一個因素決定。

        其實,薩特也惶恐地看到,他口口聲聲主張的自由,并非絕對的,而是會受到道德、社會、他人的束縛與限制,因此是有權(quán)限的、有邊界的與有禁忌的。他也試圖與人討論: 自由是一種權(quán)利,因此也是一種義務與責任。

        不過,薩特還是想得很遠。他自?。?這些是不是自找“麻煩”的思考,是不是陷入形而上學的二元論。他主張用現(xiàn)象的一元論表達人的認識活動,“由此消除一些使哲學感到麻煩的二元論”[注]薩特: 《存在與虛無》,見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西方哲學史組編: 《存在主義哲學》,北京: 商務印書館,1963年,第625頁。。

        “就裁紙刀而言,可以說是本質(zhì)(指裁紙刀得已生產(chǎn)和規(guī)定的生產(chǎn)程序和本性的總合體)先于存在?!比耸遣眉埖秵幔咳绻?,那么人的本質(zhì)的存在就是被“預定的”,與“人”本身沒有關(guān)系。[注]薩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周煦良、湯永寬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第17頁。

        薩特立刻糾正了上述這個想法,他強調(diào):“人首先是一種把自己推向?qū)淼拇嬖谖?,并且意識到自己想象成未來的存在?!比说谋举|(zhì),即真正的存在,是活生生的人的“自我選擇”的結(jié)果。人自己“把自己推向”一個境地,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會成為什么。他的幸福是他的“選擇”,他的滅亡也是他的“選擇”,一切都是自我的享受,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注]薩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第30頁。

        他發(fā)出如下的詠嘆: 追憶的幻影支離破碎。殉難、拯救、大廈將傾,一切已遭毀壞?!拔乙寻咽レ`從神龕中驅(qū)逐出去?!盵注]黃頌杰等: 《薩特其人及其“人學”》,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68頁。

        斯多葛派與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主張是:“道德的目標就是把存在的方法提供給人”,“把人尊崇到本體論的最高尊嚴上去”。是這樣嗎?薩特反問。這樣的“人”就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屬于先驗的“道德”。這樣的“人”并不具有“最高的尊嚴”,因為他是“他造”的人,而不是經(jīng)自由選擇而成的“自造”的人。[注]薩特: 《存在與虛無》,陳宣良等譯,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552頁。

        他尋章摘句,服膺康德的說法: 人當否定既定的道德立法,而當“自己立法自己遵守”,人具有“絕對的自由意志”。[注]康德: 《實踐理性批判》導言,見楊祖陶、鄧曉芒編譯: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6頁。

        道德,是“通過自由而可能的”。倘若“道德”是一種羅網(wǎng)與約束,不如沖決而得自由。人生是自己的、道路是自己的、“立法”是自己的,唯如此,方可找到真實自在的“我”,“最高尊嚴”的“我”。

        自由不應該有“邊界”,一切傳統(tǒng)與法則,一概妨礙人“自由選擇”的東西,都是“上帝”和“神明”編造出來嚇唬人的?!吧系廴绻淮嬖冢磺惺虑槎际强赡艿??!盵注]黃頌杰等: 《薩特其人及其“人學”》,第170頁。“人世間沒有什么先天的善,人世間也沒有一個地方寫著‘善存在著’,‘必須誠實’,‘勿說謊’?!盵注]薩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第18頁。

        行文至此筆者在想,選擇是一個意念,也是一種權(quán)利。我想選擇,這是選擇的意念。我能選擇,這是選擇的權(quán)利。當人決定選擇,選擇才進行到一半,還有選擇權(quán)的問題。有人有選擇權(quán),有人沒有這個權(quán)利,或者這個權(quán)利被束縛與限制。因此要能“自由地選擇”,第一步要做的是爭取“選擇的自由”,即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

