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小剛
(長治學院 體育系,山西 長治 046011)
功能動作的實現(xiàn)和競技能力的發(fā)揮,依賴于相關肌肉充分發(fā)揮功能以及這些肌肉發(fā)力的速度。技術運用過程中,由于肌肉發(fā)力和功率輸出不合理致使反應速度、變向速度緩慢,造成能量泄露,發(fā)力不充分及功率輸出慢,爆發(fā)力差影響技術動作質(zhì)量,使運動損傷概率增大。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是指提升爆發(fā)力的訓練,是專項運動的基礎,主要通過預先拉長的肌肉、反向運動、助力運動等方式,利用肌肉和肌腱的彈性勢能以及牽張反射,實現(xiàn)更加快速有力的向心運動。[1]
理論基礎和核心是拉長——收縮周期。結合了力學和神經(jīng)生理學機制,拉長——收縮周期包含了在短時間內(nèi)增加肌肉募集的反射刺激以及串聯(lián)彈性組分的能量儲存,包括三個階段:主動肌的前負荷階段;位于離心階段和向心階段之間的過渡階段;向心收縮。
羽毛球運動需要良好的體能基礎,現(xiàn)今賽制攻防節(jié)奏轉換快,比賽強度大,對抗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訓練方式更加科學合理,融入新的訓練理念,增強爆發(fā)力訓練,將爆發(fā)力訓練列為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羽毛球很多技術動作伴隨著快速啟動和急停,步法移動速度,急停變速變向能力及擊球力量等都是爆發(fā)力的體現(xiàn)。爆發(fā)力訓練尤為重要,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可以有效提升爆發(fā)力水平,從而提高專項運動能力。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按照身體部位分為上肢練習、下肢練習和軀干練習。上肢的快速伸縮復合練習如跪姿胸前傳實心球等,下肢的快速伸縮復合練習比如單腳跳、雙腳跳、交換跳等,軀干的快速伸縮復合練習比如俄羅斯旋轉拋接藥球、持杠鈴片兩頭起等練習動作。三種練習中,下肢的快速伸縮復合練習比較普遍,三種跳躍方式是從穩(wěn)定的站立基礎逐漸過渡到不穩(wěn)定的過程,形成一定的難易進階序列。在跳躍方向上,分為縱向、橫向和旋轉三類,難易程度也逐漸增加。在跳躍形式上,有無反向式、有反向式和雙接觸式。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影響肌肉發(fā)力和功率輸出效率,通過增強肌肉關節(jié)力量的快速傳遞,增強動作產(chǎn)生的爆發(fā)力,提升專項運動能力??焖偕炜s復合訓練可以較好的提高羽毛球愛好者神經(jīng)的支配能力,變換肌肉的收縮力量,提高爆發(fā)力和肌肉力量。羽毛球步法的急停急起,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快速變向能力,力的速度收縮舒張變快,爆發(fā)力增強。[2]
在運動動作完成過程中,若肌肉關節(jié)發(fā)力方式不合理,肌肉負荷拉伸緩慢不充分,自身功能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部分能量在其他地方泄露消耗,技術動作完成中做功不充分,動作速度降低,反應速度放慢,快速伸縮能力下降,從而降低專項運動能力。由于技術動作的不穩(wěn)定,不合理的收縮方式會加大傷病發(fā)生的概率。所以為了提升專項運動能力,減少能量泄露,需要進行快速伸縮復合進行訓練,逐步增加機體適應性,進而有效的避免能量系統(tǒng)給的泄露,提升動作做功的有效性。
依據(jù)羽毛球步法要求,結合該項目特點設計相應下肢訓練計劃。設計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與設計抗阻力量、速度訓練一樣,包括準備活動、練習動作等內(nèi)容,需要對練習動作的強度、負荷、頻率和時間間隔等進行合理設定。其訓練目的是通過增強下肢肌肉的儲存的彈性勢能,增強下肢以及軀干力量,身體核心區(qū)域穩(wěn)定性增強,提高下肢動作的爆發(fā)力,技術動作完成更加協(xié)調(diào)合理。具體跳躍動作要求在起跳時配合協(xié)調(diào)有力的擺臂動作,保持良好的雙腿空中姿態(tài),落地時,膝關節(jié)不要內(nèi)扣、不要超過腳尖,保持背部平直、腹部收緊,縮短腳與地面的接觸時間,通過屈髖屈膝來緩沖落地時地面對身體的沖擊力。
分為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縱向雙腳跳和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橫向雙腳跳,縱向以跳箱為例,橫向以欄架為例。
(1)無反向式縱向(橫向)雙腳跳準備姿勢:雙腳運動姿站立,面向跳箱(站于欄架一側),雙臂微屈于髖部兩側,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無反向式縱向(橫向)雙腳跳動作步驟:雙臂向上快速擺起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雙腳蹬離地面,向前跳上跳箱(跳過欄架);跳上跳箱時(跳過欄架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雙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2)有反向式縱向(橫向)雙腳跳準備姿勢:雙腳直立姿站立,面向跳箱(站于欄架一側),雙臂伸直舉過頭頂,保持掌心相對,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青組會學術論文交流內(nèi)容涉及神經(jīng)生物、腫瘤生物、生殖、干細胞、胚胎發(fā)育等等,涵蓋面廣,內(nèi)容豐富。研究內(nèi)容新穎,研究方法先進,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到動物水平,以及臨床標本,緊跟國際前沿,并緊密結合臨床。分組討論會場上學術交流氣氛熱烈而祥和,大家暢所欲言,又相互尊重。經(jīng)過專家組評議,從42位報告者中評選出8名優(yōu)秀論文獎。
