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飛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結腸息肉是臨床上常見且多發(fā)的疾病之一,與結腸癌的發(fā)生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應用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既能有效切除息肉,同時又達到止血的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少、適應范圍廣等優(yōu)點,已得到廣大醫(yī)患的認可[1]。本文為探究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患者的應用價值,特選擇了我院的312例結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總結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將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需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的結腸息肉患者312例作為本次觀察對象,并通過紅籃球抽取的方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有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腸鏡檢查確診為結腸息肉,并對本次實驗知情,且自愿納入本次觀察中。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87、69例;年齡范圍在22~75歲,平均年齡(49.85±13.66)歲。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91、65例;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48.87±14.41)歲。根據上述基線資料對比,2組結腸息肉患者之間無明顯差別(即P>0.05)。
1.2 方法:2組患者均擇期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治療結腸息肉。
對照組—采取基礎護理,即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進行密切關注;協(xié)助進行術前檢查;日常生活護理;環(huán)境護理等措施。
觀察組—除基礎護理外對患者添加系統(tǒng)化護理,具體步驟見下:①術前護理:患者多數因擔心手術效果、術后疼痛及預后等,而出現焦慮、恐懼心理,故應根據患者的文化、家庭背景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從入院開始實施心理護理。交流時保持親切的態(tài)度,耐心、仔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患者感受到關懷與尊重,減輕不安、焦躁等不良情緒。告知患者術前禁食8 h,讓其口服清腸劑,排盡大便。術前1 d,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有關結腸息肉的知識手冊,主要介紹手術方法、作用以及注意事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及用物,并解答手術相關問題。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治療環(huán)境,并告知患者手術的準確日期,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②術中護理:手術護士為患者擺好左側臥位,建立好靜脈通道。可陪伴在患者身邊,通過與患者交談,握住患者的手等方式,給予其更多的安全感和信心。手術室內提供適宜的濕度和溫度,積極配合醫(yī)師完成手術,嚴格無菌操作。術畢留取息肉標本做病理學檢查。③術后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出血、腹痛等癥狀。發(fā)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指導患者注意飲食的合理性,禁止食用生硬、刺激性的食物,以消化、清淡為主。注意休息,一周內不能做劇烈運動,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叮囑其定期復查腸鏡。
1.3 觀察指標、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并進行記錄分析。
1.3.2 疼痛程度判定標準:由專人負責問卷調查,由患者自述的方式說出手術后的疼痛情況,醫(yī)護人員評估其客觀行為程度將疼痛分為輕微、明顯、劇烈3項,問卷回收率100%。
1.3.3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內容包括治療環(huán)境、護士態(tài)度、宣教操作等方面讓患者進行評價,共分為3種標準—很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為患者的總概率減去不滿意概率的差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數據,并用t值檢驗。將所有結腸息肉患者護理后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SPSS20.0軟件核對,若兩組患者的各指標出現P值<0.05,則表示這兩組患者間數據差別較大。
觀察組患者輕度疼痛91例(58.33%)、劇烈疼痛14例(8.97%),均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n(%)]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2.95%,遠遠大于對照組(76.28%),P值<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針對結腸息肉,采取外科手術的效果最好。除了手術治療外,還應對患者進行手術前、后積極有效的護理,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疼痛感[2]?;A護理是常用的護理方式,但效果并不明顯,對于術后患者的不良情緒的抑制作用不明顯,且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并不樂觀[3]。
本次研究中在基礎護理上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因大多數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的了解不夠,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對此類患者進行宣教[4]。經過對患者進行的健康教育,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認識明顯加深;并且通過心理護理,減輕了其不良心理情緒,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感受,可幫助患者度過疼痛期[5]。
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2組結腸息肉患者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后,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2.95%、76.28%,差別明顯,P值<0.05;且觀察組患者的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后,其輕度疼痛、劇烈疼痛所占比例分別為58.33%、8.97%,較對照組更勝一籌,P<0.05。由此結果說明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明顯改善的作用,效果可觀。
總而言之,在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的結腸息肉患者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后,可有效緩解疼痛,護理滿意度高,值得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推廣使用。
[1] 姚象琨,周紅,李莉.臨床護理路徑在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淮海醫(yī)藥,2013,31(3):273-274.
[2] 奇金玉.電子結腸鏡下行高頻電凝電切除結腸息肉的圍術期護理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35(20):4607.
[3] 楊萍.無痛結腸鏡下行結腸息肉高頻電切除術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4,35(16):3622-3623.
[4] 葛慧,黎曉琴.內鏡下結腸息肉高頻電切除術后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35):154-156.
[5] 梁華娣,黃穎嫻,梁煥嬌,等.中西醫(yī)結合舒適護理在無痛腸鏡結腸息肉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4,5(12):175-176.