        薩特寫作《存在與虛無》這本書的時候,德國法西斯正在肆虐,瘋狂剝奪人類的自由權(quán)利,從這個意義說,薩特的“自由選擇”論具有歷史的“新啟蒙”意義。

        不過,“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注]盧梭: 《社會契約論》,北京: 商務印書館,何兆武譯,1987年,第1頁。。薩特以自由選擇論為基調(diào)的“存在主義”強調(diào)意志的絕對自由而不去承認自由背后的“責任承擔”。這使他的哲學常有進退失據(jù)的尷尬,而“沒有為自由與責任的統(tǒng)一找到一個堅實的基礎”[注]參考盧云昆: 《自由與責任的深層悖論——淺析薩特“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概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自由畢竟是有條件的與受框限的,這猶如舞者在懸崖上跳舞。舞者向往舞蹈的自由,因為舞者知道,自由的舞蹈方是美麗的舞蹈。美麗的程度取決于自由的程度,最自由的舞蹈方是最美麗的舞蹈。然而舞者受到懸崖的限制,不能超越懸崖的邊界,超越了就會跌死,跳舞的美麗也將喪失。人在社會里生話,也如懸崖上的舞蹈,受到法制與道德的限制。限制之內(nèi),人是自由的,超越了限制就會不自由。

        4. 特殊的“愛的約定”

        薩特與波伏娃之間有一個特殊的“愛的約定”。在約定生效的時間里,雙方有義務滿足對方,同時各具自己的愛情生活。薩特絕對的自由精神從這里跨出門檻,他要沖破一切清規(guī)戒律,崇尚無拘謹?shù)膼?。薩特的愛情觀與他的存在主義有關(guān)。

        波伏娃問薩特: 你說過在柏林有一個戀愛事件;那個女人,你稱她為月亮的女人。你喜歡她什么?不漂亮,也不那么聰明。薩特回答說: 是的,是不完美,但她有一種鄉(xiāng)下人談話的方式,一種奇特粗俗的談話方式。正是這一點,才深深地吸引我呢。1956年薩特51歲時,向19歲的女學生阿萊特射出愛的箭矢,這位阿爾及利亞小姑娘,很快就成為他的情人,1965年薩特又將她收養(yǎng)為女兒。

        他宣稱自己在與一個女人相愛的同時,也與多位其他女子纏綿。這顯然有悖于基督教義,因為基督宣告,一對一的婚姻才被上帝首肯,婚姻中無論男女必須向?qū)Ψ奖3种艺\。這樣的教義成為婚禮的誓言、生活的原理、道德的準則,乃至于法律的條文。然而,基督教的原理怎樣呢?法律的條文又怎樣呢?薩特早就脫離了宗教。他自己成為自已的“教主”,上帝管不了他。

        你總是希望女人首先去愛你,而一旦女人愛上了你,你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呢?每當波伏娃提出類似的問題,薩特總把煙斗輕輕地放在桌上,仰頭張開嘴巴,就像接受牙科醫(yī)生的詢問。然后略為急促地回答: 對!當某個女人決定把自己交付給我的時候,她仿佛就成了我身上的一樣東西。她們不得不愛我,這種愛意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流露到她們臉上。我從她們的表情中得到證實,收獲了這種愛意。

        波伏娃又問: 就像你說過的,在同女人打交道時,你是有支配性的,對嗎?薩特回答: 對的,這種支配性從我的童年就開始了。我的外祖父支配外祖母,我的繼父支配我母親。然而,薩特既是一個女性支配者,又是一個女性崇拜者。薩特回顧一生,說女人給了他許多,沒有女人他不可能獲得這些成就和地位。這時,薩特總把波伏娃擁入懷中,加重語氣地表白: 在我所有愛過和愛著的女人中,“你是第一位的”。

        人們至今還百思不解,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契約的背后,是不是還埋藏著不見天日的隱情。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愛情總是自私的,愛情的林間小路,常常埋伏著“警覺”與猜忌。波伏娃既然深愛著薩特,難道她就沒有想到去“獨占”自己的愛人嗎?

        她怎么能夠做到,能容忍他在自己知曉的情況下去向別的女人求歡,而不生妒意?同樣,按照正常人的思維,真正的愛情總是與“忠誠”這樣的概念相伴,當愛情有另外的女人插足而“擁擠”不堪,波伏娃怎么還能繼續(xù)維持這在普通人眼里已名存實亡的愛情?

