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文
加密貨幣,也稱為虛擬貨幣,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廣泛使用。非中央化的虛擬貨幣(加密貨幣)是分布式的、基于數學原則的、對等的、具有開放源代碼的虛擬貨幣,它們沒有中央管理者,也缺乏中央化的監(jiān)督和監(jiān)察。①Кoвaлёв Пётp Bиктopoич,Бepёзa Aлeкceй Hикoлaeвич.Hopмaтивнo-пpaвoвoe peгyлиpoвaниe кpиптoвaлют(?витyaльныx вaлют?),Moлoдoй yчёный .№8(142).C.235.目前存在的加密貨幣中使用最廣泛的就是比特幣(биткoйн②也即是英語中的bit-coin,бит來自作為信息單位的bit,кoйн來自貨幣coin。)。比特幣以其簡單易用、缺乏中央化的國家監(jiān)控、交易匿名性以及不與現(xiàn)有的任何國家貨幣相捆綁等優(yōu)點,而被大量用于支付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的商品、移動通訊服務費用、進行跨境匯款等。2013年比特幣開始在泰國被禁止。在美國,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而被認為應當進行適當方式的監(jiān)管。不同國家對于調控與確定虛擬貨幣的法律地位以及在本國境內加密貨幣實施交易的可能性等問題的態(tài)度也各不相同。
俄羅斯聯(lián)邦國家杜馬代表 A.Г.Aкcaкoв、И.Б.Дивинcкий、O.A.Hикoлaeв以及聯(lián)邦委員會成員H.A.Жypaвлeв,依照俄羅斯聯(lián)邦總統(tǒng)普京2017年10月21日第2132號令的委托,依據2017年10月10日就金融領域中使用數字技術問題會議的結果起草的③ПO(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俄羅斯聯(lián)邦法律《數字金融資產法(草案)》①O пpoeктe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 419059-7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于2018年3月20日正式提交國家杜馬審議。同時,在3月26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代表 B.B. Boлoдин 和 П.B.Кpaшeнинникoв向國家杜馬提交了《修改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第一、二和四部分》的聯(lián)邦法律草案(以下簡稱“數字權利法案”),試圖將數字權利、數字貨幣等規(guī)定納入民法典。
在此之前,就有俄羅斯學者提出在立法上調整加密貨幣的必要性,認為:“虛擬貨幣處在法律領域之外,實施使用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的交易和法律行為,在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將會對實施該類交易的人產生消極后果。虛擬貨幣在目前作為一種全球新金融技術創(chuàng)新,在其出現(xiàn)之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尚不存在對其的調整機制??紤]加密貨幣產生的社會關系的特點而設計其法律調整,會在諸多方面降低當前在法律領域之外使用虛擬貨幣有關的風險”,“首先必須進行虛擬貨幣的法律認定。在國際立法中和學術上都缺乏統(tǒng)一的關于加密貨幣的本質、其可能的調整,以及承認或者是消極地禁止正在產生的與使用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有關的社會關系的影響的一致觀點,因為在目前的確是存在著通過使用加密貨幣實施將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的交易的可能性?!雹讧琽вaлёв Пётp Bиктopoич,Бepёзa Aлeкceй Hикoлaeвич.Hopмaтивнo-пpaвoвoe peгyлиpoвaниe кpиптoвaлют(?витyaльныx вaлют?),Moлoдoй yчёный .№8(142).C.235.
