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晉東南遺族世居書香門第和堅城古堡

        2018-03-24 08:01:52程立勝王云波
        城市地理 2018年12期
        關鍵詞:民居

        程立勝 王云波

        歷史上,晉城經濟富庶,文風昌盛,名宦巨商輩出,他們以雄厚的資源與財力,在沿著沁河兩岸分布的西文興村、上莊、南安陽村等古村落中,建起了一座座宏偉而精致的民居建筑,如柳氏民居、天官王府、潘家十三院等,成為晉城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實寫照。

        晉城控扼晉、豫咽喉,是南下中原、東指京師的軍事要地。從先秦到明清,每遇兵戈戰(zhàn)事,當?shù)厝吮慵娂姵h、捐資,修筑了一座座城墻高大、堅固厚實的城堡要塞,如湘峪古城、郭峪城堡、皇城相府等,又因地形多山,局部封閉,晉城古堡便成了山西乃至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堡群。

        柳氏民居:柳宗元遺族世居地

        曾經顯赫的河東世家柳氏后人仍扎根于山西故土,被柳學界苦苦尋求的柳宗元后裔,舉族千年隱居在太行山與王屋山之間的深處,即歷山腹地的沁水縣西文興村。

        百世書香門第,千年興旺氏族。柳家沉寂了500多年后于明代復興,其子孫相繼步入官場,使得世人再次對柳家刮目相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幼時精敏絕倫,文章卓偉精致,為世人所推崇。唐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由于才華橫溢,為官清廉,因而青云直上。后因受到“二王八司馬事件”牽連而被貶為永州司馬,遷至柳州任刺使,逝于任所。為避九族之禍,柳家人變賣家產,渡過黃河,隱居太行深處的歷山一帶,從此以耕讀傳家,歷經宋元,門庭不衰。

        明永樂四年(1406年),柳氏后人柳琛殿試三甲。為了光宗耀祖,他在西文興村大興土木,開始修建祠堂、文廟、關帝廟等。此后,柳家人杰輩出,子孫相繼登科入仕,步入官場、商界,并在故鄉(xiāng)西文興村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門弟森嚴的一進十三院府邸。

        左右頁圖: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見山水美如畫;站在山外向內看,不見深山有人家。由此可見,柳氏民居是絕佳的隱居之地,無怪乎深藏了幾個世紀的柳氏后人。

        清乾隆年間,柳家兩位理財大師柳春芳和柳茂中,經營鹽業(yè)、典當業(yè)獲得暴利,又開始整修祠堂、文昌閣、文廟、關帝廟,并在關帝廟東、西兩側新建了魁星閣和真武閣,還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中憲第”宅院,西文興村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

        滄海桑田,世事演變,五百余年后的柳宗元后裔的思想觀念早已與鄉(xiāng)民無異。因此,隨著詩書之風在近代革命中的斷層,其吏治思想、文學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成了虛無縹緲的東西,曾經輝煌的柳氏宅第僅成了家族榮辱興衰的見證。

        西文興村一條南北走向的山梁上,矗立著一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古建筑群,這便是柳氏民居。山梁頂部護坡被修整成高臺,高臺前后只有兩條坡道供人上下,“前庭后苑、前署后宅”的氣勢一覽無余。

        柳氏民居依托北山,起勢“鳳凰展翅”,平面呈萬字圖案。整體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外府區(qū)有柳氏祠堂、關帝廟、文廟、圣殿、小學堂、紙帛樓;中部區(qū)有文昌閣、校場、石牌樓;全封閉的內府區(qū)有小戲臺、觀河亭、府門樓等。此外,柳氏第六代柳遇春修建的13個院落大部分已毀于明末戰(zhàn)亂,現(xiàn)僅存“中憲第”“司馬第”“河東世澤”“行邀天寵”“香泛柳下”和“磐石長安”等6個完整的院落。