        人們只好作以下的猜測: 在薩特與波伏娃之間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愛情,他們的“相愛”,是一個存在主義者與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所做的社會試驗。他們要以自身的“愛情傳奇”,陳述陳舊的一夫一妻制度因抑殺性愛的激情與自由,理當拋棄,一個新穎的婚姻時代即將開啟。

        人們還在繼續(xù)猜測,這場“實驗”的過程中,波伏娃是心甘情愿的“同謀”,還是這場實驗的策劃者只有薩特一人,而波伏娃僅是無奈的參與者。因為對薩特的深情摯愛,唯恐失去薩特,波伏娃不得已在那特別的愛情約定上“簽字畫押”。

        種種的猜測如檢測色盲的雜色畫板,也如色彩變幻的萬花筒令人目眩。然而最后一種猜測是可能的。波伏娃畢竟是女人,她因為不能“獨占”薩特而深夜哭泣,醉酒不醒。對于這場愛情“實驗”,她一半是“同謀”,一半是受傷者。

        5. “斗篷”籠罩下來又合攏

        因為特殊的“愛的約定”,波伏娃一生中除與薩特交往,也有過另外的情人。然而她將最深的情感傾注于薩特身上。薩特生命的最后十年,在病痛中渡過。1971年薩特中風,1973年舊病復發(fā),處于半癡呆的狀態(tài),已不認得身邊的人。這時,波伏娃不棄不離,日夕陪伴在側(cè),悉心料理病人。

        1980年4月15日晚,薩特進入彌留狀態(tài),他緊握波伏娃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吐出最后的話語:“我非常愛你,我親愛的海貍(波伏娃的小名)。”當薩特的手在波伏娃的手上輕撫的時候,無意中觸摸到波伏娃手指上的一枚戒指。這枚戒指很冰涼,薩特知道,這是另一個男人給予海貍的愛情信物。

        薩特逝世后波伏娃陷于深深的痛苦中,忍痛握筆撰寫《永別的儀式》,回顧薩特生命中最后十年與她相處的日日夜夜。同時又出版薩特書信集《致海貍和其他人》,其中包含薩特給她的大量情書??上У氖?,“海貍”致薩特的信箋沒有收錄其中。

        “他的死將我們分開,我的死也不會使我們重聚。就是如此。我們能在一起生活那么長時間,已經(jīng)很好。”在《告別儀式》中波伏娃這樣寫道。她和薩特一樣,是個唯物論者。他們兩人在生前都有意把上帝和天堂的神話忘卻了。

        而當此時,死神將暖熱的黑色斗篷籠罩下來,又合攏起來,要抱著她飛去的時候,她也許感悟了,也許反悔了。人不可無宗教,尤其走到人生的末路,教堂頂樓輕搖的鐘聲,能把生命中最后的搖籃曲吟唱。

        也許宗教是一個謊言,但卻是善意的謊言,給孤寂的靈魂以體貼的慰藉。也許宗教是一個夢境,但卻是七彩的夢境,能讓臨終的人們忘記畏死的恐懼。也許宗教是一種杜撰,編造了彼岸的世界,去到美麗的彼岸,可以重遇心愛的人兒。

        這時的波伏娃是否會想,毋寧要神,要天堂,要一座云霞里的伊甸園。她要神來接引,渡她去天堂。要薩特在天堂的臺階上迎她,帶她去伊甸園,滿園都是玫瑰的芬芳。她會不會問薩特,在這個天上的世界,你還要不要堅持人間的主張,依然不肯結(jié)婚,再與她做一世的“情人”。她在薩特逝后的第六年去世。她留下遺言,要與薩特合葬。她追隨薩特一生,愿死后依然與他相伴。

        成千上萬的人為她送行,前面是靈柩,載在車上,緩緩駛向蒙巴納斯墓地。她安臥其中,輕合雙目,身穿紅色晨衣。那一年她也是穿著紅衣,穿過樹林,跨過小溪,像輕風掠過帶露的草地。她奔跑著要去見他。看到了,她的情郎,正在前方不遠的麥田里,向著她來的方向,使勁地張望。

        猜你喜歡
        波伏娃薩特存在主義
        波伏娃的“戀愛腦”
        文學自由談(2023年5期)2024-01-17 12:59:23
        自因還是自為?*——薩特自因理論探究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6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薩特的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與改編述評
        波伏娃 羞澀的女權(quán)戰(zhàn)士
        時代人物(2016年5期)2016-06-22 08:32:30
        波伏娃
        博客天下(2015年4期)2015-09-15 14:49:00
        法國小花風鈴草
        女士(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7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義解讀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成人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一本一道vs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中文字幕hd|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97色综合| 一区二区特别黄色大片| 国产人妖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夜男人天堂|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女直播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一区a|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日本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二区在线| 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大全观看| 青青草骚视频在线观看|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址| 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国产av网站|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 毛片色片av色在线观看| 草逼短视频免费看m3u8|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