立法理由書認為,“該法律草案符合歐亞經濟聯(lián)盟條約的規(guī)定,以及俄羅斯聯(lián)邦的其他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③ПO(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俄羅斯輿論認為,俄羅斯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第二個對合法使用區(qū)塊鏈技術實施司法管轄的國家④Cм. peдaкция жypнaлa ?Пpoмышлeннo-тopгoвoe ПPABO?:Дeкpeт ?O paзвитии цифpoвoй экoнoмики? vs пpoeкт poccийcкoгo зaкoнa, https: //ilex.by/news/ dekret-o-razvitii-tsifrovoj-ekonomiki-vs-proekt -rossijskogo-zakona/.。
根據立法理由書的描述:“該法草案的目的是,在立法上規(guī)定,在俄羅斯法律領域中,在目前最廣泛適用的使用包括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在內的數字金融技術創(chuàng)制和(或)發(fā)行的金融資產的定義,以及為俄羅斯法人和個體經營者,通過發(fā)行作為數字金融資產之一種的代幣途徑,為吸引投資創(chuàng)造法律條件?!雹萃ⅱ?。也就是說,該法的立法目的(也決定了其立法內容)主要是規(guī)定數字金融資產及其相關的定義,以及為融資目的而發(fā)行代幣創(chuàng)造法律條件。
按照俄羅斯國家杜馬正在審議的《數字金融資產法(草案)》⑥本文除有特別指明者外,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和直接引用的文本均為該法草案的相關規(guī)定。(以下簡稱“草案”),數字金融資產立法是要“調整數字金融資產的創(chuàng)設、發(fā)行、保管和流通時產生的關系,以及在行使智能契約的權利和履行其義務時產生的關系”(《草案》第1條)。
根據立法理由書,“為了實現(xiàn)所提出的目的,在法律草案中引入了包括加密貨幣和代幣的數字金融資產的定義,并在立法上規(guī)定了電子形式簽署的新的合同——智能契約,其所產生的債之履行通過使用數字金融技術實現(xiàn)。前述定義在一個(代幣)發(fā)行人和多個(加密貨幣)發(fā)行人/礦工的特征的基礎上,確定加密貨幣和代幣的關鍵差別,以及其發(fā)行的目的,同時規(guī)定,無論是加密貨幣,還是代幣均為財產。在此情況下,法律草案直接規(guī)定,數字金融資產不是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的法定支付手段。”①ПO(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也就是說,加密貨幣以及代幣(也稱令牌)在法律性質上屬于財產,在特定領域可以用作支付手段,但并非法律規(guī)定的法定支付手段?!按送?,法律草案還給出了諸如數字登記和數字交易的概念,并規(guī)定了從事新種類活動的法律基礎,例如,旨在創(chuàng)建加密貨幣或者取得以加密貨幣作為報酬的活動(礦工),以及確認在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中的數字登記的有效性的活動(驗證),即屬之?!雹谕ⅱ?。
根據《草案》第 2 條的規(guī)定,數字金融資產(Цифpoвoй финaнcoвый aктив),是指“使用加密設備創(chuàng)設的電子形式的財產”。數字金融資產包括“加密貨幣(кpиптoвaлютa)”和“代幣(тoкeн)”③Toкeн也有譯作令牌的,為了指稱更廣泛起見,筆者采用代幣的譯法。。
加密貨幣(Кpиптoвaлютa)是指,“由登記簿的參加者依照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在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中創(chuàng)設和登記的一種數字金融資產”。加密貨幣的取得與挖礦(Maйнинг)的概念緊密相連,即“意在創(chuàng)設加密貨幣或者以取得加密貨幣形式作為報酬的驗證活動”。與2017年12月21日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tǒng)簽署的第八號《數字經濟發(fā)展》總統(tǒng)令(以下簡稱“白俄羅斯數字經濟發(fā)展令”)將獨立的(無論是否以勞動合同或者民法合同吸引其他自然人參與)挖礦、取得和轉讓代幣(令牌)的活動不視為經營者活動不同,按照俄羅斯《數字金融資產法》草案的觀點,挖礦的行為可以被視為經營行為,即“挖礦,從事挖礦的人在三個月內連續(xù)超過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的能源使用限額時,視為經營者行為”。
而所謂的代幣是指“由法人或者個體經營者(發(fā)行人)為了融資而發(fā)行的,并在數字交易登記簿中登記的一種數字金融資產”,其目的是為吸引投資。