有反向式縱向(橫向)雙腳跳動作步驟:快速伸髖伸膝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而后向上快速擺起,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雙腳蹬離地面,向前跳上跳箱(跳過欄架);跳上跳箱時(或跳過欄架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雙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3)雙接觸式縱向(橫向)雙腳跳準備姿勢:單腳直立姿(雙腳運動姿)站立于跳箱上,面向另一個跳箱(側向欄架),雙臂自然垂于體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雙接觸式縱向(橫向)雙腳跳動作步驟:向前邁出右腳,自然下落(側向跳下跳箱),落地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雙腳前腳掌著地,腳后跟略微離開地面,做好快速起跳的準備;落地后,雙臂向上快速擺動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雙腳蹬離地面,向前跳上跳箱(跳過欄架);跳上另一個跳箱時(第二次落地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雙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每次訓練負荷量根據(jù)訓練經(jīng)驗安排實施,建議初級10-20次,中級20-30次,高級30-40次,訓練頻率建議每周2-4次,每次10-15分鐘;動作數(shù)目2-3個動作;訓練組數(shù)5-8組,每組3-6次;組間間歇1-3分鐘;每天25-50次,每周不超過120次??傊?,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要采用適宜的訓練量與強度。
分為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縱向單腳跳和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橫向單腳跳,縱向以跳箱為例,橫向以欄架為例。
(1)無反向式縱向(橫向)單腳跳準備姿勢:單腳運動姿站立,面向跳箱(站于欄架一側),另一側腿抬離地面,雙臂微屈于髖部兩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無反向式縱向(橫向)單腳跳動作步驟:雙臂向上快速擺起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蹬離地面,向前跳上跳箱(側向跳上跳箱∕跳過欄架);跳上跳箱時(跳過欄架時),起跳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同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2)有反向式縱向(橫向)單腳跳準備姿勢:單腳直立姿站立,面向跳箱(站于欄架一側),另一側腿抬離地面,雙臂伸直舉過頭頂,保持掌心相對,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有反向式縱向(橫向)單腳跳動作步驟: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而后向上快速擺起,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蹬離地面,向前跳上跳箱(側向跳上跳箱∕跳過欄架);跳上跳箱時(跳過欄架時),起跳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同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3)雙接觸式縱向(橫向)單腳跳準備姿勢:單腳直立姿站立于跳箱上,面向欄架(側向欄架),雙臂自然垂于體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雙接觸式縱向(橫向)單腳跳動作步驟:向前邁出右腳,自然下落(側向跳下跳箱),落地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雙腳前腳掌著地,腳后跟略微離開地面,做好快速起跳的準備;落地后,雙臂向上快速擺動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蹬離地面,跳過欄架;第二次落地時,起跳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同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分為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縱向交換跳和無反向式、有反向式、雙接觸式橫向交換跳,縱向以跳箱為例,橫向以欄架為例。
(1)無反向式縱向(橫向)交換跳準備姿勢:單腳運動姿站立,另一側腿抬離地面,雙臂微屈于髖部兩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無反向式縱向(橫向)交換跳動作步驟:雙臂向上快速擺起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蹬離地面,向前(向身體一側)跳躍;落地時,另一側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異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2)有反向式縱向(橫向)交換跳準備姿勢:單腳直立姿站立,另一側腿抬離地面,雙臂伸直舉過頭頂,保持掌心相對,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有反向式縱向(橫向)交換跳動作步驟: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而后向上快速擺起,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蹬離地面,向前跳躍;落地時,另一側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異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3)雙接觸式縱向(橫向)交換跳準備姿勢:單腳直立姿(運動姿)站立于跳箱上,面向(側向)欄架,雙臂自然垂于體側,背部平直,腹部收緊。
雙接觸式縱向(橫向)交換跳動作步驟:向前邁出右腳,自然下落(側向跳下跳箱),落地時,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向下快速擺動至髖部兩側,起跳腳前腳掌著地,腳后跟略微離開地面,做好快速起跳的準備;落地后,雙臂向上快速擺動的同時,以手臂帶動身體快速伸髖伸膝,起跳腳腳蹬離地面,跳過欄架;第二次落地時,另一側腳著地,屈髖屈膝落地緩沖的同時雙臂下擺至髖部兩側,呈異側單腳運動姿站立,保持1-2秒。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可以有效提高羽毛球愛好者的爆發(fā)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縮的能力。羽毛球各種技術動作所需的移動能力與變速能力都以較強的爆發(fā)力為基礎,重視爆發(fā)力的訓練將有助于專項技術能力的提高,科學合理的技術動作將會減少運動傷病的發(fā)生,提高運動壽命。所以在日后的羽毛球訓練中要重視對快速伸縮復合練習的訓練。結合羽毛球愛好者實際情況,根據(jù)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計劃,較好實施身體功能訓練,逐步提高其競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