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香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第二中學 云南大理 672400
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要求教師能夠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尋找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及質量的方法,同時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而學習興趣是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切入口,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探索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途徑。
學生的參與度實際上就是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程度,能夠有效判斷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已經得到有效發(fā)揮。一般而言,這一參與度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意味著這一指標代表的是全部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參與情況[1]。一直以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不變的追求,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有效獲得知識及技能,并且樹立起對課堂知識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并培養(yǎng)其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愿意去學習知識,并且主動學習知識,甚至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技巧。由此可見,學生理所當然的是課堂的主體部分,要求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學”,尤其是這一“學”要突顯出主動性。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般會建立在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在一定的學習興趣之下,學生產生了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才會在探索欲望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
預習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探索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重要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尤其是課堂是解決學生在自主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的重要場所,要求教師要重視通過預習激趣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在染色體方面的教學中,學生可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調用自己對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遺傳定律等等舊知識,去自主探索“染色體大小與形態(tài)之間存在差異”的這一重難點知識。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之中高效地完成任務,同時又保證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借助高倍顯微鏡之下人類染色體的相關圖片來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對染色體的認識,并將其與雄性果蠅的體細胞染色體展開對比與分析,促使學生產生更濃的探究欲望,進而主動參與進來,獲取更多的新知識,這也就達到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目的。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激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可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探索有效的導入方法,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者社會熱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與生活元素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激趣策略,比如在“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大頭娃娃事件。蛋白質是所有生命活動的重要體現(xiàn)者,在細胞的生物大分子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大頭娃娃事件中,“大頭娃娃”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奶粉中缺少了嬰兒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蛋白質所致。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學生能夠感受到生物知識在身邊生活中的重要性,利于起到良好的激趣作用,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創(chuàng)設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情境創(chuàng)設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作用,能夠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等方面尋找到一個有效的聯(lián)結點[2]。比如在“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這一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班級管理和班委分工的情境,使其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這一學習情境之中,讓學生明白每個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各物質都需要通過一定的分工合作才可以維持一個生命體的正常運行。當學生真正走進情境之中,即是參與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是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體現(xiàn)。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興趣較低、課堂參與度較低的“雙低”問題,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聯(lián)系,達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