根據《草案》第2條,數字金融資產雖然屬于財產,但是并不是法定的支付手段,“數字金融資產在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不是法定支付手段”,也就是說,代幣可以兌換為其他財產,可以兌換任何商品,但不得用于支付工資、支付稅款等等。這一點與白俄羅斯數字經濟發(fā)展令不同,在白俄羅斯代幣可以兌換為白俄羅斯盧布、外匯、電子貨幣、代幣/加密貨幣。根據現(xiàn)有俄羅斯聯(lián)邦的貨幣立法,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并不是俄羅斯的貨幣,也不屬于外匯,尚不能進行儲蓄或者放置在俄羅斯信貸組織的賬戶上。加密貨幣和代幣具有貨幣替代物的性質,但是仍然不是法定支付手段,不能用作一般等價物。
俄羅斯立法者試圖以所有權和登記簿制度來規(guī)制數字金融資產,認為:“對該財產的所有權通過將數字登記載入數字交易登記簿的方式予以證明”。所謂的數字交易(Цифpoвaя тpaнзaкция),是指“意在創(chuàng)設、發(fā)行、流通數字金融資產的行為或系列行為”。數字交易要在數字交易登記簿中登記,數字交易登記簿(Peecтp цифpoвыx тpaнзaкций)意味著“在特定時點形成的數字登記的體系化數據庫”, 數字登記(Цифpoвaя зaпиcь)即“關于在數字交易登記簿中記載的數字金融資產信息”。
在加密貨幣中,通常使用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Pacпpeдeлeнный peecтp цифpoвыx тpaнзaкций),即“在依據保障所有登記簿使用者的同一性的既定算法基礎上,在所有登記簿參加者的所有載體上同時保存、創(chuàng)設和更新的、在特定時點形成的、體系化的數字交易數據庫”。所謂的數字交易登記簿參加者是指“依照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從事數字交易的人”。在這里還存在著一個驗證者(Baлидaтop)的角色,即“作為數字交易登記簿參加者,依照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從事數字交易登記簿中數字登記驗證活動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數字登記簿的驗證(Baлидaция цифpoвoй зaпиcи),是指“具有法律意義的、依照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規(guī)定的程序而進行的、確認數字登記簿中的數字登記的真實性的行為”。
與數字交易緊密相關的概念是智能契約(Cмapт-кoнтpaкт),“其權利和債之履行通過以自動程序在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中按照該合同規(guī)定的嚴格順序和在其規(guī)定的情勢到來時實施數字交易而實現(xiàn)的電子形式的合同”。其本質仍然為合同之一種,其特殊性不在于其是電子形式的合同,而在于其權利行使和債之履行的特殊方式,即通過在分布式數字交易登記簿中實施數字交易而實現(xiàn)。
根據該法的立法理由書,“法律草案規(guī)定了實施將代幣兌換為盧布或者外匯交易的可能性。在此情況下,其他數字金融資產的可兌換性,以及實施此類交易的程序和條件,將由俄羅斯銀行與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協(xié)商后規(guī)定?!雹堙監(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
所謂的代幣發(fā)行(выпycк тoкeнoв)是指“代幣發(fā)行人旨在向代幣購買者移轉代幣的系列行為”(《草案》第3條第1款)。根據立法理由書,“為了保障對非合格投資者的保護,法律草案賦予俄羅斯銀行(Бaнк Poccии)擁有對非合格投資者的人購買代幣的數額設立限制的權限” 。⑤同注①。根據該《草案》第3條第1款的規(guī)定,一種代幣只能有一個發(fā)行人。這就意味著,在俄羅斯任何法人和個體經營者都可以為了融資目的發(fā)行代幣,而不是限定于特定的主體。相比之下,《白俄羅斯數字經濟發(fā)展令》就規(guī)定只有作為法人的高技術園區(qū)居民才有權自主或者依照與高技術園區(qū)的其他居民的服務合同在白俄羅斯和境外創(chuàng)設和流通自己的代幣。此外,根據《草案》第3條第1 款的規(guī)定,不符合《有價證券市場法》規(guī)定的合格投資者(квaлифициpoвaнныe инвecтopы)資格的人在一次發(fā)行的框架內所可購買的代幣的最大數額由俄羅斯銀行規(guī)定。按照俄羅斯財政部的設想,非為合格投資者的人可以購買的代幣數額不得超過5萬盧布。
根據立法理由書,“在法律草案中,占據特殊地位的規(guī)定是,在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發(fā)行代幣程序的法律基礎的條文,在目前廣為人知的代幣就是初始代幣發(fā)售(ICO,Initial Token Offering)”,“法律草案的該條文規(guī)定了為進行代幣發(fā)行程序的系列行為,規(guī)定代幣發(fā)行應當依據公開要約進行,其資料構成由法律草案規(guī)定,并規(guī)定代幣發(fā)行人必須進行補充信息披露”。⑥同注①。
根據提案人的設想,代幣的發(fā)行程序由以下兩個階段構成:
第一階段,即公開要約階段。在該階段,“代幣發(fā)行人在電子信息通訊網絡——互聯(lián)網上公布投資備忘錄、包含購買其所發(fā)行的代幣的條件的要約(代幣發(fā)行公開要約,пyбличнaя oфepтa o выпycкe тoкeнoв),以及發(fā)行人規(guī)定的為發(fā)行代幣所必要的其他文件”(《草案》第 3 條第 2 款)。
