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xué)明
中國食品、菜品的豐富享譽世界,隨著央視記錄頻道的美食專題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推出,能吃而又會吃的“吃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有名的“吃貨”。據(jù)筆記所載,清代一些“吃貨”的軼事趣聞尤其引人注目,且看下面數(shù)例。
真的是“鐵嘴銅牙” 說到“吃貨”,最有名的當(dāng)數(shù)紀曉嵐了。電視劇稱他“鐵嘴銅牙”,是說他能言善辯,其實說起吃東西來,他更是名副其實的“鐵嘴銅牙”。記載中的紀氏是一個身材魁偉的粗壯漢子。在飲食方面,他與一般書生大異其趣,每天食肉竟達5 kg之多。與他同朝為官的協(xié)辦大學(xué)士英和曾看到了他吃飯的情形:到了吃飯時間,仆人捧上來烤肉一大缽,約有1 500 g左右,紀曉嵐一面與人說話一面大塊吃肉,不一會的時間,肉已吃完而吃飯的事也就結(jié)束了。平時的飲食中,紀曉嵐基本不吃米飯,面食或偶爾一吃,主要食物就是肉類。請客時,紀氏“肴饌亦精潔”,但作為主人的他只不過舉舉筷子請大家吃,而自己“只肉一盤,熬茶一壺耳”。紀氏飲食的另一特點就是平居之時,零食從不離口。他只要在家,案臺上必定擺滿各種干鮮果品和榛子、栗子之類,“時不住口”。一頓能吃數(shù)斤,一天能吃十?dāng)?shù)斤乃至數(shù)十斤。不過,在肉類中,也有他不吃的東西,那就是鴨子,他認為鴨子這東西,就是再好的廚子來做,也難免有腥穢之氣,難以下咽。
有折皺的肚皮 乾隆間當(dāng)過禮部尚書的曹秀先,曾被稱為“當(dāng)朝第一善啖”者,就是第一能吃的人。據(jù)說這位部長級的官員肚子很大,最奇怪的是肚皮上有不少折皺,他平日把這些折皺疊起來,用一根帶子束住,到吃飽時,再依次把這些折子放開來,就像能伸縮自如的大倉庫。那時,逢年過節(jié)時,宮中往往賜給大臣不少肉食,有些人知道老曹愛吃肉,就把得到的肉類轉(zhuǎn)贈給他,他也不客氣,都放到自己的轎子中,把整個轎倉都裝滿了?;丶业穆飞?,曹把羊腿等取來放在扶手上,用刀一片片地割著吃。一路走去,到回家時,轎倉中的肉也吃得差不多了。
“這次才吃了一個飽” 嘉慶、道光年間的名臣孫爾準,官至閩浙總督,在福建興利除弊,是個好官。他年輕時就身體肥胖,夏天怕熱,就用一口大缸貯滿井水,把自己浸入其中,以此降溫。他的食量說起來也很驚人,平時吃雞蛋饅頭超過100個。一次他到泉州閱兵,當(dāng)?shù)毓賳T給他準備了饅頭100個,花卷100個,加上一品鍋內(nèi)雙雞、雙鴨,他竟然風(fēng)卷殘云吃了個精光,過后高興地大發(fā)感慨:“我這次到兩個省閱兵,只有今天到了泉州才吃了一個飽?!?/p>
耄耋老人也能吃 咸豐年間有個叫壽于敏的老學(xué)究,在湯溪縣做個管教育的小官,身體特好,年過90歲了,還“視聽不衰”,也頗詼諧,喜歡跟人開開玩笑。由于年紀大了,一般府縣考試都不叫他去監(jiān)考。92歲那年,府學(xué)的考試忽然命令他去監(jiān)考,這位壽老師欣然前往,認認真真地在那監(jiān)考,堂上正坐一整天,連歪都沒歪一下。一次,兩個官員強邀他一同飲酒吃肉,他每喝一大杯酒,就吃一大塊肉,90多歲的老人竟然一口氣喝了30多杯。站起來笑道:“當(dāng)年孔夫子困于陳、蔡,餓得要死,我今天困于陳、蔡,飽得要死。古今真不相及也!”
吃肉時就像貓見老鼠 滿洲人達椿,乾隆后期任禮部尚書,由于不依附當(dāng)時權(quán)臣和,他的仕途并不順利,屢起屢仆。年輕時家里很窮,買不起好吃的,實在饞了就買四五斤牛肉來,略為煮一煮,大嚼一頓。當(dāng)了高官以后還是沒能去掉老習(xí)慣,仍然好吃肉,他平時挺斯文的,但見了有肉吃時,就像貓見了老鼠時一樣,喉中呼呼作響,弄得同席者都不敢下筷子。達椿當(dāng)官后,人們在他過生日時送來的肉不少,這一天,他只取燒鴨,切成方塊,放在簸箕中,拿手抓了來吃,自覺無比痛快。晚年時,有一次得了傷寒剛剛好,皇上問他還能不能吃肉,他自然是回答能吃的,于是皇上賞賜了不少肉食,不想他竟因吃多了大病而死。
驚人的食量 康熙時的大學(xué)士徐乾學(xué)食量驚人,當(dāng)時,官員們上朝,要早早地起床趕往宮中,那么吃飯的問題怎么辦呢?每日早朝,他要先吃上實心饅頭50個、黃雀50只、雞蛋50個、酒10壺,這樣下來,就能保證一整天不餓了。他在京中當(dāng)官數(shù)十年,論食量無人能與之對壘。這一年要退休回鄉(xiāng)了,他的門生弟子設(shè)宴為他餞行,想看看這位徐大人到底能吃多少。他們準備了一個銅人,徐每喝一杯,就倒同量的一杯到銅人的肚子里,其他菜肴也同樣。吃到后來,銅人肚子滿了,拿出去倒換了幾次了,而徐乾學(xué)仍然飲食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