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勇于彰顯個性,真情表達,真正體會到寫作文是一種快樂,從而在心底里產生寫作文的欲望。
關鍵詞:放開內容;拓寬視野;真情表達;大膽放手
一提到寫作文,學生就唉聲嘆氣,憂愁爬于臉上,心頭像是壓了一塊石頭。這是他們“怕”寫作文呀!我們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勇于彰顯個性,真情表達,真正體會到寫作文是一種快樂,從而在心底里產生寫作文的欲望,這才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首要解決的問題。我結合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我覺得語文學科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著名的語文學科專家朱作仁先生曾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蹦敲?,怎樣提高這個“綜合體現(xiàn)”呢?
一、 放開內容,讓學生自由馳騁
翻開學生的作文經(jīng)??梢钥吹剑合掠炅耍瑡寢屆坝昵皝硭蛡?;同學走了,倆人因為曾經(jīng)鬧翻,卻無法說道歉;自己心里委屈了,卻不敢和爸爸媽媽說……內容干癟、單調,缺乏創(chuàng)意。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為什么學生的思維如此狹窄呢?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學生的生活圈子太小了,大多是“學?!依铩眱牲c一線或“宿舍—學校—家里”的三點一線,很少走出去見識見識,再加上寫作時的要求限制,他們的思維、興趣、天性得不到發(fā)揮,致使一些學生只局限于課堂里、課本中,寫出來的作文枯燥、呆板、虛假,只是為寫作而寫作。為改變作文教學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放開寫作內容,放寬寫作要求。如:“寫一件事”,學生既可寫自己高興的事,也可寫讓自己難過的事;既可寫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也可寫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又如:“寫親情”的文章,我們可以用本身最善于的方法去表達心聲,它可以是外婆在飯桌上給你講的一個道理,可以是媽媽在病床前給你削的一個蘋果,可以是爸爸嚴肅的一聲斥責,可以是妹妹甜甜的一聲“哥哥”……親情,既平凡又溫馨無價,它寫在親人們平和的面目面貌上,它激蕩在親人們關愛的心中,只要學生留意觀察,注重積累,是可以寫出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的,所以我們應告訴學生凡是他們接觸到的一切,包括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內容。這樣學生的見識廣了,自然就有話說了,有東西可寫了。
二、 拓寬視野,讓學生心中有墨
教師要教學生拓寬生活視野,最好的方法是——善于觀察。那如何有效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呢?首先教師要先提出觀察的要求:(1)觀察單靠用眼是不夠的,還要用心來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2)觀察時要特別注意觀察的角度、順序等,這樣寫起來才會條理清晰;(3)觀察后要詳細寫觀察日記,把每次觀察到的人、事、景、物選取較重要的、較有價值的內容記錄下來,不拘長短、內容和形式,盡量記下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并且利用每天的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把他們所觀察到的說出來,記下好詞、好句、獨特的觀點。這樣堅持下來后會發(fā)現(xiàn)學生更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各項事務了。久而久之,學生們也會注意到千變萬化的生活細節(jié),從而積累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生活的視角就寬了。
三、 真情表達,讓學生敢說真話
作文應該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心聲的舞臺,是學生把真實情感自然流露出來的平臺。作文指導,是引導學生說真話,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墩Z文教學大綱》也指出,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說真話,不說假話;要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品格。但是我們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總是給學生規(guī)定好固定的框架。比如:先要怎樣,接下來要怎樣,最后結尾如何等。我們喜歡按照這樣固定的框架來指導學生作文,學生寫作文時,就要先“依葫蘆畫瓢”,套好形式才敢動筆。這樣的固定形式,使學生寫作的激情和靈感得不到發(fā)揮。由于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想法,因此指導作文的形式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所以我們應先跳出框框,讓學生大膽真實地描繪所見所聞,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應該過于夸大或縮小,從而形成健康的文風。在基于描寫實實在在的事物的基礎上,較合理地展開自己的想象,這樣就能寫出有血有肉,思想感情更豐富的文章了。比如: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家鄉(xiāng)的路寬了,大車小車在上面奔馳,人們心里甜極了?!比绻@段話再加上聯(lián)想的成分可寫為:“家鄉(xiāng)的路寬了,大車小車滿載著人們的希望在上面飛奔,人們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蓯鄣男《p手托腮,心想,再過不久自己就可以開著飛機去環(huán)游世界了?!边@樣的句子情感不就更豐富了?
四、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批改
以往的作文都是由老師一人批改,一人定好壞,較少給予學生參與批改的機會。這樣下來,雖然老師花費的時間多,但學生的收效卻甚微。我們認認真真寫下的評語,可能也只是換來學生“蜻蜓點水”的眷顧。由于學生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無法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自己所特有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不足。因此,我認為作文批改,除教師自己批改外,還可讓學生自我批改或互相批改。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先告訴學生評價的等級,從擬題、立意、結構、體裁等評定,然后把具體的做法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學生,讓他們有個批改的依據(jù)。第二,每次作文都有針對性的標準,即每次批改作文前都有本次作文的具體要求,制定出本次作文評改的側重點。在指導作文《 二三事》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可從以下三點著手:1. 有沒有運用典型事例來體現(xiàn)人物的典型性格;2. 有沒有按照“總—分”或“總—分—總”或“分—總”的結構;3. 有沒有安排合理、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學生這樣有章可循,寫起來就不會無從下手,反而樂意把文章又多看了幾遍。第三,從表達、字體、書面上適當加分??勺栽u也可互評。教師要做好批改后的復查和總結工作,并將想法告訴學生。同時也要經(jīng)常把優(yōu)秀的作文拿到班上朗讀,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克服對語文的畏懼心理,調動寫作的積極性。
作文教學,任務艱巨又有挑戰(zhàn)性,我們要積極幫助學生善于觀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他們放飛思想的翅膀,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個性飛揚的文章。
參考文獻:
[1]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N].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2]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曹明海著.語文教育智慧論[D].青島海洋大學,2001.
作者簡介:甘素貞,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