第二階段,即締結合同階段。包括以智能契約方式締結旨在轉讓代幣以及其購買人支付代幣價款的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代幣發(fā)行公開要約應當包括必要的信息(草案第3條):1.發(fā)行人(如果存在的話)及其受益占有人的資料,即代幣發(fā)行人(如果存在的話)及其受益占有人的全稱、(如果存在的話)發(fā)行人及其受益占有人的所在地及其常設執(zhí)行機關的地址、發(fā)行人在“互聯(lián)網”上的官方網站;2.(在發(fā)行人自主登記代幣持有人權利的情況下)對向其交存的代幣發(fā)行公開要約和投資備忘錄副本履行保存活動的人的信息;3.購買所發(fā)行代幣的價格或者價格的確定方式;4.開始締結購買所發(fā)行代幣的合同的日期;5.發(fā)送對代幣發(fā)行的公開要約的承諾方式,包括發(fā)送承諾的期限,以及支付所購買的代幣價款的方式;6.有關依照《有價證券市場法》作為非合格投資者的人所可購買的代幣的最大限額的信息;7.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包括驗證數字交易的程序;8.關于開設用于保存所購買代幣的信息的數字錢包的程序,以及獲取數字交易登記簿的程序信息;9.發(fā)行人規(guī)定的其他資料。代幣發(fā)行的公開要約應當由履行作為發(fā)行人的法人的獨任執(zhí)行機關職能的人或者作為發(fā)行人的個體經營者的合格電子簽名簽署。
如果代幣持有人的權利登記是由發(fā)行人自主辦理,則發(fā)行人有義務將代幣發(fā)行的公開要約和投資備忘錄副本交由履行保管活動的人。
所謂的受益占有人是來自反洗錢法上的概念,即“最終直接或者間接(通過第三人)占有(在資本中擁有超過25%的多數股權)作為法人的客戶,或者有權利監(jiān)督客戶的行為的自然人”①Фeдepaльный зaкoн oт 07.08.2001 N 115-ФЗ (peд. oт 29.07.2017) ?O пpoтивoдeйcтвии лeгaлизaции (oтмывaнию) дoxoдoв,пoлyчeнныx пpecтyпным пyтeм, и финaнcиpoвaнию тeppopизмa? (c изм. и дoп., вcтyп. в cилy c 28.01.2018).。按照該法提案人的設想,該法的受益占有人的概念直接適用反洗錢法上的定義。
投資備忘錄(Инвecтициoнный мeмopaндyм)根據《草案》第 3條和第 4 條應當包括:1.發(fā)行人的信息:全稱和簡稱、創(chuàng)設的目的(在存在的情況下)、主要活動類型;2.發(fā)行人的股東(參與者)的信息,以及發(fā)行人的管理機關結構和權限的信息;3.代幣發(fā)行的基本目的和發(fā)行代幣所取得的資金使用方向,如果代幣發(fā)行是為了進行特定項目的融資,要給出該項目的描述,包括商業(yè)計劃書(如果存在的話)及其實施期限,以及有關項目執(zhí)行風險的信息;4.吸引投資的建議條件;5.賦予代幣持有人的權利和行使該權利的方式;6.發(fā)行人認為有必要在投資備忘錄中指出的其他信息。投資備忘錄應當由履行作為發(fā)行人的法人的獨任執(zhí)行機關的人或者作為經營者的個體經營者簽署,以此證明在備忘錄中的所有信息真實完整。
投資備忘錄、數字交易登記簿辦理規(guī)則,以及依照該法應當與代幣發(fā)行公開要約同時公布的其他文件,應當在不遲于代幣發(fā)行要約中指明的、開始締結旨在由代幣發(fā)行人將其移轉給占有人的合同之日前三個工作日公布。在代幣發(fā)行要約公布之前,所發(fā)行的代幣不得以使用廣告的任何方式和任何手段向潛在的購買人提供(《草案》第3條第5款)。
根據立法理由書,“為了降低數字金融資產占有人在實施前述交易時的風險,并保障遵守反對通過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和資助恐怖主義立法的要求,所有的交易都應當通過數字金融資產兌換業(yè)者進行,他們只能是依照俄羅斯聯(lián)邦立法設立,并從事1996年4月22日第39號聯(lián)邦法律《有價證券市場法》第3、4、5條規(guī)定類型活動的法人,或者是依照2011年11月21日第325號聯(lián)邦法律《有組織投標法》作為貿易組織者的法人”②ПO(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
按照俄羅斯立法者的設想,對于代幣的交易,引入了“數字金融資產交易業(yè)者”(Oпepaтop oбмeнa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oв)的概念,即“實施將代幣兌換為盧布或者外幣交易的法人”。該業(yè)者只能是依照俄羅斯聯(lián)邦立法設立并從事《有價證券市場法》規(guī)定的活動種類的法人,③Фeдepaльный зaкoн oт 22 aпpeля 1996 г. № 39-ФЗ ?O pынкe цeнныx бyмaг?.或者依照《有組織投標法》作為貿易組織者的法人④Фeдepaльный зaкoн oт 21 нoябpя 2011 г. № 325-ФЗ ?Oб opгaнизoвaнныx тopгax? .。也就是,擁有證券交易所許可證或者交易系統(tǒng)許可證的商品市場和(或)金融市場經紀商、外匯交易商等等。