        柳宅民居在建筑整體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均衡與對稱法則,廣泛吸收明清南北建筑之精華,同時又巧妙地將皇宮建筑工藝運用于民間,追求統(tǒng)一中求變化,于變化中又求統(tǒng)一,但其局部又多汲取江南之靈氣,漸成嬌巧雋秀風格,成為晉東南古民居建筑藝術之精品。

        漫游其間,你會被那無處不在的木雕、石刻所吸引。每一道門楣、窗欞、欄桿、門扇、飛檐,每一塊裙板、匾額,每一根梁枋,每一級斗拱,無不雕刻著精美的紋飾,可謂千姿百態(tài),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單是窗花的圖案就多達40余種,故事木雕板塊百余方,石雕竟上千塊之多,而且圖案各異,幾無雷同,即使是龍鳳圖案也隨處可見,一切等級尊卑的限制在這里蕩然無存。

        “司馬第”院落門頭上的九層斗拱,層層相疊、美不勝收,應該是我國古民居中最高的門樓;“行邀天寵”院落的門廊木雕,形色各異,爭奇斗艷,共有30余種含義;“河東世澤”院落大門內置12道門栓,就是身處院內的人,若不知情也是斷然打不開的。院落上空還布有鐵絲網,地下修有地道,院院相連,戶戶相通,可謂“天網地道”。

        若說山西晉中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是研究三晉富商豪門的“化石”的話,那么,至今還生活著200多人的柳氏民居,無疑是研究三晉名門望族的“活化石”。

        左右頁圖:柳氏民居揭開了河東柳氏家族百世書香門第的神秘面紗,真實地記載了明清“官而商”到“商而官”的社會發(fā)展史。右下圖為司馬第門樓的九層斗拱。

        左右頁圖:天官王府涵蓋了我國現(xiàn)存并仍能居住使用的元明清和近代建筑,其內部閣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涵蓋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業(yè)等建筑類型,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

        “明代民居第一村”和“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是明代政治家王國光及其家族數(shù)代相承修建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內部閣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既有我國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也有明清官宦巨宅,以及民國時期建造的中西合璧的“樊家莊園”,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從莊河口溯樊溪而上,過下莊,穿中莊,便可見上莊境內的一座雄偉壯觀的門樓——永寧閘。它橫跨樊溪兩岸,通體用朱紅顏色粉飾一新,雖跨度不過10米,但那種背山臨水、巍峨矗立的氣勢卻非同一般?!八h云從”四個大字高懸樓閣之首,樊溪便從閘下靜靜穿過。

        上莊村三面環(huán)山,中間臨水。南岸有天官故居“尚書第”“進士第”“爐峰院”等,北岸是“參政府”“司農第”“王氏祠堂”“望月樓”。整個建筑先自上而下延伸到樊溪邊,然后又自下而上逐級遞延至對岸的南山坡,最后以跨樊溪上的一座拱圈式門樓為休止符,堪稱鳳頭豹尾,氣勢非凡。順勢而建的深宅大院,古樸滄桑,鱗次櫛比,樓臺亭閣,相映成趣。村中“天下第一官”的牌坊依舊保持著明清的風范,“四世界榮”的門樓顯赫著王氏家族幾代人遠去的殊榮。

        大明王朝的金鑾寶殿里,曾端坐著一個上莊人,他就是吏部天官王國光。正是因為王國光的成功,才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上莊村及其周邊形成濃厚的讀書入仕、科第聯(lián)芳的氛圍,歷經明清兩朝數(shù)百余年而不衰。

        這些進士和舉人,為官入仕之后,為光宗耀祖,不惜花大把金錢,在故鄉(xiāng)營造理想的安樂窩。明代成化年間,白巷里誕生了上莊村第一個舉人王遵。王遵高中亞元后,隱居不仕,在家設帳收徒,拉開了古建筑群修建的序幕。此后,王國光緊跟曾祖父王遵的步伐,修建了“天官府”,由“尚書第”“司農第”和“王氏祠堂”組成;王國光的侄兒、湖廣參政王淑陵修建了“進士第”;王國光之孫、山東參政王征俊修建了“望月樓”“參政府”“廳房院”等;民國年間,時任山西省綏靖公署秘書處副處長的樊次楓則修建了“樊圃新院”“樊氏宗祠”和莊園。

