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軍 龍再菊
慢性便秘為臨床常見的胃腸功能疾病。隨著生活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壓力也不斷增大,慢性便秘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疾病。由于排便次數(shù)減少,個體體內(nèi)堆積大量毒素,容易導致色斑、口臭、腸胃不適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慢性便秘的病因復雜,病程時間長,發(fā)病率高,一些患者由于持續(xù)的便秘癥狀而加重病情[1-2]。傳統(tǒng)治療多采用瀉藥、潤腸藥等,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現(xiàn)藥物依賴。伊托必利是新型胃腸動力藥物,對于改善惡心嘔吐、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筆者為探究伊托必利治療慢性便秘的療效,特選取65例便秘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慢性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過確診,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3],明確研究目的,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均經(jīng)過鋇灌腸、結(jié)腸鏡等檢查,無器質(zhì)性原因引起的便秘;排除伊托必利藥物過敏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等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在試驗前1周停止使用其他種類的胃腸促動力藥物。65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39例,年齡15~78歲,平均(44±11)歲。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伊托必利進行治療,每日三餐前30 min服用1次,50 mg/次,連續(xù)服用 2周,觀察記錄患者的臨床指標和各項癥狀變化情況。胃腸傳輸時間通過鋇條排出情況和分布情況來計算,患者早餐時服用20枚鋇條,鋇條不透X光,分別在48 h后和72 h后拍片觀察。鋇條的殘留率是72 h后患者腸內(nèi)殘留的鋇條量占總攝入物的比重。采用多道胃腸功能消化道檢測儀測量肛門直腸測壓和直腸感覺,檢查前患者首先排空糞便,然后經(jīng)肛門將測壓導管插入,直至括約肌高壓帶,記錄括約肌的長度和靜息壓、排便時括約肌壓力的變化、用力緊縮肛門時括約肌的變化。檢測肛門直腸抑制反射時,向氣囊注氣,10 ml/次,記錄直腸感覺功能指標,腸順應性、初次排便感覺閥值、排便窘迫閥值。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將65例慢性便秘患者進行分型,慢傳輸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TC)三種,分別觀察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
1.3 評價標準對STC、OOC和MTC患者的的癥狀進行評分,包括排便困難、大便性狀、排便頻率、排便時間[4]。排便困難0~3分,沒有困難0分,輕度困難1分,中度困難2分,重度困難3分;大便性狀根據(jù)Bristol分型進行評分,0~3分;排便頻率0~3分,2 d和低于2 d內(nèi)排便1次0分,3 d排便1次1分,4 d排便1次2分,5 d及以上排便1次3分;排便時間0~3分,10 min以內(nèi)0分,10~15 min為1分,15~30 min為2分,30 min以上為3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調(diào)查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的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腸傳輸時間和平均鋇條殘留率比較患者服用伊托必利治療后胃腸傳輸時間明顯比治療前短,治療后的平均鋇條殘留率也比治療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5例便秘患者治療前后胃腸傳輸時間和平均鋇條殘留率比較(±s)
表1 65例便秘患者治療前后胃腸傳輸時間和平均鋇條殘留率比較(±s)
治療時間 胃腸傳輸時間(h) 平均鋇條殘留率(%)治療前 49.07±10.23 69.72±0.75治療后 33.21±10.14 42.50±0.33 t值 5.468 5.327 P值 0.001 0.001
2.2 肛管直腸壓力和直腸感覺閥值比較所有患者采用伊托必利治療后,和治療前的肛管直腸壓力、直腸感覺閥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65例便秘患者治療前后肛管直腸壓力和直腸感覺閥值比較(mmHg,±s)
表2 65例便秘患者治療前后肛管直腸壓力和直腸感覺閥值比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治療時間 肛管靜息壓 直腸靜息壓 肛管自主最大收縮壓肛管直腸壓力治療前 49.5±3.6 7.7±0.8 169.5±15.9治療后 51.3±3.7 7.8±0.6 170.6±15.8 t值 1.023 0.258 1.152 P值 0.103 0.124 0.087治療時間 腸順應性 排便窘迫閥值 初次排便感覺閥值直腸感覺閥值治療前 34.7±12.5 255±57 172±60治療后 35.3±13.2 250±58 170±57 t值 1.003 1.236 0.359 P值 0.069 0.076 0.092
2.3 分型治療癥狀評分比較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將65例慢性便秘患者進行分型,STC患者23例、OOC患者22例和MTC患者20例。STC患者治療后排便困難、大便性狀、排便頻率、排便時間評分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OC患者治療后和治療前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TC患者治療后的排便頻率評分優(yōu)于治療前(P<0.05),而其他癥狀評分沒有顯著變化(P>0.05)。見表3-5。
隨著飲食結(jié)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便秘已嚴重影響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北京、西安等地區(qū)慢性便秘發(fā)病率在6.1%~9.2%,且在結(jié)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癡呆等疾病的發(fā)生中有重要作用,部分便秘和肛腸疾病關系密切,早期預防與合理治療將大大減輕便秘帶來的嚴重后果和社會負擔[5-6]。
