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初
廣州市從化區(qū)城郊街麻村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20
改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是教育工作者當前必須要貫徹落實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教師要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能夠激勵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學生的質疑是活躍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可抓住這一點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質疑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班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情,并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與學生展開有效的課堂互動與交流。當前的小學生實際上質疑意識比較薄弱,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通過變換自己的視角來對待數學知識,對其中的一些知識內容產生疑問。[1]例如在概念教學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這個概念可以這樣表述?是否可以增刪某些字詞或者更改某些字詞?”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的教學中,當學生知道按角分,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后,教師問:“你覺得這三個名字適合嗎?”這時,有學生質疑說:“我覺得直角三角形應該叫直銳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叫鈍銳三角形更好,因為它們都有銳角”。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馬上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去探究和細致分析這一被質疑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從“多而雜”向“少而精”的轉變。當學生在互動討論的過程中得到了一些發(fā)現,就會從中獲得信心,慢慢學會去質疑,然后從質疑中汲取知識與技能。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边@就充分體現了質疑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當前新課改要求學生必須要充當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自主地提出一些質疑問題。教師需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樂于去表達自己的質疑。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的情境:“將1、2、3等個數位上的數字進行不斷的位置變換,然后對變換后的數字進行檢驗,你們看看它們是否依舊還是3的倍數?”這一學習情境很容易就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快速走進去。在檢驗變換后數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現變換之后的數字仍舊和原來的數字一樣,每個都是3的倍數。這就產生了一種認知沖突,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去產生質疑,再結合自己所質疑的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尋找其中的答案。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更有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當數學中的某些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沖突時,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或者直接對數學知識產生質疑。[2]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的質疑欲望。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積的近似值》這一課的教學中,旨在讓學生懂得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學會運用四舍五入法來獲取積的近似值。比如教師可引入這一生活問題:“小張買了3kg的大米,而大米的市價是3.028/kg,請問小張需要支付多少錢?”學生列出算式得出結果:3×3.028=9.084(元)。此時學生產生了質疑:“在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分’作為貨幣單位,所以應該只保留一位小數?!蓖ㄟ^在課堂上進行質疑,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當學生釋疑之后,就可以加深其對這一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抓住關鍵詞來進行質疑是小學生能夠掌握的有效質疑方法,而且這樣的質疑是有價值的,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關鍵詞相關的知識點。[3]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直線、射線和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循循誘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進行質疑。
師:同學們,你們能從“認識直線、射線和角”這些關鍵詞中獲取什么知識?
生1:直線、射線和角的概念。
生2:關鍵詞里的“角”和我們生活中的“角落”會是相同的意思嗎?
生3:直線和射線有區(qū)別嗎?
生4:直線和射線都是線,這里的“角”會和這些線有哪些內在聯系?
……
教師要把握好激起學生參與興趣的課堂提問,同時又要注重達到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這一目標,實際上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事情。但是抓住關鍵詞來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展開多方向的思考,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在此時處于活躍狀態(tài)。學生在充分發(fā)散了自身思維的情況下,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去抓住其中的關鍵詞,然后提出自己的各種質疑,再從多個方面探究本節(jié)課的知識,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還能磨練自己的數學技能,利于全面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當前小班化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環(huán)境,教師要懂得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環(huán)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有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