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作為一種輿論工具,其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新聞采訪是記者和被采訪者之間的溝通的橋梁,高效率、高質量的新聞采訪才能幫助記者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編寫對社會有益的新聞。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正視新聞采訪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掌握必備的采訪技巧,深入挖掘有價值的新聞材料,寫出對社會人民有用的新聞報道。
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策劃一些方案是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發(fā)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這種主觀能動性是需要建立在尊重客觀事實,根據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體現對采訪報道內容的選擇、表現形式、評價等方面。不能依據策劃方案,而在報道的“導向性”正確選擇上面出現問題。但當前很多新聞記者都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經常對采訪內容理解模糊,不知道使用怎樣的該采訪思路、采訪方式、采訪問題進行采訪更合適,采訪觀點不清楚,甚至對事件的把握出現錯誤的理解,進而誤導民眾。
一些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面對被采訪者,沒有耐心傾聽被采訪者的傾訴。記者在采訪中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分析、把握事件的經過,沒有和被采訪者具體認真的溝通,把自己當做正義的化身,高居被采訪者之上,這就失去了新聞記者對事實進行客觀、公正報道的本質,記者總是自己先設定事件的性質,沒有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甚至對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不客觀面對,尊重。面對敏感、棘手的問題在采訪的時候沒有把握好其原則,沒有估計好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對社會正能量考慮不夠充分。
記者作為新聞工作的宣傳者,需要具備熟練的采訪技巧,并且在工作中不斷進步完善,進而完美的完成每次采訪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新聞采訪工作中,大多記者不能熟練的運用采訪技巧,甚至對于采訪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導致采訪任務不能順利完成。例如,一些記者對于正問法、反問法的概念理解不清,不明白在采訪中應該如何使用。
一些記者對于人物和事件的新聞價值沒有深入思考,沒有充分考慮到其帶來的社會效應。因此,記者在采訪的時候不但要認真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更要把被采訪人物的思想觀點和自己當時的思考、評價等認真記錄,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事情的客觀規(guī)律,確定新聞主題,豐富新聞的報道內容和方式。但是大多記者在進行該項采訪的時候沒有做到深入研究、認真采訪、細心記錄,導致新聞失去應有的社會價值。
傾聽對于新聞記者是一種較強的能力,因此,身為記者想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就一定要認真傾聽被采訪者的心聲,讓被采訪者感受到記者的真誠,愿意敞開心扉和記者交流。同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公平、公正,禁止附帶主觀色彩,不能因為對方是名人好人就盲目崇拜羨慕,也不能因為對方是罪犯就輕視,記者要尊重采訪對象,才能被對方真正接受。傾聽需要記者能夠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要用真心真情和采訪對象溝通、交流,才能實現良好的采訪效果,獲得有價值的新聞。
新聞敏感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它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采訪活動中得到的經驗和能力,是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性,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成功。因此,新聞記者要把政治責任感上升到工作的核心,只有認識和把握好政治責任感的深遠意義和重要性,才能把握好時代發(fā)展的主流,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能力,敏銳的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然后利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寫出有利于國家、人民的正能量新聞作品,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人民,為社會發(fā)展做貢獻。
采訪技巧對于新聞工作者非常重要,采訪技術是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使用靈活多變的訪問方法。只有真正的掌握了采訪技巧,才能采訪到有價值的新聞材料,進而寫出好的新聞報道。新聞采訪有正問法、側問法、設問法等等。正問法是從正面進行提問,記者直截了當地講明此次采訪的目的,直接提出問題,這種采訪法提問需要具有針對性,提問過程中需要進行情感交流,采訪效率才能較高。側問法需要從側面入手,繞個圈子在進入采訪話題。
新聞采訪工作屬于新聞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聞采訪工作高質量、有效的進行,才能保證新聞工作質量,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但是如今新聞采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新聞工作質量,致使人們對新聞工作者失去信任,因此媒體行業(yè)應該重視這些問題并做出有效的對應措施。
[1]王景.淺析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該注意的問題[J].新聞研究導刊,2017.8
[2]宋蕾.淺析電視新聞采訪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相關技巧的應用[J].新聞傳播,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