        四百余年后,上莊村終于展現(xiàn)出群山環(huán)繞、綠水串珠的風貌,四合院星羅棋布、望樓高聳云天,頗具幾分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建筑群落,形成了耕讀文化與天人合一相融的獨特鄉(xiāng)村布局。其中,“天官府”和“樊家莊園”堪稱代表。

        “天官府”位于莊河南岸,也稱“冢宰第”,是王國光在明代萬歷初年建造的府邸,為棋盤四院式院落格局,東院及西部石牌坊于清末塌毀。門樓背后的“國士尚書”匾額,是明代萬歷二年(1574年)王國光升任戶部尚書后,萬歷皇帝命當時的巡撫朱笈題寫的,由陽城知縣李棟所立。在古代,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各有別稱,分別是天、地、春、夏、秋、冬,吏部尚書被稱作“天官”,王國光的府邸因此被稱為“天官王府”。

        樊家莊園為經營有鹽店、當鋪、錢莊等生意的清末富商、書香世家樊玉麟建造的宅院,民國年間由樊玉麟次子樊次楓進行了擴修。如今,在樊家莊園大門上方仍保留著精美的福祿壽三星和八仙過海的木雕,為民間木雕藝術精品。門額上方“樊圃”二字為清末進士、山西近代著名書法家張衡玉所書。步入大門內,迎面可見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筑,它把我國傳統(tǒng)的月亮門與西洋歐式風格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這和樊府主人任職期間主要負責外賓接待工作,受西方文化影響不無關系。

        潘家大院:太行山深處的“土樓”

        南安陽村地處陽城縣城東南濩澤河南岸,在這個地處河谷平地的村落中,珍藏著一處龐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家大院。

        早在明朝初年,潘氏家族就從高平赤土坡(今店上村)遷往陽城北安陽村,后因明末動亂,其始祖潘元圃又遷至河對岸的南安陽村。

        潘氏最初以農耕為主,后又經營挖煤業(yè)和冶煉業(yè),清乾隆年間開始在本地和鄰省河南一帶經商,販銷陽城鐵貨、土布、陶瓷以及外省食鹽、絲綢和百貨商品,使來往生意皆有利可圖。資金積累后又開設了染房,此后買賣越做越大,創(chuàng)建了河南開封總號“大興寶號”,經營貨物種類日益豐富,有朱紅、當鋪、油鹽醬醋及日用百貨等,遠涉河南、河北、陜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十余省,并獨領河南朱仙鎮(zhèn)全部生意。傳說潘家每月從河南發(fā)回的銀洋,少則十余馱,多則五、六十馱,成為當時山西有名的大富戶,為潘家大規(guī)模營造深宅大院提供了雄厚的資金。

        左右頁圖:潘家大院是明清古建珍寶。歷史上,潘世家族在其輝煌時期,總體院落達到53座、房屋1600余間,建筑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當年喬家大院的規(guī)模。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潘氏開始修建潘家十三院,歷時5年建成,包括“獅口院”“賬房院”“西廳院”“廚房院”“鋪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東花園”“中花院”“西花園”共13個院落,并設有東、南、西、北四道門。各院落、園、樓之間互通又獨立,具有很強的防御性。

        坐落于大院中心的潘氏老院,是建造得最為精湛的一處院落,為昔日潘家主人之居。院內布局規(guī)整,建筑高大寬敞,為北方民居中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四合院。整個房宅為二層出檐樓房,全為四梁八柱,隔扇門窗。上施木柱頂檐走廊,下面四周為空間房廊。沿房四周為青石鋪地,院面布滿大塊青磚。其外圍房基石料高達5米,墻磚砌筑得嚴實整齊。這座大院最令人贊嘆的是,它的樓欄、門窗木構件制作得極為精細,單是門欞窗花的造型就達十余種。據(jù)說堂房內原有12扇楠木雕花屏,左右還有楠木獅子一對,中間的楠木構件和楠木桌椅都十分珍貴和精美,把屋內裝扮得古樸典雅、豪華瑰麗。

