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珍
[摘要] 目的 探討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與胎兒預后的價值與作用。 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以及產婦是否產前采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將其分為應用治療的60例觀察組和未應用治療的30例對照組,同時又將應用治療的60例產婦依據不同使用劑量分為10 mg組與20 mg組,比較不同組別下產婦與圍產兒并發(fā)癥情況及1 min Apgar評分、5 min Apgar評分情況。 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前采用地塞米松,其產后血糖控制情況、子宮復舊情況均比未采用地塞米松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更好(P<0.05),而用藥觀察組的新生兒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胎兒窘迫、感染以及低血癥的情況也比未用藥的對照組新生兒更好(P<0.05)。在使用不同劑量的地塞米松對比上,10 mg組新生兒發(fā)生窘迫、低血糖情況的概率比使用20 mg的更高,(P<0.05),而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率更低,新生兒感染發(fā)生概率較為接近(P>0.05)。在1 min和5 min Apgar評分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10 mg組高于20 mg組(P<0.05)。結論 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的治療中采用短期小劑量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產婦和新生兒無近期的不良影響,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遠期的應用價值還有待研究。
[關鍵詞] 地塞米松;妊娠期糖尿??;圍產兒;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 R2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051-02
長期實踐研究中發(fā)現(xiàn)[1],在產科臨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產婦發(fā)生早產等并發(fā)癥以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概率更高,風險大增,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產婦采用糖皮質激素能夠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但卻很有可能引發(fā)急性高血糖癥等問題。為了探討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該研究現(xiàn)選擇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符合條件的90個病例,對比分析這些產婦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產婦中選出90例納入該研究,所有產婦均在產前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均為單胎,自愿配合研究活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其他嚴重系統(tǒng)疾病、重要臟器質變性疾病的患者。依據產婦是否采用產前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療將其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4~42歲之間,平均(31.8±2.1)歲,孕周在35~39周之間,平均為(37.1±0.3)周。對照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3~42歲,平均(31.5±2.2)歲,孕周范圍為36~40周,平均(37.5±0.3)周。再依據觀察組產婦地塞米松不同劑量分為10 mg組30例及20 mg組30例,10 mg組產婦年齡在24~41歲之間,平均(31.6±2.0)歲,孕周在35~39周之間,平均為(37.0±0.3)周。20 mg組產婦年齡范圍是24~42歲,孕周范圍是35~39周,平均是(37.1±0.3)周。所有分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數(shù)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產婦于產前采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治療,其中30例使用的總劑量為10 mg,其余30例使用總劑量為20 mg。使用方法: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 mg/20 g,1次/d。產婦血糖控制不滿意標準如下:空腹血糖超過5.1 mmol/L。產婦餐后2 h血糖至少有一項超過6.7 mmol/L。采用Apgar評分為新生兒統(tǒng)計1 min Apgar評分和5 min Apgar評分,詳細統(tǒng)計不同組別的產婦出現(xiàn)產后血糖控制不良、子宮復舊不良、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的情況以及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胎兒窘迫、新生兒感染、新生兒低血糖的情況。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與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由表1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及新生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比對照組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此外,觀察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及5 min Apgar評分為(8.3±0.6)分和(8.6±0.3)分,對照組新生兒的評分分別為(7.6±1.1)分和(7.9±1.0)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中10 mg組與20 mg組產婦與新生兒并發(fā)癥情況
由表2可知,10 mg組新生兒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胎兒窘迫和新生兒低血癥的情況明顯比20 mg組更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此外,10 mg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及5 min Apgar評分為(7.3±0.9)分和(8.1±0.5)分,20 mg組新生兒的評分分別為(7.3±1.0)分和(7.6±1.0)分,5 min Apgar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在1972年就有學者研究產前肌注糖皮質激素倍他米松治療和預防產科臨床糖尿病妊娠患者新生兒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意義[2],當前我國國內產科臨床上更多以地塞米松作為主要的藥物。具體操作過程為醫(yī)師為產婦終止妊娠前的48 h進行羊膜腔穿刺,對胎兒肺成熟度進行測定后注射10 mg/20 mg地塞米松,如果無法進行穿刺給藥,則一邊為產婦監(jiān)測血糖,一邊進行肌內注射。此外也有學者[3]更推崇產婦分娩前72 h進行使用,每天注射15 mg的劑量,共注射3次,或是采用產前靜脈注射,能夠有效預防產婦羊膜腔注射過程繁瑣的情況,也能避免出現(xiàn)不良后果,對藥物的吸收也有促進效果。
有學者研究中發(fā)現(xiàn)[4],采用的地塞米松既不會增加產婦產后的并發(fā)癥,也不會給新生兒患病帶來威脅,其可靠安全性得到驗證與證實,而且該藥物在應用小劑量與大劑量的不同情況下產生的效果也基本相同,所以應用中更提倡避免大劑量使用,不但能確保一定的療效,還能預防注射過多或過于頻繁而產生不良后果。
在新生兒1 min及5 min Apgar評分中反應了一定的復蘇效果,這與新生兒的預后有直接聯(lián)系,其中10 mg組比20 mg組更高,可能產生的原因包括地塞米松發(fā)揮抑制胎兒生長發(fā)育的作用,使其體重與內臟重量降低,因為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細胞分裂,也能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等內分泌功能,所以會降低應激性與免疫力。還有學者[5]發(fā)現(xiàn)皮質激素能夠延緩神經髓鞘的形成,而激素組小腦顆粒細胞線粒體功能降低,對腦組織抵抗缺血缺氧能力有一定影響。盡管研究的結果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但均表明了皮質激素作用機制的復雜性。因此,該研究中除應用了地塞米松的觀察組產婦與新生兒各項并發(fā)癥指標好于未使用的對照組情況外,在應用劑量方面其藥物的遠期近期效果還有待更深入的探討[6-7]。
綜上所述,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應用得到預期效果需要一定時間,筆者建議針對早產兒為產婦產前進行地塞米松治療的最佳時間需要控制在7~24 d,大量研究均顯示了24 h內應用該藥物依然能發(fā)揮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到24 h內應用地塞米松對新生兒窒息搶救的反應性,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母與圍產兒的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閆芳,孫瑜.地塞米松不同給藥途徑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5(7):58-60.
[2] 黃利川.地塞米松不同給藥途徑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8):66-67.
[3] 張曉露.采用不同方式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15,39(11):1227-1228.
[4] 楊宇,張玉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母兒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8,29(9):1495-1496.
[5] 李霞,閆芳.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不同給藥途徑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促胎肺成熟的作用及其對血糖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7):169-171.
[6] 鄒麗,高慧.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其圍產兒預后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 32(4):428-429.
[7] 溫美珠.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對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圍產兒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25-27.
(收稿日期: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