表3 23例ST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表3 23例ST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時間 排便困難 大便性狀 排便頻率(d/次)排便時間(min/次)治療前 2.63±0.56 1.72±1.17 3.33±2.76 26.25±1.81治療后 1.14±0.81 0.85±0.83 1.66±1.47 17.64±1.72 t值 3.587 3.213 4.162 4.059 P值 0.021 0.025 0.002 0.002
表4 22例OO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表4 22例OO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時間 排便困難 大便性狀 排便頻率(d/次)排便時間(min/次)治療前 2.53±0.57 1.62±1.15 1.93±0.82 35.23±11.55治療后 2.48±0.76 1.67±1.09 2.03±0.75 33.58±10.96 t值 0.246 0.352 1.157 1.132 P值 0.103 0.113 0.095 0.086
表5 20例MT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表5 20例MTC患者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s)
時間 排便困難 大便性狀 排便頻率(d/次)排便時間(min/次)治療前 2.98±0.65 2.32±1.05 5.61±4.78 30.98±13.57治療后 2.56±1.12 2.27±1.13 3.86±1.75 28.36±11.79 t值 0.205 0.176 4.528 1.628 P值 0.124 0.137 0.001 0.098
導致慢性便秘的原因較多,與年齡、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心理因素、腸道病變、全身性病變及濫用瀉藥均有密切關系。此外,便秘也與身體內(nèi)液體攝入不足有關,比如平時飲水較少很易導致便秘。隨著病程的延長,腸道功能越來越差,治療難度隨之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目前,臨床可用于治療便秘的藥物較多,主要通過改變糞便的軟硬程度,或變成水樣便來改善癥狀,比如應用瀉藥。但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使用瀉藥會損傷腸壁運動功能,使腸蠕動能力不斷降低,且易形成依賴性,因此不宜長期使用[7]。
伊托必利為新型促進胃腸動力藥,與現(xiàn)有藥物的作用機制完全不同[8],是治療胃腸動力障礙引起消化不良的一種新選擇。研究發(fā)現(xiàn),伊托必利能夠刺激胃腸收縮性,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減弱其對胃腸道收縮的抑制作用,從而提高胃腸道收縮能力,減少小腸運轉(zhuǎn)時間和胃排空時間[9-10]。伊托必利還可以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對內(nèi)源性乙酰膽堿形成刺激,抑制水解,提高釋放力,使其持續(xù)作用,促進胃腸運動,通過增強大腸蠕動功能,改善排便困難,尤其對于大腸傳輸功能障礙的患者效果更為明顯。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伊托必利用于治療便秘具有促進大腸動力的作用,與口服滲透性通便藥物比較,總有效率分別為53.3%和60.7%,雖然作用機制不同,但同樣具有通便作用[11]。
本研究顯示,服用伊托必利后患者胃腸傳輸時間比治療前明顯縮短,提示伊托必利能夠促進胃腸傳輸,增強胃腸運動。同時,服用伊托必利治療后,肛管直腸壓力和直腸感覺閥值沒有明顯變化,說明伊托必利對便秘患者直腸壓力和直腸感覺調(diào)節(jié)功能的效果不理想。對比不同類型便秘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STC患者經(jīng)伊托必利的治療后癥狀評分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而對OOC和MTC患者治療不佳,可能與使用劑量、治療時間、盆底結(jié)構異常等有關,需要優(yōu)化個體治療方案,繼續(xù)深入研究。由于本次研究納入患者例數(shù)較少,且未進行長期隨訪,研究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未來期待開展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探討治療便秘更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慢性便秘患者使用伊托必利治療能夠緩解排便困難,促進胃腸運動,且對慢傳輸型的慢性便秘效果最佳,臨床治療中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1]馮錦山,葉營,楊正,等.伊托必利聯(lián)合黛力新治療慢性便秘遠期效果分析[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5):20-22.
[2]張茜.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6):188-188.
[3]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61-765.
[4]黃璇.慢傳輸型便秘與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中醫(yī)證型分布研究[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6,35(2):159-160.
[5]戴菲,龔均.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0,20(1):13-14.
[6]中華消化學會胃腸動力學組.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2):119-121.
[7]鄒雨琴.藥物使用不當會引起便秘[J].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17(4):40-40.
[8]孫菁,袁耀宗.伊托必利在胃腸疾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0):791-792.
[9]李相臣,李榮先,張波,等.中醫(yī)內(nèi)外同治法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6):90-91.
[10]張映平,史曉艷.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臨床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11):98-99.
[11]孫麗瀛,陳鋼.伊托必利治療便秘的臨床觀察[J].天津藥學,2011,2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