        從老院東南偏門向北,穿過兩處院落,就是潘家東西花園和“廚房院”、“加工院”。因中間部分建筑倒塌,花園不存,所以無法看清當年的風貌格局,但現(xiàn)存的西北二層樓房,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一字排開,氣勢雄壯,巍巍挺立。其二層全為木柱頂立的出檐走廊,通過西樓中部和西北處的石階上下串通,據(jù)說昔日是潘家大院的糧食庫房和加工場地。院中改建和新建的小窯洞和小房子,總面積幾乎有三個籃球場之大,這種建筑形式在北方實屬罕見,在晉城更是孤例,它酷似福建永定的方形土樓,使人看后驚嘆不已。

        這些深宅大院,墻院連環(huán),層樓疊致,雄奇壯觀。大院樓房建筑均以條石作墻基,青磚立墻,灰瓦鋪頂。大門建筑有出檐木構型和磚石拱券型兩種,門首上都鐫刻和寫有各種充滿文韻字體的匾額,主門右側還排列著整齊的上馬石,尤其是院內的“三雕”藝術更加精美絕倫,從樓檐、斗拱、柱礎、照壁到樓欄、門窗、護門石等,無不構思巧妙、精工雕造,其刀功之細膩,工藝之考究,令人目不暇接。

        湘峪古城:懸崖堅石上的兵洞連城

        湘峪原名“鄉(xiāng)谷”,“谷”與“峪”同義,因“有谷而無山水”的風水信仰,孫氏后人便在原名的基礎上添“水”加“山”,故成“湘峪”。

        以前,湘峪村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城堡規(guī)模并不大,南北長近300米,東西寬約100余米,面積3萬余平方米,略小于陽城的皇城相府。

        左右頁圖:湘峪古城建在湘峪河谷北側的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間,高大宏偉,固若金湯,其前面還有一條玉帶般的天然護城河。

        湘峪古城的城墻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間,高大宏偉,固若金湯。站在遠處仰望古城,可以看到城墻和城內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猶如蜂窩,民間謂之“蜂窩城”。更為神秘的是,磚塊之間不是用石灰水泥來黏合的,而是用了雞蛋清和糯米糅合而成的黏合劑,這就使得城墻堅如磐石。

        城墻內建有迷宮般的“串珠式”與“走廊式”藏兵洞,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為太行山區(qū)最為雄奇的城堡式村落,被有關專家譽為“民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藏兵洞和城墻相連,一旦戰(zhàn)事發(fā)生,村民可以直接從城墻上的瞭望孔向外射擊。藏兵洞內還有一個更為人性化的設計,即一口明代水井,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村民們不用走出藏兵洞便可直接取水飲用。此外,洞內有放置火把的松柏臺,從城墻外根本看不見里面的燈光,但內部卻是燈火通明。

        涉過湘峪河,爬上與城墻平行的坡道,便進入了南門。坡道在門內呈直角形,拐了一個彎后繼續(xù)爬升。門洞里面建有一堵石墻,位置和作用與民居中的影壁相似,南門的“宸薰”門匾并沒有出現(xiàn)在門外,而是鑲嵌在這堵石墻上,這在山西眾多古城、古堡中尚屬孤例。這樣做的原因,據(jù)說是出于風水上的考慮,同時在軍事防御上也有一定的作用:進攻者從對面樊山的制高點或遠處是找不到南門的,因為門洞上沒有門匾,而城門和門洞內的石墻,從遠處看在視覺效果上已經合為一體,仿佛是一段完整的城墻,這就是民間所說的“三都古城一大怪,南面城門不知從哪開”。

        古堡內的街巷為“五縱三橫”的棋盤式格局,其軍事防御目的非常明顯。村內既有較為寬敞的街道,也有丁字形小巷,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筆直延伸、相互垂直,而是順應地勢的走向或是有意彎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連續(xù)出現(xiàn)兩個九十度的拐彎,可抵御突入堡內的侵略者。

