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珍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城第一小學
“受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所以當前教師不僅僅除了要教授學生學習一些新知識,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好好學習的習慣。這是目前老師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學生只有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的教學新穎,使學生愿意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心向,這樣學生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才不會過渡依賴老師,具有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學的更好。
1.“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本脑O計課堂導語,讓學生心情放松去學習。學生心情放松就會不由自主的去跟著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走,這個時候的課堂氛圍必然就會活躍起來。學生求知欲也會更加濃烈,任何形式的傳輸知識都不讓學生本身對知識有一種渴望的精神來的實際。
2.創(chuàng)設“成功”情境,激起層層漣漪。在自主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刻意去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就是學習的感覺很順暢,學生不知不覺學到很多新知識,然后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對接受新的知識會成為一種本能。他們就會擁有主動探究的豐富情感體驗。
自主探究學習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較大的學習、活動交流的空間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促進性互動,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讓他們更好的交流學習的心得,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就體會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競爭,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舞臺。然而,一些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盲目狀態(tài),不知從何處下手。這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充分發(fā)揮自己是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每解決一個問題對他來說心理就會受到一次鼓舞,使他有信心挑戰(zhàn)更難的問題。所以教師所扮演的身份很重要。教師是學生遇到難題路上的陪同者,有必要在適當?shù)臅r候指迎一番,給他們使學生不至于在探究過程中失望,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教師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讓他們具有學習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對于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創(chuàng)設性的解決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和求知的欲望。
1.給足學生自我探究空間的時間,“讓孩子像野草一樣生長?!苯處熢趥鬏斨R的過程中不可心急,要把握好節(jié)奏。適當?shù)臅r間里放緩節(jié)奏,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讓他有時間去展示自我,讓他們體會得到知識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不同學生發(fā)展不同之處的時候,所以要積極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耐心,像一個領導者可以給學生安全感,而不是阻止每個學生探究,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敢于標新立異,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
2.數(shù)學源于生活,最終回歸與生活。這是學習數(shù)學的根本目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數(shù)學活動,它是可以為學生帶來樂趣的,學習知識本就不應該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從發(fā)現(xiàn)疑問解決疑問的過程,一次次解開謎團讓他們信心倍長,所以樂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要善于駕馭教材,找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的結合點。在教學時,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shù)學雖然是探究一個具體答案的過程,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數(shù)學也僅僅是一門學科。在尋求最終結果的時候如何去利用自己的大腦解決問題才是更重要的。要觀察學生學習時的情緒和態(tài)度,讓學生找到一種正確的方法,在學習中得到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1.以鼓勵贊揚為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只要學生有興趣去學習就沒有學不會的知識。首先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是很重要的。畢竟在求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哪樣的問題,如果因為一時煩躁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那么更深奧的問題就會永遠沒人解開。所以教師要適當?shù)娜フ{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當他們遇到挫折時要積極鼓勵,不能否定他,要給予引導和提點,讓學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教師要多多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應有的情感,只有多加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做好指導者的工作。
2.以促進學生反思為主,完善學生探究的成果。要讓學生有意識的去做再次探究,這樣可以保持他們探究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自主探究中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總之,在課堂中學生要成為主導者,要有主動求知的本能。教師要改變一下教師思維,不要試圖控制課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想做好學生求知路上的指導者還需要不斷學習。要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教學事例,要把教學事例與學生學習相結合,當然這種方法成功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教師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學生。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態(tài)度和求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