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
【摘要】目的 主要就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與分析。方法 就我院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82例急性心絞痛患者進行分組觀察。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有41例患者。對于對照組的治療中主要是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而觀察組則是進行常規(guī)藥物和氯吡格雷,同時外加綜合護理干預,隨后進行治療效果的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絞痛的內科治療中,應用氯吡格雷療效確切,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9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1
在臨床上,急性心絞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屬于急性冠心病動脈綜合征,為了探討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本文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絞痛患者共8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因此,本文就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主要是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的心血管內科收治的82例急性心絞痛患者;該些患者基本經過臨床癥狀結合心電圖檢查,確診為急性心絞痛。共52例男性患者和30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2-75歲年齡段之間,平均年齡(62.3±4.1)歲。采用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41例患者。
1.2 治療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主要使用β-受體阻滯劑、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使用劑量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而調整。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療,75 mg/d,連續(xù)治療4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心絞痛癥狀消失,且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部分癥狀得到了好轉,且心電圖的ST段的缺血性下降情況,出現了約為1毫米的回升。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心電圖無任何變化,或者有癥狀加劇的情況??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該兩組患者都有進行藥物治療??墒窃谂R床治療結果方面,卻是不同的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患者的臨床疾病癥狀得到了有效的緩解與改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觀察組的各項數據,與對照組相比較,可知其組間數據好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心絞痛,是臨床心血管內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患者如果患有該種疾病,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接受治療,避免病情的惡化,導致更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心肌梗死。目前,該疾病在臨床上,多使用藥物來進行控制治療。其中氯吡格雷,發(fā)揮著顯著的治療效果,該種藥物,屬于一種受體阻滯劑?;颊咴诜贸R?guī)治療藥物后,服用該藥物,可以促進藥物中含有的ADP受體阻滯劑,快速的與血小板中含有的同類型受體,進行有效的結合,最終阻止了纖維蛋白原,以及糖蛋白受體的相互融合,有效的抑制了患處血小板的活性,并且阻止了集聚,避免了血栓情況發(fā)生,改善了血液不通情況,因此治療心絞痛效果較好。但由于個體存在差異性,實際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氯毗格治療過程中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急性心絞痛時,具有明顯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用效果。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效率比對照組更高,這足以說明應用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絞痛的有效性。
總之,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在急性心絞痛患者心內科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行氯吡格雷藥物治療,能夠提升治療的臨床效果,同時能夠保證患者的治療結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不斷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凡靈.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33):150-151+179.
[2] 趙雙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5):161-16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