        時過境遷,古城的防御功能已完全消失,村民對道路改造的隨意性也使得“五縱三橫”的格局不再明顯,只留下幾條街巷留有原來的風貌。

        湘峪古城中的民居大多高達三至四層,古樸雅致,宏偉氣派,多建于明末。走在窄窄的小巷中,只覺得高樓林立、鱗次櫛比,氣勢更加恢宏。值得一提的是,湘峪民居窗戶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墻飾以“眉檐垂柱”式磚雕,這是一種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兼有濃郁的西式風格和漢民族文化色彩。

        郭峪城堡:鄉(xiāng)民血淚史的見證

        郭峪村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自古經濟繁榮,文風鼎盛。由唐至清,村內考取功名者多達八十余人,民間素有“金谷十里長,才子出郭峪”的美譽。特別是明清兩朝,這個小村一共產生了15位進士、18位舉人,也出現(xiàn)了“一門四進士”的科舉世家。

        明朝末年,郭峪已成為富甲一方的大鎮(zhèn),居民多達八千余人。以張鵬云和陳昌言為代表的兩大家族,官宦累世,門庭顯赫;以王重新為代表的富商巨賈,財力雄厚,聞名四方。富裕的郭峪古鎮(zhèn)又處于戰(zhàn)略要地,自然成了農民軍首選的獵取目標。

        在晉城眾多的古堡中,郭峪城堡修筑最晚,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與皇城相府的河山樓相比,郭峪城堡僅僅晚修了三年,而前者挽救了幾百人性命,后者卻遭遇了四次血洗,三千人因此而喪命。

        關于李自成農民軍攻打郭峪及修城堡的過程,現(xiàn)存于豫樓五層西墻的《煥宇變中自記》碑中,記載得十分清晰詳細。

        明崇禎五年(1632年)七月十五日,農民軍分兩路向郭峪村襲來。鄉(xiāng)民借寨墻作掩護,用自制槍炮奮力還擊。然而,農民軍人多勢眾,將寨墻轟塌多處,鄉(xiāng)民只好退回寨中。于是,農民軍乘勢將寨圍住,并將俘獲的鄉(xiāng)民集中一處,任意拷打,損人耳目,斷人手足,燒人肌膚。五天之內,被打傷、燒死、縊梁投井餓死者達千余人,金銀珠玉被罄搶一空,豬、羊、牛等牲口也被洗劫殆盡,家家戶戶無一物所存,無一物不毀。

        同年十月初八,農民軍第二次進攻郭峪。鄉(xiāng)民們能逃則逃,不能逃的急忙往煤窯中躲藏,結果“男婦一擁入窯,窯口窄小,踏死九十三口。上佛井則溝窯內亦如此,踏傷男婦五百余口”,情況凄慘。

        左右頁圖:明末時期,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各路義軍雖屢敗官軍,但又肆意劫掠和破壞四方鄉(xiāng)鎮(zhèn),各地官紳百姓紛紛結寨自保,郭峪城堡便是那個年代的產物。右圖為雄居城中的豫樓,登頂可瞭望方圓數(shù)十里內的景物。

        明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十六日,農民軍第三次進攻郭峪。進村后初不見人之去向,以為奇跡,但不久就搜出幾個人,百般拷問后被引至洞口。農民軍先用布裹干草,內加硫磺,將毒氣熏入洞內,許多人中毒后昏迷氣絕,以至“北門外井洞計傷八十余口,館后井洞計傷數(shù)十人,崖上井洞計傷數(shù)十人,并吾村之藏于炭窯、礦洞者,共傷三百余人,苦絕者數(shù)家?!迸c此同時,農民軍還劫走不少錢財。二十日,明軍將領曹文詔領官軍七千,自周村發(fā)兵郭峪,分三路斬殺農民軍首級千余,以為得勝,退至周村慶功。不料農民軍又殺了個回馬槍,第四次打到郭峪,為郭峪遭洗劫中最慘痛的一次。四日中“殺死熏死尸骸滿地。天氣炎熱,臭氣難堪。即有一二未受害者,天降瘟癥,不拘男女大小,十傷八九?!睂以饨俾雍蟮拇迕瘛盁o地可避,每日驚慌,晝不敢入戶造飯,腰懸米食;夜不敢解衣歇臥,頭枕干糧。觀山望火,無一刻安然。”郭峪村呈現(xiàn)出一片凋敝的荒涼氣象。