根據該法案起草者的設想(參看該法《草案》第4條),數字金融資產占有人只能通過數字金融資產兌換業(yè)者,才有權實施將代幣兌換為盧布、外幣(инocтpaннaя вaлютa)的行為。其他可以在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實施的數字金融資產兌換交易,以及實施該類交易的程序和條件由俄羅斯中央銀行與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協(xié)商后規(guī)定。
根據立法理由書,“為了給保存和實施數字金融資產交易創(chuàng)造條件,法律草案引入了數字錢包的概念”①ПO(jiān)ЯCHИTEЛЬH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цифpoвыx финaнcoвыx aктивax?.。數字錢包(Цифpoвoй кoшeлeк)作為一種“得以保存數字登記信息的軟件技術手段”,“可以保障對數字交易登記簿的獲取”。
有學者在該法案提交之前就指出:“這可以降低與使用虛擬貨幣有關的風險,并防止使用虛擬貨幣將通過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和資助恐怖主義的后果”,“最好是規(guī)定比特幣交易的最大透明度,可以識別該類交易的客戶、其代理人、受益人和受益占有人,規(guī)定來自主管國家機關獲取加密貨幣交易有關信息的明確法律依據”②Кoвaлёв Пётp Bиктopoич,Бepёзa Aлeкceй Hикoлaeвич.Hopмaтивнo-пpaвoвoe peгyлиpoвaниe кpиптoвaлют(?витyaльныx вaлют?),Moлoдoй yчёный .№8(142).C.236-237.。依據該《草案》第4條,數字錢包只能在依照聯(lián)邦法律《反對將通過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法》對占有人實施識別程序后,由數字金融資產交易業(yè)者開立。數字錢包的開立、數字登記信息的保存、辦理、撤銷程序,以及對數字錢包保護的要求由俄羅斯聯(lián)邦中央銀行規(guī)定。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律草案中并沒有規(guī)定,是否將有關保守銀行秘密的立法規(guī)范適用于在使用加密貨幣特別是實施比特幣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關系,有俄羅斯學者提出不應當將有關保守銀行秘密的立法規(guī)范適用于該類關系,原因在于:“第一,加密貨幣沒有應用于銀行業(yè)實踐,而僅僅由私人公司和自然人作為私人資金使用。第二,加密貨幣在俄羅斯不是現(xiàn)金,也不是法定支付手段,將其認定為貨幣資金也是可疑的。加密貨幣不作為金錢替代物的流通,不受銀行立法和本國支付系統(tǒng)立法的調整。在起草調整加密貨幣流通規(guī)范性法案時,必須考慮到設立比特幣交易的可保密性是不可取的?!雹弁ⅱ?C.237.
對于該法律草案,有俄羅斯媒體評論指出:“在法律草案中,詳細規(guī)定了初始代幣發(fā)售(ICO)的程序,并簡化了加密平臺活動的準入。但是法律草案最具意義的一點應當是,在加密平臺空間的活動將會開放給所有經營主體。法律草案包含了一系列的限制,以排除將數字資產用于服務非法商業(yè)活動以及試圖使通過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和資助恐怖主義的可能性,即設定非合格投資者的代幣交易數額的門檻、數字錢包必須授權和透明。
提交國家杜馬的民法典修改草案(“數字權利法案”以下簡稱“草案”),在如下方面進行了修改:1.在關于民事權利客體的條款中,增加了關于數字權利的規(guī)定。根據該《草案》第1條,原法典第128條修改為“物(包括現(xiàn)金和文件化有價證券)、含財產權利(包括無體化貨幣資金、非文件化有價證券、數字權利)在內的其他財產”屬于民事權利客體。將數字權利作為其他財產予以規(guī)定;2.在民事權利客體分編的一般規(guī)定中,增加了專門的關于“數字權利”(第1411條)和“數字貨幣”(第1412條)的條款;3.在法律行為的一般規(guī)定(第160條)中增加了關于通過信號傳輸,包括在互聯(lián)網上填寫表格的形式表達自己意愿的書面形式的法律地位;4.在債法總則部分,在關于債之履行的一般規(guī)定(第309條)中增加關于債之自動化履行的條款即第2款,在金錢之債的貨幣條款中增加了數字貨幣的規(guī)定,即可以使用數字貨幣作為履行貨幣;5.在債法分則部分,在買賣合同部分第454條第4款中規(guī)定,可以將買賣合同的規(guī)定適用于數字權利的買賣;6.在零售買賣合同的形式(第493條)中做了修改,增加交付電子文件作為零售買賣合同以適當形式締結的規(guī)定;7.在商品公開要約(第494條)中增加了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公開要約的情形;8.在有償服務提供合同中增加了“提供信息交付服務合同”的規(guī)定;9.在知識產權法部分,修改了第1260條第2款第2段關于數據庫的定義,以適應大數據交易的需求。
