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媛
成都市五塊石小學 四川成都 610081
2016年4月20日,對于我們班的孩子們來說,意義非凡,我們五塊石小學五年級四班的孩子們,代表學校參加金牛道——金牛區(qū)2016年度“文化金牛打擂臺”群眾藝術(shù)風采大賽之非遺吟詠·國學誦讀大賽,在全區(qū)18個節(jié)目中,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的成績。孩子們在舞臺上落落大方,氣質(zhì)怡然,當我激動的捧著獎狀時,感慨萬分,是書籍幫助了我這個年輕的班主任,也正是這些國學經(jīng)典,潤澤了這些天真美好的生命,開出一朵朵最璀璨的鮮花。
從08年開始,“香金?!薄ⅰ皶阈@”一系列活動,在我這個年輕的班主任心中種下了閱讀的種子。國學經(jīng)典作品承載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審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豐富的知識,又具有深厚的內(nèi)涵,更富于審美情趣,閱讀國學經(jīng)典,無疑對孩子的心靈家園建設(shè)有著重要的意義。2011年9月,新生入學,我擔任一年級4班的班主任,在課余翻讀弟子規(guī)時萌生出一個想法-------我為什么不試試讓國學經(jīng)典替我管理班集體,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去潤澤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孝、信、愛、仁”而后學?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班沒有定班規(guī),因為我們班的班規(guī)就是《弟子規(guī)》。
一年級時候,我們班的班會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國學澤心”,我和孩子們一起大聲背誦弟子規(guī),當然背是前提,背誦的目的是提醒,提醒每一個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種直覺的學習法,讓腦的壓力得到舒解,身心達到安定和平衡,智能和潛能得到開發(fā),對陶冶性情、涵養(yǎng)氣質(zhì)和培養(yǎng)人格智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要求學生每天背過一句,每周六句,進行學習并踐行。
在班級管理中,每個班主任都希望能借助一雙“隱形的翅膀”“飛過絕望”,擁有美麗的太陽。先是一日常規(guī)要求的幾句如:上課要求認真聽講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以及一進課堂就要求做好學習用品擺桌上等待老師來上課的“幾案潔,筆硯正?!鄙险n回答問題,要做到“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下課要注意教室校園衛(wèi)生,不亂扔垃圾,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房室清,墻壁凈,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等,后來慢慢慢慢地就開始從頭開始一句一句地課前反復誦讀,雖然離“圣與賢,可馴致”的圣人境界很遠,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一定是被滋潤著,涵養(yǎng)著充足的養(yǎng)分的。
隊會課上我們班一起品讀了《愛心樹》,當孩子們?nèi)彳浀男撵`被觸碰時候,我給他們放著《跪乳恩》這首歌,再和他們一遍遍吟誦《弟子規(guī)》----孝篇,很多同學都進行了自我反思,指出了自己的缺點及不足,例如與父母頂嘴,從不干家務(wù),從來都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從沒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難處等等。以此為契機,我布置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情感交流筆記,在誦讀時,許多學生是邊哭邊讀的,可見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也深受感動,我深情地對同學們說:《弟子規(guī)》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做的,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顆孝敬、感恩的心。同學們聽后一齊誦道: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我們班從二年級開始就有了每周星期三洗腳日,為父母洗洗疲乏勞累的雙腳,給自己和父母一個表達愛的機會。家校本上家長一行行飽含深情的留言,就是孩子進步的最好見證,我經(jīng)常讀得熱淚盈眶,欣然忘食?!昂⒆?,你小小的手給媽媽洗腳時,媽媽覺得好溫暖。”“乖乖,你長大了。”“謝謝余老師,原來,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懂事?!庇械臅r候,愛需要的是表達,父母和孩子都一樣,老師也許可以試著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他們的愛架一座橋。
孩子們很多是獨生子女,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懶散,沒有禮數(shù),有些學生還出口成臟,不懂得尊重別人,好在小樹易彎也易直。我試著用《弟子規(guī)》來規(guī)范孩子們的行為。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貼在圖書角再合適不過,“房室清,墻壁凈”貼在清潔角剛好合適,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在生活的點滴之處落實《弟子規(guī)》,讓傳統(tǒng)美德變成孩子們的肌肉記憶,根治于靈魂的最深處。
小學生愛動、愛鬧、思想活躍,同學間發(fā)生矛盾、沖突就不可避免,所以從推行《弟子規(guī)》那天起,我就按照學習踐行《弟子規(guī)》的“覺、正、行”三字方針引導學生,讓學生對照《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反躬自省,重在覺悟,這樣才能正言、正行。我們班兩個男同學在玩籃球時發(fā)生沖突,一問才知,黃思睿想玩王靜躍的球,王靜躍推了他,他把人家鼻血打出來了。弟子規(guī)都理解了,怎么還會出現(xiàn)這種事?我讓全體同學都回班,變批評為討論,反思事件中兩個同學的行為。大家討論后得出兩條結(jié)論,第一個結(jié)論是“言語忍,忿自泯”,你忍讓一下,多替對方著想,忿很自然就消除了。第二個結(jié)論是“兄弟睦,孝在中”,這就更上一個層次了,把學校當作一個大家庭,一家人就會和睦相處。這個小插曲在我引導下,變批評為討論,把互責變?yōu)樽载?,由矛盾沖突變?yōu)閷W習反省,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了。
很感謝,遇見這么一群可愛的孩子,遇見了國學經(jīng)典這么美好的文字,和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走著,走著,有山路也有平原,有星空也有陽光,而《弟子規(guī)》這樣的經(jīng)典,就是一路伴隨我們的那一汪清泉活水,讓我們一路不干渴,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