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林
[摘要]在當今信息時代發(fā)達的社會之中,多種多樣的電子信息行為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方面為電子商務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存在著諸多隱患。信息基于虛擬網絡的框架之上,其能夠現實信用借貸、信用交易、信用服務評價等方面,這些方面都將促使人們的二次消費心理作用,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對電子商務信用進行規(guī)范化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電子商務 信用炒作 法律規(guī)制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進行網絡購物的時候,唯一的標準就是信譽度的問題,更多人選擇愿意在天貓進行購物,因為天貓信譽度幾乎良好,這種形勢下就產生了信用炒作的行為。隨著信譽度逐漸成為人們網上購物的重要標準,某些電商為了獲取更多利潤,無視法律,信用炒作現象日漸泛濫。我們應加強對網絡市場信用炒作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嚴格依法懲治不法電商,清理虛假評論,鼓勵社會相互監(jiān)督,堅決抵制信用炒作行為的蔓延,從而保障網上消費者的權益,形成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網絡購物環(huán)境,使我國電子商務產業(yè)走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
一、電子商務信用炒作的概念
電子商務是指基于虛擬網絡之上進行雙方買賣的各種經濟貿易活動,實現通過計算機進行網絡購物,線上交易線下體驗的消費模式。消費者和商戶之間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交易,是一種全新型的商業(yè)體驗。而信用炒作就是基于此模式衍生出來的問題,炒作信用具體體現在店鋪刷信譽度、刷好評、互拍、群拍、刷鉆等方面,此外,還有部分商家在消費者給予差評后,要求返利消差評現象,這些都是在炒作信用的真實性。久而久之,電子信息平臺上所為大眾呈現出的信息就缺乏了真實性、準確性及可靠性。造成了信息與實物的不符,次品在這種貿易形勢之下愈發(fā)猖狂,從而欺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個人損失。
二、電子商務信用炒作的主要體現形式
(一)專業(yè)團隊進行炒作信用
在信用炒作的初始階段,網絡上會出現很多專門為商家刷信譽的組織,他們往往是通過編寫虛假的IP地址,利用假的用戶名制造一些虛假信息,并且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段進行虛假交易,以達到刷信譽度的數量。這類炒作具有高效性,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性,大多數組織只為了確保信用的數量,而往往忽略其中的真實性,所以這樣的行為大多會被軟件系統(tǒng)自行發(fā)現,給予封號處分。并且大多數消費者對此也會產生質疑,所以,其中有好多商家利用這些刷過的信譽轉手改為別的生意。
(二)多方相互之間進行炒作信用
多方相互炒作信用的方式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譽度。由于軟件所刷出的信譽度其含金量較低,所以也有部分商家選擇多人之間進行相互炒作信用,部分商家將有這類需求的人統(tǒng)一在網上進行建立一個QQ群,他們在其中進行相互炒作信用,只通過交易虛擬東西,沒有線下實物,以此來提升自己店鋪的信譽,但長期以往的這樣模式,也會造成IP地址多次重復,只要消費者進行細心觀察,從中還是可以對比出異樣的。
(三)利用自動充值進行炒作信用
這種行為的炒作多用作于充值和刷鉆的兩種現象,通常是由網絡上虛擬的賣家來進行操作。這些交易都是切實存在的,但是其中交易的都是虛擬商品沒有實際物質,所以其用到的廣泛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動充值系統(tǒng)可以通過反復充值來提升自己的信譽程度,而往往這種信譽是得不到實物的信譽,所以,與淘寶購物的信譽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有些商家則會避重就輕的利用這一特點,將沒有虛擬實物的信譽度放到自己的店鋪中去,迷惑消費者。
三、建立有效的電子商務信用法律法規(guī)
(一)建立相應規(guī)章制度進行監(jiān)督
因為網絡交易屬于虛擬交易,是當今新產生的一種貿易模式,在這一方面國家給出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不夠具體,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這一現象,更沒有相對應的追究法律責任,所以部分商家走法律的邊緣空檔,以此來獲取暴利,但這屬于損人利己的行為,直接給消費者帶來損失。所以,政府要對相關事宜進行合理的制定規(guī)章制度,以此來制約信用炒作的現象屢次發(fā)生。電子商務延伸到什么領域,相關的法律就應當制定到什么領域。因為刷信譽從中卷暴利逃走的商家屢見不鮮,這是一個切實存在的重大問題,所以,只有加快建立一系列完整的網絡交易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切實落實到實際交易操作
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還處在不成熟階段,其中由于虛擬交易的原因,其中還有許多不完善的規(guī)定,政府可以通過從中小型的規(guī)章制度入手,以此來規(guī)范整體信用規(guī)范制度。經調查發(fā)現,我國現狀的電商基本都屬于中小企業(yè)為拓展自身產品進行的延伸項目,而只有少部分大型企業(yè)會跨入電商。而網絡團購則作為中小企業(yè)的主要經營模式,針對這一現象,政府可以通過地區(qū)的劃分進行對中小企業(yè)的細化規(guī)范,進行宏觀規(guī)章制度的嚴格把控,既要維持中小企業(yè)的活力與發(fā)展,還要規(guī)范他們的網絡交易,以此提升整體運營的信譽度。
四、結語
總之,我國現階段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之中還會源源不斷地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等著我們去面對,去處理。網絡本身就屬于一種不可捉摸的虛擬狀態(tài),使得消費者在網購時往往心中存在芥蒂,因此,政府更要切實體現法律法規(guī)的制度,以此維護商家的信用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杜絕電子商務中的信用炒作現象,才能使電子商務經濟有著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