        劫后余生者積極行動起來,社首富商王重新捐銀7000兩,于明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開工修城,鄉(xiāng)民踴躍籌集白銀萬兩,無錢的以役代捐。不到十個月時間,郭峪城堡告竣。

        建成后的郭峪城堡威武雄壯,固若金湯。城高12米,闊5.3米,城周1400米,城內面積17.9萬平方米。城堞450個,東、北、西城門三座,設有敵樓十座,水門一座。在內城墻上又增建三層600余眼窯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城墻上還置有城防鐵炮數(shù)十門。

        明崇禎十年(1637年),農民軍又一次占據(jù)陽城南山。盡管局勢緊張,但此時的郭峪村人卻安穩(wěn)地居于城中,“雖累年兇旱,未至大荒,衣食猶可粗足?!背菈χ?,可見一斑。從此,城內居民不論貴賤,比鄰而居,在城墻的保衛(wèi)下安居樂業(yè),繁衍后代。

        五年后,上黨大旱,災民無數(shù)。王重新與社首們共同協(xié)商,并請風水先生“考極相方,爰宅厥中”,在村中高地上建起一座七層碉樓,稱為“豫樓”,取“豫則安,不豫則殆”之意。樓內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有地道可通往城外。

        豫樓可以說是皇城相府河山樓的翻版,但同時又做了局部的改進。樓上開設有四個火炮射口,設有專門的小孔“望遠鏡”,能清楚地觀察到百米以外大門口處的一切動靜。它的存在既加強了抵御外侵的工事,同時又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以傭工養(yǎng)育饑民數(shù)百,為一方保安”,建成后成為郭峪城堡的一大標志。

        皇城相府:雙城古堡,名相故里

        世居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的陳氏家族,在沁河支流樊溪河畔修起了另一座宏偉的城堡,現(xiàn)在它有個響亮的名字 :“皇城相府”,是大清名臣陳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臨樊溪,枕山面水,風水絕佳。它開城門9座,分為內外兩城,“河山樓”和“藏兵洞”為其標志性建筑。

        晉城地區(qū)自古有正月不動土的習俗,但流寇之患迫在眉睫,很多古堡不得不打破了這個習俗,皇城相府的“河山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工修建的。

        明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還沒有過完,“河山樓”就破土動工了。原計劃七月十六日上梁,七月十五日忽聽人說農民軍開過來了,陳家星夜突擊,趕緊上梁,提前竣工。第二天,農民軍果然襲來,陳氏族人率壯士兵丁一百余人在樓內沉著應戰(zhàn),鎮(zhèn)靜堅守。僵持四天后,農民軍久攻不下,于是放火燒掉了周圍的房屋,最后撤軍走人。據(jù)《河山樓記》載:“樓中大小男婦,約有八百余人……十月內賊連犯四次……數(shù)次所全活者啻萬計?!?/p>

        作為一座民用軍事防御堡壘,“河山樓”的設計非??茖W,考慮極為周詳。它取名源于“河山為囿”,高達百余尺,樓內備有水井、石碾、石磨。為防火攻,內部還設有兩道樓門,外面為石門,門后用杠栓防護。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于二層之上,通過長長的吊橋與地面相通。樓頂設有垛口與堞樓,既可用來觀望敵情,也可作為作戰(zhàn)時拋擲、放箭的窗口,底層深入地下,此外還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轉移逃生。樓層之間還構筑了棚板來囤積物需,以便應付可能出現(xiàn)的長期圍困??梢哉f,“河山樓”雖因戰(zhàn)亂而建,但在和平時期仍具有觀賞攬勝之功能。