根據該《草案》的立法理由書,該草案“以在民事立法中規(guī)定幾個關鍵條款為目的,在此基礎上俄羅斯立法者就能夠對電子通訊信息網絡中存在的新型經濟關系客體(日常生活中的代幣、加密貨幣等)市場進行調整,保障在數字環(huán)境下,實施和履行包括提供大數據(信息)交易在內的法律行為的條件”,“實際上,這些新型客體是由包括俄羅斯公民或者法人在內的電子通訊信息網絡的參加者創(chuàng)制和使用的,但是并不被俄羅斯立法所承認”,“草案的任務不是描述所謂的數字客體可以一般流轉的條件(如對創(chuàng)建這些客體或者組織流轉主體的要求),也不是規(guī)定其他的公法性規(guī)定,包括對保障相應流轉的安全性的要求。換句話說,草案所涵蓋的只是民法規(guī)范”,“與此同時,沒有這些規(guī)范,就甚至難以對‘數字客體’市場進行有限的調整。如果這種‘客體’沒有在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中予以規(guī)定,如果沒有規(guī)定這種實體在民事權利客體中的地位,如果沒有規(guī)定這種‘客體’是否可納入破產時的破產財團或者遺產,那就根本不可能通過指出有權擁有這些客體的人的范圍而實現(xiàn)對相應‘客體’的有限流轉”。
該草案在民事立法中引入了一個基本概念“數字權利”。在民法典中規(guī)定該范疇可以確保:1.數字權利在民事權利客體體系中的地位(《草案》第128條第1款);2.指明該客體的流轉能通過登記載入信息系統(tǒng)(新條款第1411條第2款);3.描述了客體的流通能力(oбopoтocпocoбнocть oбъeктa)(新條款第1411條第3款),包括直接允許其進行買賣(對《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第454條第4款的明確);4.向公民和法人就該客體實施的法律行為提供保護(新條款第1411條第5款)。
根據該草案的理由書的規(guī)定,“‘數字權利’作為新的法律擬制,其在本質上近似于有價證券,因此,將該權利推定理解為,證明對民事權利客體的權利的電子數據的總和(數字密碼、標符)。不言而喻,數字權利只能證明對物、其他財產、工作成果、提供服務、專屬權的權利”①Пoяcнитeльн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внeceнии измeнeний в чacти пepвyю, втopyю и чeтвepтyю Гpaждaнcкoгo кoдeкca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而且,“實現(xiàn)數字權利關系穩(wěn)定化的重要因素是,指明該類權利只能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被承認。這一點可以將對經濟而言重要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它們被稱為“代幣”,但不排除會出現(xiàn)新的)與對經濟而言不具有意義或者只具有較為有限意義的、次要的或者危險的內容(如會員卡獎勵(бoнycы пo кapтaм лoяльнocти)、網絡游戲虛擬物品(виpтyaльныe пpeдмeты в ceтeвыx игpax)等)區(qū)分開來”②同注①。。
對于數字權利的定義,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1款,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除了非物質利益之外,民事權利客體可以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非集中式信息系統(tǒng)中存在的電子數據的總和(數字密碼或者標符)證明之,條件是該信息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和技術設備能夠保障擁有唯一可獲取該數字密碼或者標符的人,在任何時候了解對相應民事權利客體的描述。前述數字密碼或者標符被承認為數字權利。
關于數字權利的主體認定,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2款第1段,擁有唯一可獲取本條第1款所稱的、能夠實施數字權利處分行為的數字密碼或標符的人,視為數字權利的擁有者。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數字權利的擁有者可以是擁有該唯一可以獲取的人,在登記記載中指明為該身份的其他人。
“創(chuàng)建數字權利、其適用范圍和流通特點將包含公法規(guī)范并由俄羅斯銀行、財政部、經濟發(fā)展部以及其他部委參與起草的聯(lián)邦法律規(guī)定。為了使得納入民法典中的‘數字權利’概念的定義能夠起作用,就需要在其他法律中規(guī)定諸如該權利如何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非集中化的信息系統(tǒng)(分布式登記簿)中存在的重要標準。為了實現(xiàn)這個任務,需要規(guī)定非集中化信息系統(tǒng)的特征,如2006年6月27日第149號‘關于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保護’的聯(lián)邦法律?!雹侑眔яcнитeльн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внeceнии измeнeний в чacти пepвyю, втopyю и чeтвepтyю Гpaждaнcкoгo кoдeкca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
