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雨薇
鋼琴教學是一門融高度的藝術性、技術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復雜活動。近幾十年來,教育科學出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學說、新學派層出不窮,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教學法陸續(xù)問世。
在鋼琴教學日趨成為一種世界潮流的今天,各個學派在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鋼琴教材。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兩個方面有密切聯(lián)系:一方面是教學法,另一方面是教材。鋼琴教材的選擇與使用在整個鋼琴教學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
本論題正是針對這一現(xiàn)狀,以三種鋼琴基礎教材《拜厄》《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Op.599》《約翰·湯普森現(xiàn)代鋼琴教程》為研究對象,從多層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與研究,系統(tǒng)地歸納了三種教材的特點,指出了各自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客觀地評價了它們在鋼琴藝術史上的地位以及在鋼琴教學實踐中的價值,論述了現(xiàn)代鋼琴基礎教材及教學法的發(fā)展,并對這些基礎教材在基礎鋼琴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問題做了些簡淺的解剖與評析,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與建議,希望為鋼琴教學的發(fā)展略盡綿薄之力。
早期的鋼琴教育發(fā)展時期,曾出現(xiàn)過一些較為經(jīng)典的鋼琴基礎教材,其主要代表有:JS.巴赫的《初級鋼琴曲集》和車爾尼的一些簡易練習曲集。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鋼琴的制作工藝和鋼琴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極大提高和創(chuàng)新。原本師徒相承式的口耳相傳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鋼琴教學的需要,社會急需一種系統(tǒng)完備的鋼琴教學方式。于是,以拜爾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如德國的高勒、雷伯特和斯達克等,就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和編寫一些特定的練習曲并制成課本,早期的鋼琴基礎教材就這樣誕生了。但音區(qū)及兩手的音域都有限定,也比較簡單。隨著鋼琴教育的發(fā)展,這些早期的教材在教學中也漸漸曝露出自身的缺點與局限性,多數(shù)練習缺乏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兒童在學習中不免會感到枯燥無趣。在此之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許多以本國的民歌、童謠為素材的鋼琴基礎教材,琴童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如美國湯普森的《現(xiàn)代鋼琴教程》就是很好的代表。此時,增加生動有趣、淺顯易談的樂曲,減少枯燥的機械練習,編寫富有趣味性的教材,成了這個時期鋼琴基礎教材的整體趨勢。
隨著鋼琴教育的發(fā)展和各種鋼琴教學法的的運用,各國也陸續(xù)編寫了適合本國國情和鋼琴教育背景的新教材。
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拜厄在編寫《拜厄鋼琴基礎教程》時,正是德國古典樂派最興盛時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時代。拜爾不僅是鋼琴家,也是鋼琴作曲家、編曲家,《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音樂入門知識;第二部分是一些觸鍵的準備練習;第三部分從第12首到第109首,是技巧漸進的雙手練習,這一部分也是本教材的主要部分。
《車爾尼鋼琴初級教程》(Elementary Course for Beginners)是練習車爾尼系列鋼琴練習曲的入門書。在學習《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之前應先通過《拜爾》或其他的鋼琴入門教材的訓練。其內容特點與《拜爾》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基本上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術訓練為主。與前者相比,進一步加強了初級初級階段的各種技能和技巧的訓練。主要是在各種觸鍵方法上、在準確理解和運用各種表情記號上,以及對調性變化的理解核對音色變化的辨別力上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湯普森現(xiàn)代鋼琴教程》俗稱大湯普森,共五冊,前三冊以基礎教學為主。這套教程的特點是以音樂名作為基礎,進行簡易改編,每首樂曲具有標題及特別技巧的說明,對于初學者來說增添了不少興趣。此外一部分樂曲附有歌詞和相關插圖。湯普森在編完此教材后又為更年幼的孩子們編寫了一套教材,共六冊,俗稱小湯普森,其特點與大湯普森類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湯普森安排的淺顯一些。此套教材很適合與《車爾尼鋼琴初級教程Op.599》搭配來進行教學。
隨著鋼琴教學的發(fā)展,鋼琴教材和曲目也愈來愈豐富多樣,鋼琴基礎教材不僅在種類上日見繁多,而且在編排方式上也日趨新穎。各國都在傳統(tǒng)教材的基礎上,競相編寫適合本國鋼琴教育特點的初級教材,把完善初級教材視為發(fā)展鋼琴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據(jù)統(tǒng)計,美國平均每三個月就有一套新的入門教材出現(xiàn)。這些日趨豐富的初級教材在編寫方面大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教學觀念科學新穎;教學內容豐富有趣;進度安排合理有序;適用范圍廣泛。
