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彬 綜述,李國青 審校
(1.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風濕免疫科,江蘇揚州 225001;2.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江蘇揚州 225001)
血管炎是指原發(fā)于血管壁及其周圍的炎癥引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根據(jù)兒童高關注物質(CHCC) 2012年血管炎分類新命名,可分為:大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GCA)、Takayasu動脈炎(TA)]、中血管炎[結節(jié)性動脈炎(PAN)、川崎病]、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免疫復合物血管炎(AAV)]、變異性血管炎(白塞病、COGAN綜合征)、單臟器血管炎(皮膚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皮膚動脈炎、原發(fā)性中樞神經血管炎、孤立性主動脈炎)、系統(tǒng)性疾病相關性血管炎(SLE血管炎、RA血管炎等和類肉瘤血管炎)、可能病因相關性血管炎。由于血管炎的種類繁多、治療手段較少,且療效及個體差異相對其他疾病較大。雖然現(xiàn)階段生物制劑在治療難治性系統(tǒng)性疾病相關性血管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大部分是基于臨床個案報導及少數(shù)病例對照研究。本文分析了生物制劑之一(托珠單抗注射液-雅美羅)應用于治療血管炎的相關文獻,并就其應用現(xiàn)狀綜述如下。
IL-6是一種重要的多效能細胞因子,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該生物活性主要參與調節(jié)炎癥、細胞增殖、血液病及腫瘤形成。此外相關研究表明:IL-6可通過引發(fā)炎癥從而導致血管新生。其引發(fā)炎癥機制需依賴兩種膜蛋白:IL-6受體(IL-6R)及gp130,即一種信號傳感器。然而IL-6的表達僅在某些特定細胞間進行。當缺乏表達時可通過一種可溶性IL-6R(sIL-6R)與IL-6結合,繼而與gp130相關聯(lián),最終在IL-6R負性細胞間發(fā)揮信號轉導作用[1]。
2.1托珠單抗在大血管炎中的應用 大血管炎(LVV)主要累及大動脈,但其他血管亦可受累,GCA及TA是最普遍的兩種大動脈炎。前者好發(fā)于50歲以上患者,后者則好發(fā)于青年患者,其共同的病理特征為肉芽腫性炎癥。AL-HOMOOD[2]的研究表明:IL-6在GCA及TA的發(fā)病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與二者的疾病活動度密切相關。且該文獻報道了24例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AZA、MMF及MTX)治療無效的GCA患者,而托珠單抗用于治療反復發(fā)作及難治性的GCA療效肯定,不良反應較少。在報道的11例TA患者中,使用托珠單抗后,再經過病理、影像學、臨床綜合評估患者,無論新診斷患者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該藥確實可抑制TA急性期肝細胞反應物的產生同時抑制其活性,使TA急性期患者病情迅速緩解。CLIFFORD等[3]研究發(fā)現(xiàn):托珠單抗可改善一小部分TA患者包括使用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后的難治性患者的疾病活動度。SCHIAVON等[4]介紹了1例具有TNF-α拮抗劑治療禁忌證的TA合并組織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Ⅲ/Ⅳ的心肌病患者,使用托珠單抗治療21個月后,以5 mg/d的潑尼松維持,復查實驗室檢查指標提示炎性標記物(紅細胞沉降率、CRP)等大致正常,18F-FDG PET CT也證實無高代謝證據(jù),MR亦未提示有新的血管損害。ARITA等[5]等報道了1例中斷托珠單抗治療后復發(fā)的TA患者,停藥后出現(xiàn)了多種炎癥因子產生,該效應俗稱“炎癥瀑布”。再次使用托珠單抗,隨即使用甲氨喋呤聯(lián)合潑尼松,該患者疾病再次得到持續(xù)性緩解。該病例表明,間斷使用托珠單抗易導致“炎癥瀑布”效應,但使用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小劑量的潑尼松可預防疾病再發(fā)。LORICERA等[6]針對22例GCA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多中心的開放性研究,使用標準劑量的托珠單抗(8 mg·kg-1·月-1)對上述患者實行干預,結果顯示疾病可持續(xù)緩解,且激素使用劑量可減少。OSMAN等[7]通過個案報導及文獻回顧分析,發(fā)現(xiàn)4例TA合并休克的患者中,使用托珠單抗后,3例患者病情緩解且穩(wěn)定。在文獻回顧中發(fā)現(xiàn),使用其他生物制劑未達到持續(xù)緩解的患者中,使用托珠單抗后,緩解率仍可高達76.7%。同時也發(fā)現(xiàn)使用該藥的同時可減少激素用量。當然也有托珠單抗聯(lián)合大劑量激素在緊急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后復發(fā)的大動脈炎患者中的成功應用案例。FERRANTE等[8]介紹了1例TA合并肺動脈高壓(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的患者,該患者為一年齡46歲的中年女性,初始使用激素聯(lián)合免疫制劑,經過6個月治療后血流動力學及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故按8 mg·kg-1·月-1的劑量使用托珠單抗,8周后疾病活動度及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3個月后三尖瓣反流明顯降低,4個月后血流動力學明顯改善。