        “河山樓”峻工的第二年,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取“小小斗筑,足以容膝”之意,籌資修建內城“斗筑居”,將“河山樓”“世德居”“樹德居”等建筑囊括其中?!岸分印弊鴸|朝西,為不規(guī)則長方形。城中多建“明三暗五”的四合院——多層樓房一概不施斗拱,柱間枋木組合主要是素面無飾的平板枋,這是明代簡潔大方、莊重樸實建筑風格的體現(xiàn)。城墻僅用七個月全部完工,城頭遍設垛口,東南、東北二角設文昌、關帝二閣;城墻內四周設藏兵洞,為戰(zhàn)時家丁、兵勇的藏身之處;藏兵洞則大多為窯洞式建筑,地勢較高,十分壯觀。

        左右頁圖:皇城相府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裁官陳廷敬的府邸,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是全國唯一一座民間大宅卻被稱為“皇城”的地方,也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圖為河山樓,氣勢雄偉,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

        相傳陳廷敬任高官后,足不出戶的陳母很想去北京看看皇城,這可難壞了陳廷敬。他以路遠和母親年老不便為由推辭說:“我將家改建成皇城模樣,您就住‘皇城’里多好!”陳母一聽言之有理,遂打消赴京念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陳廷敬在內城基礎上擴建外城。他一反坐北朝南傳統(tǒng),將外城布局改為坐東朝西,又在外城布局不變的情況下,將院落改為坐北朝南,使得內外城建筑群方位迥異??⒐ず?,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紛紛前來觀看“皇城”,有好事者便借機參了陳廷敬一本。于是,康熙帝派人前來勘察,但見房屋開間、體量、彩繪、瓦頂、梁柱、斗拱均依制建造,城垣高懸“黃閣青山”四字,只是城墻及建筑皆為黃色,遂回京如實稟報,風波乃息。原來陳廷敬事先聽到風聲,趕緊將所有的建筑刷成了黃色,并書匾應景,而當?shù)匕傩照张f“黃城”“皇城”混用,日久天長也就眾口鑠金、弄假成真了。

        明清兩代,陳氏科甲鼎盛,冠蓋如云。從明孝宗(弘治)到清高宗(乾?。?60年間,共孕育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9位進士,6位翰林,有詩文傳世者達33人。此外,陳氏家族還是明清時期富甲一方的巨商財團,其經營門類由煤炭、冶鐵發(fā)展至藥材、絲綢、編織、茶葉、航運、釀造、玉石、瓷器等諸多領域,經營觸角也從陽城延伸到至全國各省及東南亞數(shù)國。

        二百余年間,陳氏家族已由工商之家逐步發(fā)展為官宦巨族,不僅擁有了“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恩寵,而且還擁有了融官宦府第、文人故居、地方民居為一體的明清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它融宮廷規(guī)制與地方特色為一體,集北方粗獷氣勢與江南秀美于一爐,成為沁河流域古堡中的經典,獲得了“雙城古堡、名相故里”之美稱。

        猜你喜歡
        民居
        民居攝影
        中華民居(2023年5期)2024-01-03 12:38:24
        民居攝影
        中華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3:44
        民居書畫
        中華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2:14
        民居智庫
        中華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 08:11:30
        民居攝影
        中華民居(2021年6期)2021-02-14 07:45:58
        民居智庫
        中華民居(2020年4期)2020-09-21 06:29:40
        江南民居
        中華民居(2018年1期)2018-03-27 00:41:28
        民居攝影
        中華民居(2017年4期)2017-10-14 03:34:07
        民居人物
        中華民居(2017年4期)2017-10-14 03:33:30
        奇趣民居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1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漂亮人妻被强了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点|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熟女体下毛荫荫黑森林|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和黑人邻居中文字幕在线 | 官网A级毛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蜜桃|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色|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高|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哟哟|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手机AV片在线| 最新国内视频免费自拍一区| 人妻人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AVAv电影AV天堂18禁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青青草在线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不卡|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欧美bbw极品另类|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