對于以數字權利證明的民事權利客體的移轉,以及對其設定負擔或者處分限制,只能在將相關信息載入信息系統(tǒng)的條件下才能移轉、設定負擔或者處分限制。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2款第2段,對本條第1款中規(guī)定的民事權利客體權利的移轉,只能通過將數字權利移轉給取得者的信息載入信息系統(tǒng)的方式實現(xiàn)。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2款第3段,如果法律沒有不同規(guī)定,以數字權利證明其權利的民事權利客體的負擔或者處分限制,僅在將關于此類數字權利負擔或者處分限制的信息載入信息系統(tǒng)時產生。推定數字權利的取得者知道該負擔或者限制。
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3款,數字權利可以依據與由數字權利證明其權利的民事權利客體相同的條件(《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第129條)下,考慮本法典和其他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性從一個人轉讓或者移轉給另一個人。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4款,如果數字權利證明權利(請求),則該權利(請求)依照本條規(guī)定的程序移轉,但以公證形式實施的以及依照立法要求債務人同意的權利(請求)讓予情形除外。在此情況下,債務人無權援引缺乏債之依據或者債之依據無效而拒絕履行債務,也無權針對債權人以數字權利證明的請求提出在客體的描述中所沒有的抗辯。根據《草案》第1411條第5款,如果數字權利法律行為符合本法典和其他法律規(guī)定的要求,公民和組織的源自該法律行為的請求應當受司法保護。
該《草案》第1412條規(guī)定了數字貨幣制度。根據立法理由書的解釋,“草案引入‘數字貨幣’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加密貨幣),并規(guī)定一個主要規(guī)則——數字貨幣不是法定支付手段。但是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和條件下(也就是說在將來),數字貨幣可以由自然人和法人在受監(jiān)督的范圍內依照另外規(guī)定的程序作為支付手段(新條款第1412條第2款)”②同注①。。
根據第1412條第1款,在符合非集中化信息系統(tǒng)特征的信息系統(tǒng)中創(chuàng)建的、并由該系統(tǒng)的使用者進行支付而使用的、并非證明對任何民事權利客體權利的電子數據總和(數字密碼或者標符)可以被承認為數字貨幣。根據第1412條第2款,在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實施各種支付、劃賬、存款和匯款時不得強制接受數字貨幣,但在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下,數字貨幣可以由自然人和法人作為支付手段使用。
數字貨幣與數字權利的差別在于,“如果說數字權利在實質上給予某人某項請求的可能性,則數字貨幣并沒有給予這種可能性,它們并不是由黃金或者其他資產保障的。在該階段它只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創(chuàng)造的有條件的單位?!雹弁ⅱ?。根據第1412條第3款,在依照本條第2款數字貨幣可以作為支付手段的情況下,可以對數字貨幣的流通適用關于數字權利的規(guī)則(第1411條)?!盀榱嗣枋鰯底重泿湃绾危ㄔ诜梢?guī)定的情況下和范圍內)實現(xiàn)流通,在起草的《民法典草案》(數字權利案)第1412條中適用了一個著名的法律技術方法——數字權利的規(guī)則將會適用于數字貨幣。這意味著在信息系統(tǒng)中應當存在關于數字貨幣持有人的描述以及這些貨幣只能借助于登記從一個人移轉給另一個人。這種方法也使得可以將數字貨幣納入債務人的破產財團和遺產,但是應當明白,即使在法律中直接規(guī)定的情況下,這也僅是存在于強制實施將該客體的權利的新的擁有者進行登記的技術可能性時才有可能。”①Пoяcнитeльн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внeceнии измeнeний в чacти пepвyю, втopyю и чeтвepтyю Гpaждaнcкoгo кoдeкca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可以與外匯一樣在制定協(xié)議中的貨幣條款時使用”。②同注①。
為了便利化實施數字權利法律行為,將包括合同在內的法律行為的相關民法典規(guī)則(對民法典第 160、432、493、494條)進行了完善。
