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是一個流光溢彩的時代,在文化藝術方面寫下了輝煌燦爛的篇章。尤其詩歌和舞蹈的繁榮發(fā)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我國封建社會樂舞藝術發(fā)展的高峰。唐代舞蹈繼承傳統(tǒng),富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在中國藝術史上享有盛譽的唐代樂舞。詩歌與舞蹈在唐代同時達到巔峰狀態(tài),二者相互交融,唐代舞蹈的詩性美得以脫穎而出。本文旨在以白居易詠舞詩為例,深入全面的將唐代舞蹈的詩性美如何展現(xiàn)進行剖析。
關鍵詞:唐代樂舞;詩性;白居易
一、唐代詩歌與唐代舞蹈
(一)唐詩與唐舞的交融效應
在唐代,詩歌與樂舞相互交融,組成了唐代藝術發(fā)展大觀景象。我們可以從現(xiàn)存的唐代詠舞詩這個獨特的切入點得以見識唐代舞蹈的絢麗多姿與輝煌燦爛。唐代樂舞詩是唐代詩歌藝術與唐代舞蹈藝術高度發(fā)展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由于唐朝之盛世,人們的觀念也是超前的,他們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唐代舞蹈種類紛呈,“健舞”中較具有代表性其中之一是劍舞,在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杜甫在看李十二娘舞劍后想到她的先師,不禁贊嘆其劍舞技藝之精湛。而劍舞一直到現(xiàn)如今仍然是舞蹈專業(yè)中古典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西域傳來的舞蹈——胡旋舞,也是健舞中的一種,它是因旋轉(zhuǎn)動作為整個舞蹈的靈魂?!败浳琛敝休^有代表性的的就是“綠腰”,綠腰舞的特點便是水袖技巧部分與腰身技巧部分。李群玉的《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中將綠腰舞的柔軟的腰肢與輕盈的舞步,還有飄逸的水袖描寫的如在眼前。由此可以看出,軟舞的特點是輕柔舒緩而靈活的,對身體柔韌性也有一定的要求,這也就與專業(yè)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二)唐代詠舞詩的表現(xiàn)技法
第一種技法運用的是白描,用最簡練的文字語言來直接突出主題,刻畫出主體最鮮明的主旨和形象。它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來修飾、烘托,往往都是用一個字或者詞作為作品中最畫龍點睛的一筆,是唐代詠舞詩較為常用的一種敘述技法。
第二種表現(xiàn)技法是比喻。如顧況的《王郎中妓席五詠舞》:“落花繞樹疑無影,回雪從風暗有情?!卑驯硌菡叩奈枳吮扔鞒删`放過后的落花,風中洋洋灑灑的雪花。
第三種表現(xiàn)技法是襯托。則是從側(cè)面通過對其他事物的描寫來凸顯出主體,在唐代樂舞詩里最常用的即是通過觀看舞蹈后的反應來烘托出舞蹈的表現(xiàn)力,例如在劉禹錫的《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中,在觀看完胡騰舞后“四座無言皆瞪目”。都通過對觀眾觀看舞蹈后的感受,目瞪口呆的一種狀態(tài)來側(cè)面描寫此舞蹈之精妙所帶來的震撼人心的表演。
二、白居易的“詩中之舞”
(一)白居易詠舞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本文在對唐代舞蹈的詩性美研究上,選擇了用白居易的詠舞詩為例。白居易不僅僅是在唐代享譽盛名的大詩人,更是杰出的音樂家。他現(xiàn)存的作品里,樂舞詩約有100余首。在他樂舞詩創(chuàng)作歷程中,以創(chuàng)作背景劃分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白居易初入仕途,擁有著一顆奮進又自豪的心,有著極強的政治責任感。比如他最為有代表性的作品《長恨歌》,描述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舞驚艷四座,也暗諷君王每日沉浸于歌舞升平,也有對帝妃凄美愛情故事的感嘆。
第二個階段是白居易仕途不順之時,刺激了他對諷喻詩的創(chuàng)作。胡旋舞的表演服裝是雙袖,而舞姿則是如落冬雪般輕盈,蓬草一般的飄搖狀態(tài)。胡旋舞的舞步之精髓在于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的速度也是極快,用夸張的手法形容表演者的旋轉(zhuǎn)速度連行進的車輪與疾速的風都追不上。由白居易的《胡旋女》可以看出胡旋舞最為出彩的是它的旋轉(zhuǎn)技巧,白居易用比喻的手法將此精彩絕倫的舞蹈躍然紙上。而在詩的結(jié)尾,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側(cè)面告知今日君主要以安史之亂為戒,制止不良社會風氣。
第三個階段,是白居易到及晚年,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作為,對樂舞方面研究有了更高一個檔次的鑒賞。《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是他在這個時期里最為有名的代表作,比前期的樂舞詩創(chuàng)作來相比,舞蹈成了詩歌的主體。此作是唐詩中的精品,也是唐舞的集大成之作。如虹般的衣裳、彩霞似的披肩、首飾、玉佩纍纍珊珊,霓裳羽衣舞表演者服裝華麗,姿態(tài)如神仙般高貴。舞女腳步輕盈如雪花般輕盈,矯捷穿梭的腳步如受驚的游龍。小垂手如風中搖擺無力的拂柳,裙角隨風而動像天上的云朵在擺動。明明是一個優(yōu)美的舞蹈作品,卻像一副動態(tài)感十足的事做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二)白居易詠舞詩的審美內(nèi)涵
唐代舞蹈表演者通過舞蹈動作來完成演繹,它所想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人物個性、舞蹈風格都是要從動作來展現(xiàn)。
唐代舞蹈開放包容的思想特征,唐代舞蹈的種類之多、劃分之細都是歷朝歷代所不能企及的。唐代詠舞詩中所描寫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舞蹈,并且包含了舞蹈服裝、舞蹈音樂、舞蹈表演者。舞蹈審美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tǒng)一,唐代舞蹈包含了唐代當時社會人們對舞蹈藝術獨特又面面俱到的審美意識。唐代舞蹈的種類之豐富,并且唐代舞蹈對于前代不僅僅有繼承,更是吸收了外來藝術文化的精髓,體現(xiàn)了唐代人民心胸寬廣,接受異域外來樂舞,對舞蹈有著開放的容納之心。唐代舞蹈與唐代詩歌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唯一一種相結(jié)合的藝術形式,也對后世研究唐代舞蹈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對我們學習、鑒賞唐代舞蹈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結(jié)語
唐代時期,各民族文化大交融,使唐代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尤為開放的一個朝代。其經(jīng)濟、文化、政治都是一派繁榮景象。詩人們通過自己所觀、所感、所想將唐代舞蹈賦予了其詩一般的魅力。而本文用白居易的詠舞詩作為切入點,他所流傳后世的詠舞詩作里所體現(xiàn)的唐代舞蹈元素都是對現(xiàn)今舞蹈專業(yè)領域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為后世研究唐代舞蹈、學習鑒賞唐代舞蹈文化提供了理論根據(jù)。通過對唐代舞蹈詩文化特征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對古代舞蹈繼承并創(chuàng)新,良好的社會風氣,開放的政策,統(tǒng)治階級的喜好,各種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強大的國力等因素對舞蹈的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如何更好發(fā)展現(xiàn)在舞蹈的啟迪,唐代舞蹈的詩性美就這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獨一無二的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張翠麗.《唐詩中的舞蹈美學研究》.陜西理工學院.2016.
[2]王德塤.《<全唐詩中的樂舞資料>補遺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文局.2006.
作者簡介:賀佳穎(1995.04.21)女,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