任何教材都只有付諸于教學實踐才有意義,因而這就要求教材最終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以往的有些教材由于本民族的色彩過于濃厚而影響了教材的推廣,如法國鋼琴家、教育家韋爾德寫的《門前的玫瑰》,雖然教材本身極其優(yōu)秀,但是法國童謠色彩過于強烈,對于東方的兒童并不適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材的推廣受到了局限。
鋼琴教學是一門融高度的藝術性、技術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學問。20世紀鋼琴藝術和教育科學的迅速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鋼琴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發(fā)展。各個鋼琴學派不僅積極吸取、借鑒其他學派中有益的東西,在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揚本學派的彈奏技巧、演奏風格、審美觀念以及所遵循的美學傳統(tǒng)等,而且學習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使各自的教學體系得到不斷的完善。隨著21世紀這個文化多元化世紀的到來,全球的文化呈現(xiàn)出互融、互補的趨勢。各國的鋼琴教育已不再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不斷追尋、探索和總結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得各種新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應運而生。鋼琴教學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模式趨于多樣化。
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像數(shù)學中“1+1=2”那樣具有唯一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不只要給學生講解音樂處理,還要糾正彈奏動作,訓練他們的各種彈奏技巧。這些問題通常容易出現(xiàn)在樂曲的各個段落,如果每個地方老師都要依次糾正訓練,還要兼顧音樂形象,那么老師的講解就會煩瑣、費時,而且學生也不易理解,不擅抓住彈奏方法和彈奏的規(guī)律,造成彈奏效果顧此失彼。
作為現(xiàn)代鋼琴教育,鋼琴教學講究頭腦訓練,老師和學生都要明白問題出在哪里,怎樣糾正,最終要達到什么目的。在《哈農》的具體運用中,根據(jù)音樂形象將更豐富的觸鍵方法作恰當微調,道理就好比車間生產機器,如先生產出機器需要的各種零件達到半成品狀態(tài),那最后的準備工作只需要將零部件加工處理,即得成品。在彈奏技巧運用于樂曲中,這種運用方式就相當于是零件的組裝過程。
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在實際彈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彈奏中的音斷、音跳;對聲音粘連的分析;均勻訓練;速度訓練;關于連奏。
鋼琴發(fā)展到今天,其作品瀚如大海,每個人能彈奏的也只能是蒼海一粟。作為鋼琴教育者,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在每首作品中去糾正學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唯一能做的就是洞悉演奏規(guī)律,幫助學生分析、明白彈奏技巧,改善他們的彈奏水平和能力,引導學生投入到主動、自覺、有目的的學習中去??傊?,在變化和不規(guī)則中找到普遍規(guī)律是鋼琴教學的一個重大思路。而現(xiàn)代音樂教學的精髓不在演奏者練習曲目的多少,也不在其手指的機械運動,而應是在實際學習中,如何更好地運用頭腦、冷靜分析、找到恰當?shù)那腥朦c對癥下藥才是鋼琴教育有針對性教學的重要問題。
鋼琴基礎教材在鋼琴教學活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本好的基礎教,不僅能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各種演奏技巧,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和理解力,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西方的鋼琴教學經(jīng)過近三百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而我國的鋼琴教學起步較晚,且?guī)资陙砘旧弦匝匾u西方的鋼琴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為主,迄今仍未形成適合國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為了適應21世紀世界鋼琴藝術的發(fā)展潮流,我們不僅應該學習世界優(yōu)秀的鋼琴文化,吸取國外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更應該積極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傳統(tǒng),創(chuàng)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促進中國民族鋼琴學派的創(chuàng)立和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
[1]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北京: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3]葛德月.朱工一鋼琴教學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4]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5]斯波索賓(蘇).曲式學[M].張洪模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6]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