故該研究表明,當TA合并心血管系統(tǒng)受累時,如傳統(tǒng)激素聯(lián)合免疫制劑的療效不佳,可考慮使用IL-6拮抗劑托珠單抗。另外,VILLIGER等[9]針對30例瑞士伯爾尼大學的50歲以上的GCA患者進行長達52周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試驗組(20例)使用8 mg·kg-1·月-1的托珠單抗,安慰劑組(10例)靜脈使用安慰劑。兩組最初均使用潑尼松起始劑量1 mg·kg-1·d-1,直至潑尼松劑量減量為0。12周后可觀察到試驗組與安慰劑組完全緩解率分別為85%及40%。52周后兩組生存率分別為85%及20%。兩組的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35%及50%。顯然,托珠單抗綜合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激素及免疫制劑治療。KOSTER等[10]的研究同樣印證了該藥在TA中療效肯定。另外,STAEL等[11]報導了1例復發(fā)性多軟骨炎合并主動脈炎的患者,使用托珠單抗后,患者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2.2托珠單抗在中血管炎中的應用 中血管炎主要包括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及川崎病,但目前僅OSTROVRSNIK等[12]報道了幾例淀粉樣變繼發(fā)PAN的患者。其2013年報道了1例PAN,并合并有腎臟、心、腸受累的患者,使用托珠單抗后并隨訪1年,療效顯著。此次研究對其他PAN的患者進行了長達50個月的長時間隨訪。使用托珠單抗(按8 mg·kg-1·月-1的常規(guī)劑量)期間,每4周使用超聲心動圖及運動負荷試驗監(jiān)測心功能,發(fā)現(xiàn)患者心功能并未進展。該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長期的治療中,摒棄激素單用托珠單抗,亦可使該疾病得到持續(xù)緩解,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2.3托珠單抗在小血管炎中的應用 小血管炎種類繁多,目前常見的主要為AAV。TAKENAKA等[13]報道了1例AAV合并有肥厚性硬腦膜炎及主動脈炎的患者。在研究中,患者數(shù)月來使用托珠單抗聯(lián)合潑尼松(4 mg/d)使疾病活動度迅速得到控制,且AVV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同時阻斷了主動脈炎的復發(fā)及過氧化物酶(MPO)陽性的ANCA水平的升高。BERTI等[14]探討了IL-6在AAV發(fā)病過程中的潛在作用并綜述了IL-6在顯微鏡下多血管炎(MPA)及肉芽腫性血管炎(GPA)中的應用療效。在AAV患者中,觀察單用托珠單抗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托珠單抗通過抑制IL-6的水平降低其在AVV發(fā)病中的炎癥效應,使病情緩解,故該藥可作為治療AVV的潛在治療藥物。SAKAI等[15]針對1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RA)繼發(fā)的AVV患者,在未使用糖皮質激素及環(huán)磷酰胺的情況下,單獨使用托珠單抗,后復查MPO-ANCA及類風濕因子(RF)水平正常。這表明托珠單抗不僅在原發(fā)性血管炎治療領域具有較大潛力,且可應用于其他相關免疫性疾病繼發(fā)的小血管炎。
2.4托珠單抗在其他血管炎中的應用 除以上常見血管炎外,亦有相關報導托珠單抗在其他血管炎中的應用,如白塞病、IgA血管炎、系統(tǒng)性風濕性血管炎等。白塞病是一種自身免疫與自身炎癥交界性的疾病,但本質亦為累計微小血管導致的炎癥所致。CANTARINI等[16]報道了1例使用傳統(tǒng)激素聯(lián)合免疫制劑療效欠佳的患者,在第二次使用托珠單抗后,患者病情惡化,故停用。后改為TNF-α單克隆抗體(戈利木單抗)聯(lián)合甲強龍及秋水仙堿,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緩解。ADDIMANDA等[17]亦報導了3例腦白塞患者,這些患者在短期使用托珠單抗后,2例患者神經癥狀得到部分改善;另1例患者疾病幾乎達到完全緩解。但持續(xù)誘導緩解效果尚未知。OSHIMA等[18]介紹了1例Castleman病相關的IgA血管炎(腹型紫癜),以8 mg·kg-1·月-1的劑量重復使用托珠單抗數(shù)月后,其紫癜體征及其他臨床癥狀得到迅速緩解。IIJIMA等[19]的研究表明,托珠單抗亦可應用于急進性新月體型腎小球腎炎并發(fā)的系統(tǒng)性風濕性血管炎。該研究報道了1例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以280 mg (8 mg·kg-1·月-1)的劑量使用托珠單抗,18個月后肌酐值由1.7 mg/dL降至1.3 mg/dL,24 h尿蛋白由5.2 g降至1.2 g。故該藥可能可作為治療腎小球疾病繼發(fā)的血管炎潛在的藥物之一。
托珠單抗是一種IL-6受體拮抗劑,IL-6在血管炎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故托珠單抗在血管炎中的應用前景相當可觀。根據(jù)上述綜述可發(fā)現(xiàn)該藥尤其針對一些難治性、傳統(tǒng)藥物無反應型、反復復發(fā)性的大血管炎、小血管炎患者,其不僅可誘導緩解,且可維持緩解。但上述案例均為少數(shù)案例,且觀察時間短,不良反應未詳細統(tǒng)計,故仍需大量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指出其嚴重相關不良反應及其發(fā)生率。針對其他罕見血管炎,目前使用患者較少,報導案例均為短期取得療效的患者,甚至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使用后疾病加重的案例,故其安全性及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亟待大量臨床研究給予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