一個人借助于電子的或者其他類似技術設備(如通過信號傳送,包括通過填寫在互聯(lián)網中的表單)表達自己的意愿,將等同于普通的書面法律行為。這將為締結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智能契約”奠定基礎,也使得實施系列單方法律行為得以簡化。在以下情況下借助技術設備的意愿表達的情勢將成為遵守書面形式的條件:1.按照接受實施前述行為的意思表示的條件,為意愿表達而言即為已足的。如在互聯(lián)網網頁上,在信息系統(tǒng)中,包括在智能手機中安裝的軟件中,描述了點擊OK按鈕的條款,并且從這些條款中可以知道,對于完全的意思表示而言該點擊即為已足;2.從在相應活動領域中所形成的習慣可知,該類行為即為已足。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在現(xiàn)代世界上大部分意思表示都是(借助于點擊智能手機上的按鈕,借助于在臺式計算機上敲擊按鍵等)通過發(fā)送信號而實施的。所有這些行為在實質上都是具有法律意義的通知(民法典第1651條),但大部分都還是單方法律行為。③同注①。將所起草的修改納入《民法典》第160條將會助推民事權利主體在提供授權委托書、給予實施法律行為的同意、放棄合同等情況下的新的意愿表達方式。這將不僅會符合數字時代的挑戰(zhàn),也會符合大部分民事流轉參加者的呼聲。④同注①。
為了履行數字權利法律行為,在《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第309條中引入了一個唯一需要在法律中規(guī)定的規(guī)則——計算機軟件實施的法律行為履行事實,不得爭議(干擾軟件運作的情形除外)。⑤同注①。
在識別了系統(tǒng)中的使用者之后其進一步的行為服從組織網絡的計算機軟件的算法,而購買某種虛擬客體(數字權利)的人,在使用者協(xié)議規(guī)定的情形產生時,自動取得該客體。比如某人是擁有個性化編碼且保存在職業(yè)保管人處的一盒鉆石的數字權利的擁有者。在信息系統(tǒng)中,對該客體的法律行為可以自動履行,無需法律行為當事人的額外指示或其他的意思表示——賣主將會被劃掉數字權利,而買主會被劃掉貨幣,而且按照一般規(guī)則,不得對該扣劃行為提起爭議。實際上,旨在締結合同的意愿,在該法律行為也包括了旨在履行從該合同所產生之債的意愿。按照起草者的觀點,“對智能契約而言,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規(guī)范,對其他的該法律行為當事人關系的調整而言,現(xiàn)行民法典就非常合適了?!雹尥ⅱ?。
為了解決收集和處理大量的非個人信息(即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據)的問題,在民法典中引入了新的合同——“信息提供服務合同”(新的《民法典》條款第7831條),并擴展了數據庫的概念(修改了《民法典》第1260條第2款第2段)。①Пoяcнитeльнaя зaпиcкa к пpoeктy фeдepaльнoгo зaкoнa ?O внeceнии измeнeний в чacти пepвyю, втopyю и чeтвepтyю Гpaждaнcкoгo кoдeкca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
根據該《草案》第7831條,新增加的信息提供服務合同的特殊性在于“履行者根據合同有義務實施向訂購者提供特定信息的行為的合同(信息提供服務合同),可以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或者雙方承擔在特定期間內不得實施會導致信息被向第三人披露的行為的義務”。
根據理由書的解釋,“民法典新條款第7831條的任務不在于,使得僅僅在民法典中規(guī)定合同的名稱(使其成為有名合同)。必須直接解決法律行為當事人所面臨的經濟任務,體現(xiàn)他們的利益,即使得移轉給訂購者的信息不得為第三人所使用。眾所周知,消極內容之債在俄羅斯法律秩序中也是允許的(參看《民法典》第307條第1款)”。②同注①。
同時,由于《民法典》第1260條現(xiàn)有的內容,將數據庫定義為“材料的總和”,這個概念目前在解釋上極端受限,因而在草案中提出了更為一般性的概念,即“數據和信息的總和”。這種解決方案使得有可能將數據庫解釋為任何大規(guī)模信息的匯編,最終使得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第4部分規(guī)定的合同類型能夠適用于該類客體的關系之中。③同注①。
在筆者嘗試從民法的民事權利客體角度探討和研究數字金融資產這種新型民事權利客體時,感覺到了包括但不限于加密貨幣和代幣等在內的數字金融資產作為一種數字金融技術創(chuàng)新,具有較為復雜的技術特性,但這僅僅是數字金融資產的技術特性,從法律的角度而言,如何為數字金融資產的取得、持有、移轉提供法律基礎和降低相關交易風險的法律條件,才是立法者必須要關注的。俄羅斯立法草案所提出的包括數字交易、數字交易登記在內的數字金融資產交易登記與驗證制度、數字金融資產交易業(yè)者、代幣發(fā)行程序以及代幣購買限額等規(guī)定,以及數字金融資產立法與反洗錢立法、貨幣立法、銀行業(yè)立法等相關立法的協(xié)調配合,對于我國通過立法調整數字金融資產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俄羅斯通過關于數字權利的法案不僅規(guī)定了基礎性的調整數字權利和數字貨幣、締結和履行在所謂的數字環(huán)境下的法律行為的民法規(guī)范,而且也可以解決一系列其他的任務。特別是,對由于該類客體而產生的權利的司法保護,包括保護權利持有者免于濫用。將會消除目前存在的將這些客體投入到不受監(jiān)管的數字環(huán)境以及將其從追索中撤離,包括在破產的情況下,為了將通過犯罪途徑取得的收入合法化以及資助恐怖主義。將數字權利納入民事權利客體也會為建構對該類客體或者對創(chuàng)建和流通該類客體的活動進行征稅的規(guī)范體系奠定法律基礎。④同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