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娟 李永萍
【關鍵詞】濾泡型淋巴瘤;B細胞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2
濾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xiàn)L):是濾泡生發(fā)中心細胞來源的惰性B細胞腫瘤,我國FL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3%。
病例簡介
患者,男,42歲,因診斷濾泡型淋巴瘤1年余,隨診復查于2017年12月09日入院?;颊咴V2015年年初無明顯誘因先后發(fā)現(xiàn)頸部、雙側腋窩、雙側腹股溝、枕后多發(fā)性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最大者約為3*2cm,周圍皮膚無紅腫,未重視。后發(fā)現(xiàn)上述部位淋巴結進行性腫大,遂于2016年10月30日至當?shù)蒯t(yī)院檢查,血常規(guī)發(fā)現(xiàn)白細胞偏高(報告單未見,具體不詳),為進一步診治于2016年10月31日就診我科,行骨髓穿刺及淋巴結活檢提示濾泡型淋巴瘤IVA期。分別于2016年11月11日、12月06日、12月26日在我科行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600mg 靜滴d0+環(huán)磷酰胺針1400 mg d1靜滴+長春新堿針2mg d1靜推+表柔比星針110 mg d1靜滴+地塞米松針15 mg d1-5靜滴)化療,期間無特殊不適。2017年1月13日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活動后胸悶,入我科,診斷為(1)間質性肺炎;(2)I型呼衰。予萬古霉素抗感染治療后,癥狀好轉,行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射血分數(shù)為53%,活動后心率在100次/分以上,故2017年02月02日調整為R-COP方案(利妥昔單抗 600mg 靜滴d0+環(huán)磷酰胺針 1400mg d1 靜滴+長春地辛針5 mg d1靜推+地塞米松針15 mg d1-5靜滴)化療,2017年2月22日(末次化療)繼續(xù)予R-COP方案,同時予止吐、保肝、水化、堿化尿液等,后病情好轉出院。2017年03月患者因受涼后上呼吸道感染,至當?shù)匦l(wèi)生院行輸液治療頭孢拉定、氨溴索5天后病情好轉,但期間突感嗅覺完全喪失,未系統(tǒng)診治。2017年5月27日來我院復查,未發(fā)現(xiàn)病情特殊變化。院外期間因外傷后曾自行服用潑尼松50 mg bid d5。今為隨診復查來我院就診,門診以“濾泡型淋巴瘤”收住我科,此次發(fā)病以來,患者偶有盜汗,無畏寒、發(fā)熱,無心悸、胸悶,無腹脹、腹痛、腹瀉、黑便等不適。精神、飲食、睡眠可,二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颊咴\斷青光眼4年余,未治療。否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傷寒等傳染病史,否認輸血、中毒史。入院查體:生命在平穩(wěn),一般情況可。雙側腹股溝、雙側頸部、雙側腋下多發(fā)腫大淋巴結,質韌偏硬,邊界較清,略可活動,無壓痛。心肺腹無異常,肝脾未捫及。
2017年12月10日予羥基脲片2000 mg tid降細胞處理,同時予水化、堿化尿液、保肝、護胃等對癥支持處理。行骨髓細胞學檢查示目前骨髓粒系和紅系增生減低,成熟淋巴細胞占0.69。外送免疫分型提示成熟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故暫不考慮白血病,12月13日停用羥基脲,患者無不適。12月14日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黃綠色粘痰,伴發(fā)熱,最高體溫38.2℃,無畏寒、寒戰(zhàn),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考慮肺部感染可能,予哌拉西林鈉巴坦鈉2.25g q12h(12月15日~12月18日)抗感染治療,后分別于12月16日、19日復查血常規(guī)如圖所示。12月20日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討論
成人外周血白細胞>10×109/L為白細胞增多,常見原因為感染、類白血病反應、白血病及藥物等,此外惡性腫瘤導致外周血白細胞增多應予以重視,其原因可能為[1]:1、受腫瘤相關因子(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等)影響;2、惡性腫瘤壞死產(chǎn)物會破壞骨髓與外周血循環(huán)之間的屏障導致骨髓粒細胞進入外周血;3、惡性腫瘤的破壞性使得外周血粒細胞池釋放增多及清除減慢等。惡性腫瘤伴白細胞增多癥的患者,若無感染征象我們應考慮惡性腫瘤引起白細胞增多的可能,盡量避免濫用抗生素,謹防延誤腫瘤治療。
該患者最初白細胞高,后期出現(xiàn)感染體征,且予抗生素治療后病情好轉,但不能完全排外疾病本身引起白細胞增多。提示我們在以后的診療過程中,應該多方位、多層次、多系統(tǒng)綜合考慮,合理診療。
參考文獻
[1] 陳旭芳,王慧敏,韓 爽.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的臨床意義[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7,(9):611-613,61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