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永措
稱多縣扎朵鎮(zhèn)中心寄校 青海玉樹 815100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是主要的學習課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單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還承擔著民族文化傳承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人文情懷、思維能力、良好人格品質(zhì)的重任,因此需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其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這些也是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師應當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對教學方法進行細心鉆研,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得到不斷提升。本文就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展開探討。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其中很多課文本身都存在較強的感染力,或是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或是具有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或是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摒棄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對語文課文中的情感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從更深層次對課文進行理解,從而更好地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如一些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還應當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再見了,親人》,文章中主要描述我國抗美援朝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所建立起的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等,可以將其作為情感教育的切入點,課堂上,教師通過播放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有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同時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從而更好地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當中。
針對不同的文章,教師應當根據(jù)文章的不同情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尚未建立,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需要學會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感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情境中對文章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教學《故鄉(xiāng)的秋》,作者要通過文字表達對故鄉(xiāng)的秋天景色的感悟。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家鄉(xiāng)秋天的景色,并出示一些有關秋天景色的圖片,讓學生對秋天的景色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在學習完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戶外去感受當時的季節(jié),引導學生對季節(jié)景色進行觀察,并通過語言或是文字對自己看到的景色進行描繪,要求學生所描繪的景色盡量做到有自己的特色,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此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文字運用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在很多文章中,都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仔細觀察以及表達自己的真情感悟。因此,要想更好的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感,從而獲得更多更好的生活體驗。如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以“理想”為題寫一篇作文。由于學生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如果缺乏觀察與了解,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到生活實際當中,通過查找資料、詢問父母,或是對不同行業(yè)的特點進行觀察了解等,在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再結(jié)合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理想”,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便是有血有肉的,能夠更好的體現(xiàn)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通常是對立的、緊張的,教師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給學生形成一種緊張感、壓迫感,從而使他們對教師有一種較強的敬畏心理,因而不敢表達,不愿表達。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當學會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因為喜歡語文老師而喜歡上語文課程,從而更好地在語文學習中有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樣寬松自由且充滿情感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qū)崿F(xiàn)課堂中的情感教育,同時還能將學生的情感延伸到課外,激發(fā)他們對學習以及生活的熱情。
總之,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情感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發(fā)掘課本文章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同時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策略,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之中,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