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艷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已經占主導地位,而關系到閱讀教學質量,最為講究的首推提問設計。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xiàn)狀,即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筆者根據(jù)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提問設計談幾點看法。
一、提問要誘發(fā)學生興趣,忌直貴曲
如果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過于淺顯,或過于簡單、容易,學生就可以幾乎不動腦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思維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xiàn)有邏輯思維的水準下,換換角度,換換說法,凡問必曲,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努力學好英語。因為問題設計時考慮到學生興趣,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fā)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二、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以完成教學任務
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jù)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通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思維在問題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終達到“能自己跳起來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學生在定勢范圍內連續(xù)思維。這種提問設計的程序應該說是合理的。
三、提問設計應有“度”
我們認為這個“度”必須是廣義的,它應該包括提問設計的難度、深度(鋪墊性設問)、亮度(講究感情色彩,抓住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新接受信息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打動學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問得集中,施行濃縮法,加大問題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問設計中的難易度的把握。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當然要注意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這要求我們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看準,要有眼光,要恰到好處。我們不能憑借主觀想象,想當然,推已及人,胸中無數(shù),而是要通過摸底調查,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如果提問太易,學生就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價值,教師也會失去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浪費教學時間;如果提問太難,學生不敢答,不能答,就會損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然,提問的難易適度還有兩個標準:(1)問題本身;(2)具體學生的素質。倘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又能夠想到這兩點,教學雙方必然會呈現(xiàn)如魚得水般的景象。比如教學《Thomas Edison》一課,我們可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從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實際出發(fā),利用有關提示,引導開啟學生求異思維,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提問設計要“巧”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qū)別。如此縱橫交織,就必須用多種提問方式來體現(xiàn)不同的教學功能,才能適應提問的運行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說,(1)要采用多種提問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選擇比較式、填充補續(xù)式、追蹤探因式、檢查整理式等。(2)要講究操作調控方式。要注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對象、提問的方式、答問的評價等。(3)要防止提問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問忌深、忌偏、忌全、忌淺、忌濫。(4)要講究提問的邏輯:問題要合理,問域要適度,概念要清楚,表達要明確,答案要未知。在英語教學中,提問設計的“巧”,越來越顯出其重要作用,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此法必須持之以恒。
五、提問要注意對學生回答的處理
有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教師,對于學生回答,不會不作出處理,不會不作出恰當?shù)脑u價,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省,不能松。當教師自己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必須肯定學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確,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確,或不夠正確,并指出原因。這樣做,就能使學生對掌握的知識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切忌對學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評價,甚至不作評價。不少青年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應引起足夠重視,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疏忽不得。
一般地說,教師應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待學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學生個別回答。學生答題后,教師應再恰當?shù)刂该渌麑W生,引導他們對這一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評價。這樣做,有利于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上來。如果原來指名的學生,仍然不能訂正、補充前一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再另換一個角度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并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取別人的發(fā)言,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作答,教師作概括、小結性的評價,以求得問題較全面、較透徹的解決。這樣做,才能加強學生對知識記憶的刺激,加深記憶印跡,學得扎實、全面。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多因子動態(tài)結構,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關系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必須充分重視。提問設計,作為閱讀教學的一個聚焦點,更應作全面的理論研究和反復的實踐探索。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是否恰當,是否真正發(fā)揮其重要作用,關鍵是教師必須做到既備課又備人,設計什么問題,層次深淺的安排,對“度”的把握,對“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來考慮。只有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對提問的角度、引導的方法、預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數(shù),作出合乎科學的設計,而不是隨心所欲,任意提問。以優(yōu)化提問設計為切入點,改革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執(zhí)一隅之見,求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