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娜娜 王建泉 郭書臣 張金良 岳瑾 李爽
北京市延慶區(qū)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研發(fā)基地,種植面積達1200公頃,由于連年連片種植,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病率較高。筆者對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不同用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效果,以及該藥劑對馬鈴薯的安全性、產量、品質是否存在影響進行了試驗,以期為該藥劑的推廣提供可靠依據。
一、馬鈴薯晚疫病危害癥狀
馬鈴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是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卵菌病害。葉片染病后,先在葉尖或葉緣處產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并產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葉背最為明顯;干燥時病斑變褐干枯,質脆易裂,不見白霉,且擴展速度減慢。莖部或葉柄染病后,出現褐色條斑。發(fā)病嚴重的葉片萎垂、卷縮,直至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狀,散發(fā)出腐敗氣味。塊莖染病初產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后慢慢向四周擴大最終導致薯塊爛掉。
二、供試藥劑試驗情況
1. 試驗安排
試驗共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20米2。試驗地為中性土壤、肥力中等。馬鈴薯品種為希森3號,試驗藥劑為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對照藥劑為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和清水,藥劑用量見表1。每畝底施雞糞20袋(每袋40千克),生長期間未追施其他肥料。2017年4月20日播種,6月中旬澆水1次,7月28日收獲,畝產量2250千克左右。
2. 施藥方法
分別稱取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20克、2.04克、2.88克,對照藥劑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3. 27克,分別加入到5.4升水中,混合均勻后噴施,畝用水量45升。2017年6月20日第一次施藥,6月27日第二次施藥,7月4日第三次施藥。第三次藥后10天(7月14日)調查發(fā)病情況。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殺菌劑。
三、試驗結果與分析
1. 對馬鈴薯晚疫病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1、處理2、處理3對馬鈴薯晚疫病三次藥后10天防效分別為55.3%、66.0%、71.8%,對照藥劑處理4防效為62.9%,4個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處理2、處理3防效均好于對照藥劑處理4,但差異不顯著;處理1與處理3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2間差異顯著;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 其他
試驗中還發(fā)現,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制劑水溶性能良好,三種用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對馬鈴薯安全無藥害、未對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未見對其他病蟲害有影響,未見對其他非靶標生物有影響。
四、建議
在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初期,使用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7克/畝、24克/畝(有效成分204克/公頃、288克/公頃),對水均勻噴霧,每7天1次,連續(xù)用藥3次,可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聯系地址:賈娜娜 王建泉 郭書臣 北京市延慶區(qū)植物保護站 郵編:102100;張金良 岳 瑾 北京市西城區(qū)北三環(huán)中路9號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 郵編:100029;李 爽 北京市西城區(qū)裕民中路6號 北京市農業(yè)局宣傳教育中心 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